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1页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2页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3页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4页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知识点: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中《浪淘沙》(其一)一诗中,前两句写实,写出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后两句想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江南春》一诗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寺院、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前两句赞美湖阴先生家里庭院的清幽,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一水”“两山”以人的思想。《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一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于后代的故事。《三黑和土地》这首诗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四篇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倡议书属于应用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抓关键句小技巧1.抓住能表达主旨的中心句。如《只有一个地球》第3段中“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是本段的中心句。通过中心句,就能准确把握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2.抓住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如《青山不老》中“青山是不会老的”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学总之,找准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一、2022秋·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环保资料】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脏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氯氧化物6900多万吨。(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④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的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空气质量指数(AQI)分级表AQI数值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以上AQI级别IⅡⅢIVVⅥ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媒体信息】①近日,北京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AQI级别已达到六级。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千米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空气重度污染黄色预警,建议人们近期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摘自中国新闻网)②尽管中国有巨大的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摘自百度)1.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1)什么是“大气污染”?从文中找出解释“大气污染”的句子,并画波浪线。(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望而却步”在文中的意思。2.概括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三条途径。(1)(2)(3)3.材料中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4.仔细阅读上述文本和图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不超过一百种。B.由于再次遭遇雾霾天气,北京部分地区的AQI级别已达到六级,属于中度污染。C.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如得不到有效治理,将会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5.当空气质量指数为201~300时,李爷爷仍然坚持长跑锻炼。你认为李爷爷做得对吗?为什么?【答案】1.(1)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一些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现象后,因担心其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不敢来这些城市发展。2.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3.列数字具体说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多。4.C5.不对。因为当空气质量指数为200以上300以下时,空气属于重度污染。如果这个时候去长跑,那么人体会吸入大量的污染空气,可引起呼吸道或肺部疾病,还会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解析】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由环保资料可知: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这句话解释了什么是“大气污染”。(2)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根据媒体信息中的②可知,这里指的是:一些外国人担心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不敢来这些城市发展。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由环保资料②中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可知,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三条途径是:(1)吸入污染空气。(2)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3)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中有:1.5亿多吨、2亿多吨、2.3亿多吨和6900多万吨这些具体的数字,所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可以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这里是更具体的说明了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多。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A.由文中“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可知,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至少有一百种,所以题目表述错误。B.由空气质量指数(AQI)分级表可知,北京部分地区的AQI级别达到六级,属于严重污染。所以题目表述错误。C.由文中“但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可知,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如得不到有效治理,将会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说法正确。所以答案选择C。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由空气质量指数(AQI)分级表可知,当空气质量指数为201~300时,属于重度污染。在重度污染时应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由环保资料②可知,李爷爷在重度污染时仍然坚持长跑锻炼,不仅会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还可能接触污染空气,除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脏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所以李爷爷不应该去长跑锻炼,并且要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李爷爷做得不对。二、(2022秋·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粪便和尸体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就会被残留物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到不了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主,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上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起着重要作用。6.仔细阅读短文,写出文中提到的两类土壤生物的名称。(1)土壤动物:(2)土壤微生物:7.为什么称土壤生物为“环保卫士”?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B.蚯蚓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C.跳虫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D.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9.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工作链中缺失的环节补充完整。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蚁在森林中啃食死去树木的组织→→千足虫、螨、跳虫等咀嚼、磨碎被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消化、分解残留物。10.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试着写一写。【答案】6.