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些言论反映了()A.士阶层对道的探索 B.士阶层的价值定位C.儒者们的高行美德 D.百家之道趋于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孔子、曾参、孟子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对“道”的重视和维护,这体现了士阶层的价值定位,即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道”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不能体现士阶层对道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对“道”的维护代表了士阶层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儒者们的高行美德,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百家,也不体现趋于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后期穷兵黩武,耗尽文景时期积蓄的财富。元狩中,汉武帝打破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入仕的旧规,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商人子弟桑弘羊主持财政事务,桑弘羊官至御史大夫,跻身“三公”之列。由此可知()A.汉武帝放弃了抑商政策 B.西汉政权基础发生变异C.汉武帝强化了经济控制 D.商业发展影响君主用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商人子弟桑弘羊主持财政事务”可知,汉武帝任用商人为官,加强对盐铁,财政的控制,属于强化了经济控制,C项正确;汉武帝没有放弃抑商政策,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西汉政权巩固,西汉政权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异,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并没有反映出商业发展对君主用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3.魏晋南北朝和两宋之交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方向如下图。这两次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是()A.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格局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平衡C.孕育了华夏文明新高峰 D.激化矛盾加深文化隔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两宋之交的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全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进而改变了我国经济文化格局,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移,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平衡,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两次人口的南移,与华夏文明无关,排除C项;人口的南移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4.唐宋以来,江南等地区的垸田(圩田),梯田大量出现,如下图。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农耕技术高于北方 B.江南的农业产值高于北方C.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 D.江南等地的民族融合加快〖答案〗C〖解析〗圩田是根据当地河湖密布、地势低洼的地形特点,筑造堤坝,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也是古代农民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过度圩田会破坏生态环境。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对于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很严重,结合所学,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长期实行小农经济,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单位亩产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很难再突破,只能通过增加土地面积增收,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南方和北方对比,而且北方技术不如南方并不一定得出材料的结果,排除A项;B、D项与材料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5.宋代,“凡政事有大变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有的决策甚至邀请平民参加,如陈恕为三司使时,“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陈利害”。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平民获得了参政权 B.皇权专制有名无实C.四民社会受到冲击 D.具有开明专制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凡政事有大变革,必集百官议之,有的决策甚至邀请平民参加,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可知,在宋代,有重大的政事要召集百官商议,甚至有的决策需要平民老百姓的参与,说明在宋代君主专制的基础上,统治者也采取了一定的开明措施,以加强其统治,D项正确;平民获得了参政权,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皇权专制有名无实,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四民社会受到冲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科举实行分卷制度,下表是宣德、正统年间分卷考试及录取比例分卷制()A.反映了明代党争激烈 B.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C.化解了官僚集团的矛盾 D.导致地域政治集团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科举实行分卷制度,主要是因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分卷有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B项正确;分卷制度与党争无关,排除A项;分卷制度有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并不能化解官僚集团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明代分卷制度有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7.据研究,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见下图),据此可知()A.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 B.中国茶叶有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C.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说明茶叶出口流程繁琐,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导致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定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排除B项;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辛酉政变(1861年)后,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列强完全控制了清中央政府 B.中国同列强的矛盾已经解决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洋务运动得到列强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人认为他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也体现了列强开始在政治上影响和操控中国的中央政府,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C项正确;“完全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已经解决”说法绝对,排除B项;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1945年9月20日,国民政府新任教育部长就台湾的去殖民化教育问题指出:“日本在教育上用过许多工具,尤其是在台湾,有50年奴化教育的历史……我们要改造台湾600多万人的思想,陶铸于国家文化领域之中。……要彻底消除他们在教育上所注入的毒素。”这表明当时()A.台湾人的“皇民意识”严重 B.政府对台湾加强了思想专制C.政府致力于台湾的文化回归 D.台湾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在教育上用过许多工具,尤其是在台湾,有50年奴化教育的历史……我们要改造台湾600多万人的思想,陶铸于国家文化领域之中。……要彻底消除他们在教育上所注入的毒素。”可知,日本在台湾长期的奴化教育影响台湾的文化发展,政府要彻底消除他们在教育上所注入的毒素,致力于台湾的文化回归,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政府的去殖民化教育问题,无法得出台湾人的“皇民意识”是否严重,排除A项;政府对台湾的去殖民化教育,是为了台湾的文化回归,排除B项;日本在台湾长期的奴化教育不利于台湾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10.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林彪信中指出: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有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区内的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对毛泽东这一论述理解合理的是()A.