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_第1页
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_第2页
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_第3页
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_第4页
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提出“优先发展、育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作为21世纪中国第一个中期教育和发展计划的重要保障。我们希望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作为一项由国际公益组织支持,以教师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综合性地区教育发展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以来,已使四川省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以及甘肃省西和县5个项目县(市)319所项目学校的513名资源教师、6655名学科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技能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全员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本文将以本项目的实施为个案,通过归纳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模式与策略,以期对我国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其他教师培训项目起到借鉴作用。一、混合式教师培训的实施过程“灾区教师培训”项目采用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即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分级、在培训内容和活动上实行分层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先由国家级专家为各项目学校集中培训3-5名资源教师,再由资源教师返回学校或学区开展校本培训或学区培训,最终实现全员培训。在此过程中,各级培训均采取参与式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障培训的效果。但是,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县(市)在学校布局、硬件配备、网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项目组在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理念下形成了具体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即两级混合培训模式与学区资源中心模式。1.反渗透培训模式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项目县区学校布局相对集中、硬件设备与上网条件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项目培训按照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面授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下的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两级培训模式实施。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四川省各项目县(市)的硬件设施、网络条件基本完善,资源教师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后返回项目学校能够在本校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专家团队及县级巡回指导团队可通过远程或实地形式对资源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四川省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的培训活动均采用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2.基于网络的分级混合式培训学区资源中心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项目县(市)学校布局相对分散且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学校硬件设备有限、联网条件较差。为保证此类学校教师培训的质量,项目培训按照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指导下的学区资源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三级培训模式实施,因此也称为三级培训模式。三级混合培训模式与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环节。在学区资源中心,参加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的资源教师对各学区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开展了基于培训内容的短期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在完成网络培训平台内容浏览、作业提交、撰写反思、发帖等任务后,还要参与基于案例的交互式电视教研模式的培训,用以加强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讨能力,从而确保参加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的骨干教师在返回各教学点后,能够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基于交互式电视光盘的校本培训。“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甘肃省西和县各项目学校的硬件设施与网络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活动,并且由于西和县教师人数众多,参加国家级资源教师培训的教师以学区为单位选取,导致资源教师不能涵盖到每个项目学校中。基于上述情况,在完成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后,资源教师首先在学区资源学习中心对学区内未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教师骨干进行培训,学区资源学习中心的硬件、网络条件保证了资源教师对网络平台上培训内容的系统学习,接受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的骨干教师返回本校后再借助由中央电教馆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计开发的交互式电视培训光盘——《有效教学交互电视培训—教师能力培训课程》开展基于视频案例研讨、听课评课等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西和县教师培训以学区为中心向学区内其他项目学校辐射,最终实现了全县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模式如图2所示。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在活动设计、组织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单一集中培训模式的弊端。根据地区差异性,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模式,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了项目的受益面,使全员培训成为可能。二、.完善多元的培训策略与方法大量培训实践与经验表明,教师培训的成效不能仅仅依靠短期的、针对少数教师的国家级集中培训,应将重心转移到短期国家级集中培训后的学区资源中心培训与校本培训中,只有保障校本培训质量,才能真正地实现全员培训。教师作为教师培训的对象,因其年龄特征、任教学科、任教年限、理论与技术水平的差异性而对培训给予了不同的期望。为了真正提高每位教师的能力水平,校本培训工作必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策略与方法,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只有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效的整合,促使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知识用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案例研讨等日常校本教研与教学中,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促使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知识迁移成为自身的教学技能,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1.学校领导领导校本培训是由项目学校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资源教师担任培训者,对该校学科教师开展基于培训内容的多样化活动。校本培训活动开展的质量,与项目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的支持与参与等都密不可分。“灾区教师培训”项目要求各项目学校资源教师由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学科骨干、信息技术教师构成(图3);校本培训小组由项目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等管理人员以及资源教师组成(图4)。