蚯蚓、白蚁、千足虫、螨、跳虫等。细菌、真菌。7.因为土壤生物能消化、分解森林产生的废物。8.C9.土壤微生物软化枯枝落叶细菌吸收碎粒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二氧化碳10.减少身边垃圾的产生,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解析】6.本题考查概括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和“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可知土壤生物有:蚯蚓、白蚁、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由“细菌又以碎粒为食”和“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可知,土壤微生物有:细菌、真菌。7.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由“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可总结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消化、分解了森林产生的废物,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段,重点读题目相关段落,然后结合文段回答即可。A.从第①自然段“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粪便和尸体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就会被残留物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到不了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可知,题目叙述正确;B.从第②自然段“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可知,题目叙述正确;C.从第②自然段“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可知,题目叙述错误,白蚁胃中的是“原生物”而不是“原生质”。D.从第④自然段“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可知,题目叙述正确。综上所述,答案选C。9.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由“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可知,在千足虫、螨、跳虫、土鳖咀嚼,磨碎被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前土壤微生物软化枯枝落叶;由“细菌又以碎粒为食”和“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可知,在真菌之前有细菌又以碎粒为食。结合“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可知细菌吸收碎粒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二氧化碳。1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维拓展。短文主要介绍了森林中的生态循环,倡导大家应该保护环境,所以读后我们应围绕环保节约的想法回答此题,例如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等等。三、(2023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藏羚羊的跪拜王宗仁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权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那只藏羚羊给他跪拜的场景。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止。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有删改)11.下列哪一项准确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A.动物都是通人性的,人类要善待动物,保护自然环境。B.杀生是残忍的,不能轻易杀生,要爱护一切生命。C.天下所有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D.猎杀动物时,要放过它们的幼崽,不能赶尽杀绝。12.老猎人为什么埋掉了藏羚羊母子,也埋掉了杈子枪?13.请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在每题后的括号里。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1)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2)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3)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14.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列举出体现老猎人“慈善”的细节描写。(至少写出三处)1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宣传这一主张。【答案】11.C12.老猎人被藏羚羊母亲伟大神圣的母爱震撼,为狠心枪杀了向他跪拜以求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的藏羚羊母亲而深感懊悔,因此他埋掉藏羚羊母子和杈子枪,决定从此不再做猎手。13.BAC14.①老猎人猎杀动物所得的钱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③杀死藏羚羊的当日,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15.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认识动物。【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篇课文叙述了藏北高原一个老猎人猎杀藏羚羊的一次经历。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以跪拜的方式乞求猎人放生。而老猎人在杀死藏羚羊之后,面对自己亲手杀死的藏羚羊母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从此在藏北高原消失。从这个故事可知动物都是通人性的,人类要善待动物,保护自然环境。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阅读文章的第8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可知从枪杀跪拜的藏羚羊起,老猎人就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与忐忑中,当他发现藏羚羊腹中的小藏羚羊时,内心更是充满震惊,终于明白了藏羚羊向他跪拜的原因。他的内心被藏羚羊伟大神圣的母爱震撼,同时又为自己狠心枪杀了这只藏羚羊而懊悔。因此,老猎人埋掉藏羚羊母子和杈子枪,从此不再做猎手。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1)“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藏靴的老猎人”这些是描写人的长相和外形,故此句是外貌描写,选B。(2)“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一句话是老猎人心里想的内容,故此句是心理描写,选A。(3)“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这一句的“躺”和“颤抖”是描写老猎人的动作,故此句是动作描写,选C。1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杀生”是老猎人的工作,他以打猎为生,“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更多地用来接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说明他本性善良,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慈善;“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说明他对动物有恻隐之心,这是慈善;“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杀了藏羚羊,内心愧疚不安,这也是他慈善的体现。15.本题考查学生写公益广告语的能力。公益广告语有以下特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构思新颖,充满创意;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在拟写时可巧用修辞手法、成语或俗语,注意押韵。示例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示例2: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贴心的伙伴,动物是我们的知己。四、(2023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拉古纳村的捕鱼方式拉古纳村是一个位于海湾边的小渔村。这个海湾一直以来都风平浪静,而且除了海滩边很少一部分只有1米多深的浅水区外,其他的地方都是10米以上的深水区。(①)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天堂,为包括海豚在内的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比在海湾外生活安全得多的生存环境。海豚捕食的时候,会先集体游到海湾与海洋交界的地方,然后从那里集体往回游。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把大量原来在深海处生活的鱼往岸边赶。(②)这样,包围圈(②)会越缩越小,海豚捕食的成功率会越高。拉古纳村的渔民(④)到了这个现象,鱼游到浅水区后,海豚无法到浅水区,因为它们有可能因此搁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食物在自己的眼前游动而毫无办法。看到这些情景,拉古纳村的人(⑤)到,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因此,每当海湾里出现海豚,拉古纳村的渔民就会全体出去,手拿渔网,站在浅水里,静静地等着海豚把各种各样的鱼赶过来。这种既不费力又不费神的捕鱼方式大获成功。更绝的是,当渔民们下了网之后,已游到浅水区的鱼才发现,原来浅水区也并不安全。于是,一部分漏网之鱼就会马上掉头,再向深水里游去。不想,又游进了早等候在那里的海豚嘴中。这样,拉古纳村的渔民与海湾里的海豚,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互惠行为中,达成一种默契。更令人称道的是,在渔民与海豚一百多年的合作之中,默契程度越来越高,到后来,当海豚要把鱼赶过来时,渔民们(③)在岸边将渔网在水中轻轻地击打,海豚们(③)会知道渔民们的准确位置,从而把鱼尽量赶往渔民们站立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16.请联系上下文,为文中①②③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①