国情决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成全党共识C.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D.农民阶级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主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有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区内的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必然的,反映了国情决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A项正确;“全党共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湖南省吉首县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两极分化。据当时调查,乾州镇在1953年秋的两个月里土地买卖量达四、五十亩;河溪乡桃花坪寨共49户,就有45户借了高利贷,其中有13户因欠债过多无力偿还,只有卖田、当田抵债,全寨共卖、当田48亩,贫农高兴吉先后将土改分得的3.5亩田地卖完。这说明()A.土地改革使农民的处境恶化 B.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势在必行C.小私有制不能满足农民要求 D.小农经济阻碍了工业化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湖南省吉首县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乾州镇在1953年秋的两个月里土地买卖量达四、五十亩……”,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土地买卖和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农户由于天灾、人祸又陷入贫困之中,还有一些鳏、寡、孤、独的贫困户,不得不出卖刚分得的土地。为了防止少数农户再次走向贫困,为了阻止农民卖田卖地,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势在必行,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当时农民处境恶化不是土地改革所致,排除A项;土地改革使土地归农民所有,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化发展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2.共和国中期以后的罗马法对婚姻家庭关系有如下规定:婚姻的条件是完全同意;夫对妻无“夫权”,妻子对丈夫没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夫妻处于形式上的“同等地位”;夫妻财产原则上彼此分开,妻子的财产不问婚前婚后所得,一律属于自己所有。这反映了罗马法()A.私法规定完备 B.保护妻子权利C.维护家庭稳定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罗马法中关于婚姻家庭关系认为夫妻在形式上处于同等地位,夫妻财产原则上彼此分开,妻子的财产属于自己所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夫妻双方利益的保护,不管男女,重视人的利益,D项正确;某一个规定不能体现规定完备,排除A项;夫妻之间平等的地位和关系,并非保护妻子权利,排除B项;题干中夫妻财产归个人所有,不能体现维护家庭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殷墟卜辞》中有针刺治病的卜辞2条,艾灸治病的卜辞5条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的外治理论,既是对前人零散外治经验的总结,更是成为后世如外科、骨伤等诸多专科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来源。唐代外治法的运用更加广泛,中医外治也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外治方达1200余首,外治法50多种,尤其在妇科、儿科疾病中使用了大量药物外治法。宋代随着印刷、造纸业的进步,医家著述开始大量增多;另外,由于医政改革,官方统一编写综合性著作,并对大量医籍系统地校订和整理,推动中医外治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创新。明清时期,中医外治法不仅在中药外治方面有了更多的突破,同时伴随着体表手术的发展,还出现了适用于手术的外治器具。——王鹏《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材料二:民国初期,经历了近代半个多世纪的耻辱之后,许多人认为只采用西方技术与政治制度是不会成功的,要让中国走向富强就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彻底西化。新文化的发起者陈独秀曾指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在当时的那种氛围下,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医自然被认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绊脚石。随着对西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西医借助近代科学技术,在临床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而言,中医则几乎徘徊不前。西医飞速发展,不断攻克医学难题,而中医却没表现出这类似的特质,这让人们对中医感到更加不满。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中医走向衰落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过程。——郎栋《质疑,被边缘化到被否定———近代中医衰落的历史轨迹》材料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二十大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外治法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代中医走向衰落的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实践总结;运用范围广;治疗手段多样。原因: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现实;历代医家的努力与实践;政府的重视与推动;注重经验总结,著述丰富;医学知识的传播。(2)因素:西医的冲击;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的打击;中医自身的缺陷;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教育。(3)有利条件: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更加紧密;专业化教育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实践总结;根据材料“唐代外治法的运用更加广泛,中医外治也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可知,运用范围广;根据材料“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外治方达1200余首,外治法50多种,尤其在妇科、儿科疾病中使用了大量药物外治法”可知,治疗手段多样。原因:根据材料“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可知,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现实;根据材料中所列的医学家可知,历代医家的努力与实践;根据材料“由于医政改革,官方统一编写综合性著作,并对大量医籍系统地校订和整理,推动中医外治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创新”可知,政府的重视与推动;根据材料“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的外治理论,既是对前人零散外治经验的总结”可知,注重经验总结,著述丰富;根据材料“宋代随着印刷、造纸业的进步,医家著述开始大量增多”可知,医学知识的传播。(2)因素: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西医飞速发展,不断攻克医学难题,而中医却没表现出这类似的特质,这让人们对中医感到更加不满”可知,西医的冲击、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的打击;根据材料“人们发现西医借助近代科学技术,在临床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而言,中医则几乎徘徊不前”可知,中医自身的缺陷;从政府的态度看,重视程度不够;从人才培养上看,中医缺乏专业教育。(3)有利条件:二十大报告肯定了中医发展的意义,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医结合更加紧密、专业化教育的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引起史学界的热议。他说:“历史学家不能仅仅关心事件,而应关心事件背后的思想。因为人只有某种思想,才会从事某种行动。思想在历史中所期的作用正像原因在科学中所起的作用一样。思想就是原因,只有发现了历史行动的思想,才能说历史地解释了事件。”请结合中国历史,对柯林武德的命题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合理〖答案〗示例:我认为柯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命题是合理的。思想发展引领社会变革。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加强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奖励耕战等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推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近代以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团结革命力量,发动了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仍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1978年,中共中央在全社会开展了“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大讨论,最终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综上可知,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其背后思想的支配。