学校领导直接参与是校本培训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资源教师针对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是保障全员培训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青川县清溪镇中心小学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与培训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等7位校级领导组成,具体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培训小组由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资源教师组成。其中领导小组的部分成员也是培训小组的成员,双方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有效地保障了该校校本培训的质量。2..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分类培训,促进和谐共存(1)分层、分班培训,提高校本培训针对性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各项目学校资源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根据学校教师学科、年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等差异性,对学校教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分层、分班培训,有效地满足了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提高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什邡外国语小学,在针对信息技术技能开展校本培训时,将本校教师按照对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进行了分层。对年龄较大、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师,着重进行了计算机知识普及和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信息技术熟练的教师,着重培训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的技能,以此带动中间层面的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青川县青溪镇中心小学在校本培训时将该校教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个班,由不同的资源教师针对特定学科内容进行培训。在观看视频案例、学习培训内容时,文理科教师只观看与本学科有关的内容,使得教师能够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学科教师掌握培训内容的效率。(2)分组、分批次轮流培训,突破硬件环境限制在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为了解决培训教师总数与所需硬件设施总数相差较大的现实问题,以及开展大范围教师全员集中培训与学校正常教学时间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各项目县因地制宜,以分组、分批次轮流培训的形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培训中遇到的上述问题,使得培训与教学之间实现了和谐共存。西和县十里学区在该乡中心学校开展学区骨干教师培训的过程中,由于该校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一次性难以容纳该学区所有教师骨干同时接受培训。为此,该学区采用了分组、分批次轮流培训的策略,将全学区骨干教师分为三个批次,同一批次骨干教师又将分为三个组:第一组在多媒体教室利用PPT进行集中理论讲授;第二组利用电视、DVD设备,观看交互式电视光盘中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小组研讨;第三组在网络教室进行网络学习、发帖、提交作业,每个教室的培训活动都由2-3名资源教师具体负责。三个小组在不同教室中轮流学习,有效地解决了硬件限制问题。而分批次培训又使得学校正常教学与教师培训之间实现了和谐共存。(3)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本教研是整合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纽带。通过校本教研不仅可以使同学科教师协作互助的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促进教师将培训所学知识迁移成为教学实践的能力。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在国家级资源教师集中培训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专家讲解、专题讨论等方式,力图使教师将培训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此引导教师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参加培训的资源教师将这种培训形式创造性的与本校的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开展了诸如基于案例的研讨、集体备课、磨课、评课、议课等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北川县永昌小学将该校的校本培训与各教研组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相结合。在校本培训时,该校资源教师利用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交互式电视培训光盘,分学科学习光盘中的内容并展开集体研讨;为促进教师将培训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资源教师组织学科教师利用培训中学到的诸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方法、结构化课堂观察法、质化课堂观察法等观察和评价方法,对本校老师的常态课进行评价,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该校教师每周都会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共享,促使教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设计中,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青川县各项目学校在具体实施中,按学科把教师分为若干教研组,各教研组内部所有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组内交流、评比,选出最优秀的“磨课”设计作为该校教学设计的蓝本,供教师借鉴。通过“磨课”训练,有效地促进了青川县项目学校教师将培训知识与校本教研的结合,使项目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4)培养反思习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鼓励教师撰写反思日志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培训对其教学、教研的影响,使教师通过反思,了解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是教师自身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专家团队评价培训效果的方法之一。校本培训与教研中,教师养成撰写反思日志的习惯对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具有现实的辅助意义。绵竹市遵道学校教师在反思校本培训中“有效的课堂讲授”对其影响中谈到:“现在时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讲授就不能登大雅之堂了,特别像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很难听到老师启迪心智的精彩讲授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无论怎样改革,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绝对不能动摇,教师的讲授绝对不能取消,但要改善。关键是教师要弄清楚为什么讲?谁来讲?怎么讲?”三、网络问卷的填写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第三轮国家级资源教师培训时,专家组对甘肃、四川5个项目县(市)共计513名资源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459人填写了网络问卷,占总人数的89.5%。在第三轮校本培训巡回指导中,专家组又对5个项目县(市)38名资源教师以及300名学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本文有关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活多样时,教师表示同意或常同意第三轮国家级资源教师集中培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是否认为项目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时,96%的教师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如图5所示);并且87%的教师同意“参与式的培训形式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对培训知识的掌握”(如图6所示)。这说明培训所使用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深受绝大多数资源教师的欢迎,已被基本或完全接纳。2.资源教师使用多种培训方法进行校本培训第三轮校本培训巡回指导资源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您所在的学校在校本培训时采用了哪些培训方法(选择最主要的四项)时,79.2%的教师采用了全员集中培训的方法;76.5%的教师采用了校本研讨和观摩课例的方式;71.9%的教师采用了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70.6%的教师采用了听课评课的方式;66%的教师采用了分组集中培训的方式;还有部分资源教师采用了集体备课以及培训反思等形式。这说明随着培训的进一步深入,资源教师已经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培训方法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如图7所示。3.校本培训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