③A.只有……才……

B.因为……所以……C.只要……就……

D.假如……就……17.请根据语境,为文中④⑤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④

⑤A.发现

B.意识

C.明白

D.注意18.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1)一次又一次地循环。()(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3)逃脱渔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敌人等。()(4)(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19.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20.“近两百年来,拉古纳村的渔民就是一直以这种方式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而且凭这种方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句话放在第自然段的后面最合适,因为21.“这样,拉古纳村的渔民与海湾里的海豚,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互惠行为中,达成一种默契。”这句话中,“互惠”的意思是。之所以说拉古纳村的渔民和海湾里的海豚之间是一种互惠行为,那是因为。22.拉古纳村的捕鱼方式能够成功,源于以下原因(

)(多选)A.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像海豚这样聪明的生物来为自己服务。B.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对自然的控制权。C.海豚很聪明,它们能根据人们的击水声判断将鱼往什么方向、什么位置赶,没有它们的配合,也不会成功。【答案】16.BAC17.DB18.周而复始风平浪静漏网之鱼搁浅19.这只能说是一种奇迹。20.5这句话中的“以这种方式”与第5自然段描述的渔民与海豚的默契合作相衔接21.互相给对方恩惠海豚将鱼赶到浅水区,渔民手拿渔网轻松捕鱼;一部分漏网之鱼掉头游向深水区,进了海豚的嘴中22.AC【解析】16.本题考查关联词。“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天堂”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这样,包围圈”和“会越缩越小”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在岸边将渔网在水中轻轻地击打”和“会知道渔民们的准确位置”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17.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发现: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觉察。明白:容易让人了解内容或意思;清楚而明确。注意:把精力、意志放到某一方面。④句中说拉古纳村的渔民关注到鱼游到浅水区后,海豚无法到浅水区这个现象,故选“注意”;⑤句中说看到这些情景,拉古纳村的人觉察到,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故选“意识”。1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1)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2)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比喻平安无事。(3)漏网之鱼: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4)搁浅:船因水浅搁住不能动。19.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变换前一定要先找出双重否定词,然后根据要求把双重否定词改写为肯定词,并注意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把“不能不”改成“只能”。20.本题考查补充句子。结合第5自然中“渔民们只要在岸边将渔网在水中轻轻地击打,海豚们就会知道渔民们的准确位置,从而把鱼尽量赶往渔民们站立的地方。”可知,“近两百年来,拉古纳村的渔民就是一直以这种方式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而且凭这种方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应放在第5自然段的后面最合适,因为这句话中的“以这种方式”与第5自然段描述的渔民与海豚的默契合作相衔接。21.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和课文的理解。“互惠”的意思是互相给对方恩惠。结合文中“每当海湾里出现海豚,拉古纳村的渔民就会全体出去,手拿渔网,站在浅水里,静静地等着海豚把各种各样的鱼赶过来。这种既不费力又不费神的捕鱼方式大获成功。”“已游到浅水区的鱼才发现,原来浅水区也并不安全。于是,一部分漏网之鱼就会马上掉头,再向深水里游去。不想,又游进了早等候在那里的海豚嘴中。”可知,之所以说拉古纳村的渔民和海湾里的海豚之间是一种互惠行为,那是因为海豚将鱼赶到浅水区,渔民手拿渔网轻松捕鱼;一部分漏网之鱼掉头游向深水区,进了海豚的嘴中。22.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结合文中“每当海湾里出现海豚,拉古纳村的渔民就会全体出去,手拿渔网,站在浅水里,静静地等着海豚把各种各样的鱼赶过来。这种既不费力又不费神的捕鱼方式大获成功。”“渔民们只要在岸边将渔网在水中轻轻地击打,海豚们就会知道渔民们的准确位置,从而把鱼尽量赶往渔民们站立的地方。”可知,AC正确,课文没有提到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对自然的控制权。B不正确。五、(2022春·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窗台上的小斑鸠沈洋①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②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西面紧贴墙体,北面嵌入窗槽,紧靠玻璃,整个基座稳稳地立在约有三寸宽的窗台上。巢由细小的树枝搭成,约半尺高,直径如碗口大小。③出差一周回来,鸟巢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而“主人”却未现身。④大约过了十分钟,鸟儿终于露面,是只肥硕的大鸟。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带白斑花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它先是飞到我窗外的树枝上歇息,之后“扑棱”一声来到我的窗台上,两只绿豆般圆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危险,才摇摆着走到鸟巢前,轻盈地跳到巢中。⑤我赶紧查阅资料,得知其名为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⑥就这样,我每天上班,斑鸠也上岗。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每每这时,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⑦渐渐地,每次开窗时,斑鸠先是一惊,起身展翅欲飞,却并未真的飞走。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⑧一天,我见到大斑鸠先是飞到窗外的树枝上歇息,见周边没有“外敌”,便飞到窗台上,来到巢边。