(212)-讲稿:意识反作用物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1页
(212)-讲稿:意识反作用物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2页
(212)-讲稿:意识反作用物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3页
(212)-讲稿:意识反作用物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4页
(212)-讲稿:意识反作用物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意识反作用物质同学们,大家好!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很显然,意识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意识问题上的唯物论。那么,意识的主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体现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对物质的反作用上。在解释意识反作用物质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即什么是相对独立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为此,这一讲我们给大家介绍三个内容:一是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二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意识对物质反作用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问题。意识虽然依赖于物质,但毕竟不同于物质。在这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曾经批判过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把物质产生意识,看作是胆囊分泌胆汁。这样理解的直接结果就是把意识物质化了,因为胆汁是物质的东西,意识也就成为了物质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是抹煞了意识和物质的差异,不承认意识的独立性。意识虽然有独立性,但并不是完全独立。所谓相对就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也就是说,意识不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因为它是物质的反映,不是独立的实体,不能完全离开物质而存在。从根源性上来看,没有物质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依赖于物质。所以说,意识只能相对独立。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意识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还表现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是说,意识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体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见,意识能动性的内涵很丰富。当然,不仅是意识能动性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很多样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意识具有目的性。马克思说过: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有目的,是有计划的。譬如,我们饿了,想吃面包,我们就开始制作面包。但是在制作面包之前,我们头脑里已经就具有了面包的模型了,按照这样的模型来制作出面包出来。这就是说人是有目的地去从事某项劳动,这一点就与动物活动严格区分开来。马克思曾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类的许多建造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造师从一开始就比灵活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可见,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就像蜜蜂建筑蜂房,蜘蛛编织蜘蛛网一样。第二个方面,意识具有创造性。这里的创造,不仅是指人们通过意识活动,创造出新事物,还可以创造出原来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比如在石油里面提炼出的化纤产品,从玉米和花生里面压榨出食用油;吴承恩创造出了孙悟空,鲁迅先生创造出了阿Q。第三个方面,意识具有指导性。比如在意识的指导下,农民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工人可以制造出更优质的汽车。意识也会指导我们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怎样制定职业规划?怎样去实现人生理想等。一句话,人的生产劳动、交往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第四个方面,意识具有控制性。这里的控制性,主要是指意识对人的行为和生理机能的控制和影响。人是有理性的,在理性的支配下活动。当失去理性的行为发生后,我们经常会说,你不是人,畜生不如,因为人是有理性的,畜生才是没有理性的。还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就是意识、精神对身体机能的影响,现在已经被科学所证明。所以大家在生活、学习中,也要注意控制好情绪,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这样更有助于身心健康。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既肯定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了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将物质决定论与意识能动性统一起来。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片面地看待意识的能动性问题。我国大跃进时期,就是离开了物质决定论的前提,大谈意识能动性,最终导致失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就最典型的脱离物质决定论的意识能动性。最后我们来谈谈第三个问题,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有效途径。所谓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就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导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可见,单纯的意识是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脱离了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就无法发挥出它的力量。因此,意识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运用物质的手段,才能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意思。第二点,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比如,我们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最为典型的就是日本的扭曲的历史观,很容易把日本人民带入战争的深渊。还有台独分子们的扭曲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竟然认为光复台湾是被中国殖民,日本殖民台湾却是台湾的光荣,这种观点会给台湾带来劫难。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本讲作个小结:第一,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意识问题上的辩证法。问题是,物质和意识为什么能够辩证呢?很显然,那是因为实践。没有实践,意识不可能产生;没有实践,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没有实践,物质与意识也不能发展。正是因为实践,意识问题上才有辩证法;也正是因为实践,人们才能创造出了人类社会。可以说,马克思从意识反作用的角度,也可以论证人自身发展的规律。可见,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所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