巢中那只稍清瘦一点的斑鸠,纵身一跳,落在窗台上,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原来,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⑨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⑩一天早上,当我来到办公室,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我确认,那是小斑鸠无疑。好奇心驱使我贴近玻璃去仔细观察。这是一对小斑鸠,毛茸茸的,十分可爱。身上没有羽毛,只能看到黑里透红的皮肤,表皮长了一层碎细的茸毛。那一吐一吸之间,分明能看到那一对小斑鸠身体的律动。我看到斑鸠妈妈与两只小斑鸠嘴对嘴亲密,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斑鸠妈妈正在“渡食”吧。⑪之后,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⑫仅仅半年时间,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我会为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而担忧斑鸠的命运,会为天气降温而担心小斑鸠是否受冻,我进出办公室的脚步变得更轻了。单位装修办公室,我会特别嘱咐工友们,一定不要损坏鸟巢。⑬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23.阅读选文,斑鸠给“我”带来了哪些情感体验?请用原文的词语概括①初见斑鸠,仔细观察时:;②天天相处,渐渐熟识时:;③亲眼见证新生命诞生时:;④每个小生命的诞生、成长和离开时:。2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带白斑花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25.选文第④段第⑥段分别提到斑鸠“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警觉地转动着眼睛”,后文哪句话与此相呼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6.品析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27.选文除了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你还读出些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答出两点即可。【答案】23.惊呆无比温暖激动并欣喜、震撼惊喜又失落24.比喻。将颈部白斑花纹比作花围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斑鸠美丽可爱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喜爱之情。25.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26.“轻手轻脚”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我”观察斑鸠时小心翼翼,生怕惊吓到它们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呵护与喜爱。27.由斑鸠父母对小斑鸠的呵护可读出,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伟大的;由斑鸠给“我”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可知,只要我们对生活怀一份善意,生活就会回馈我们更多。【解析】23.考查人物情感变化。根据题干中的情节提示确定答题范围,从相应段落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即可。①由“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可知,初见斑鸠,仔细观察时的情感是“惊呆”;②由“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可知,天天相处,渐渐熟识时的情感是“无比温暖”;③由“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和“我被震撼了”可知,亲眼见证新生命诞生时的情感是“激动并欣喜、震撼”;④由“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可知,小生命的诞生、成长和离开时的情感是“惊喜又失落”。24.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这句话是对斑鸠外形的描写,将颈部白斑花纹比作花围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斑鸠美丽可爱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喜爱之情。25.考查文章结构。前后呼应指文章中前文与后文的照应,一般是前后文意思一致或相对的话。阅读第⑦自然段可知,与“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警觉地转动着眼睛”相呼应的句子是“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26.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作用。“轻手轻脚”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我”观察斑鸠时小心翼翼,生怕惊吓到它们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呵护与喜爱。27.考查文章主旨。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结合选文内容回答。文章通过写人对斑鸠的呵护,斑鸠对人的信任,主要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除此以外,作者还抒写了父母哺育子女的辛劳和对子女的爱的主题,如“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还抒写了对生命的神奇的赞叹,如“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表现了神奇的新的生命给“我”带来的欣喜、震撼之感。六、(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故乡的鸟呵(节选)文丨汪曾祺①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②有时一只鸟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的乱飞,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空隙脱走。③园子里时时晒米粉,晒灶饭,晒碗儿糕。怕鸟来吃,都放一片红纸。为了这个警告,鸟儿照例就不来,我有时把红纸拿掉让它们大吃一阵,到觉得它们太不知足时,便大喝一声赶去。④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那是一只麻雀或是癞花。也不知从什么人处得来的,欢喜得了不得,把父亲不用的细篾笼子挑出一个最好的来给它住,配一个最好的雀碗,在插架上放了一个荸荠,安了两根风藤跳棍,整整忙了一半天。第二天起得格外早,把它挂在紫藤架下。正是花开的时候,我想那是全园最好的地方了。一切弄得妥妥当当后,独自还欣赏了好半天,我上学去了。一放学,急急回来,带着书便去看我的鸟。笼子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