所以,我认为科林伍德的命题是合理的。〖解析〗根据设问要求对科林伍德的命题进行评析,科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作答中需要对该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评价中可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在论述中结合中国古代发展史中思想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如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引领时代变革,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改革开放等史实进行分析,可进行评析如下:思想发展引领社会变革。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加强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奖励耕战等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推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近代以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团结革命力量,发动了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仍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1978年,中共中央在全社会开展了“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大讨论,最终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综上可知,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其背后思想的支配。所以,科林伍德的命题是合理的。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在***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目标,其主要内容是“集体化和机械化”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我们逐步了解、研究了美国、日本以及法国、荷兰、比利时的西方国家农业发展的事实,同时知道中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时期对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变为实行“四化”: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电气化。这是我们对农业现代化认识的第二阶段,中国开始重视和借鉴西方农业现代化好的经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了新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中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装备条件、农业管理手段,还是农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黄道霞《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答案〗(1)特点:立足于本国国情;研究借鉴他国经验;分步骤、阶段进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目标明确。(2)有利条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全球化扩展,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同时知道中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可知,立足于本国国情;根据材料“我们逐步了解、研究了美国、日本以及法国、荷兰、比利时的西方国家农业发展的事实”可知,研究借鉴他国经验;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这是我们对农业现代化认识的第二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可知,分步骤、阶段进行;根据材料“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在***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目标”可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每个阶段的目标看,发展目标明确。(2)有利条件:根据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可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根据材料“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装备条件、农业管理手段,还是农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可知,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全球化扩展,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1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从小喜欢制作风筝等玩具,对神话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901年,他到纽约一家工厂半工半读,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业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业不可。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了当地华侨的大力赞助,1907年,在旧金山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8年,冯如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随后,冯如按照原计划将飞机制造公司由美国迁回广州。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如被革命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冯如积极为革命军组织飞机侦查队,协助革命军攻打清军。1912年,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改编自刘诗中等《中国历代科技人物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如成功制造飞机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如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答案〗(1)条件:从小形成动手能力和对飞天的兴趣;具有较高的机械制造技艺;华侨的大力赞助;爱国心的驱使。(2)贡献:推动了中国飞机设计、制造的发展;积极投身革命,推动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发展;为后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良好榜样。〖解析〗〖小问1详析〗条件:根据材料“冯如从小喜欢制作风筝等玩具,对神话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可得出从小形成的动手能力和对飞天的兴趣;根据材料“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业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业不可”可得出具有较高的机械制造技艺;爱国心的驱使;根据材料“他得到了当地华侨的大力赞助……”可得出华侨的大力赞助。〖小问2详析〗贡献:根据材料“1908年,冯如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将飞机制造公司由美国迁回广州”可得出推动了中国飞机设计、制造的发展;根据材料“冯如积极为革命军组织飞机侦查队,协助革命军攻打清军”可得出积极投身革命,推动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后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良好榜样的角度补充。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些言论反映了()A.士阶层对道的探索 B.士阶层的价值定位C.儒者们的高行美德 D.百家之道趋于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孔子、曾参、孟子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对“道”的重视和维护,这体现了士阶层的价值定位,即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道”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不能体现士阶层对道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对“道”的维护代表了士阶层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儒者们的高行美德,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百家,也不体现趋于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后期穷兵黩武,耗尽文景时期积蓄的财富。元狩中,汉武帝打破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入仕的旧规,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商人子弟桑弘羊主持财政事务,桑弘羊官至御史大夫,跻身“三公”之列。由此可知()A.汉武帝放弃了抑商政策 B.西汉政权基础发生变异C.汉武帝强化了经济控制 D.商业发展影响君主用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商人子弟桑弘羊主持财政事务”可知,汉武帝任用商人为官,加强对盐铁,财政的控制,属于强化了经济控制,C项正确;汉武帝没有放弃抑商政策,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西汉政权巩固,西汉政权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异,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并没有反映出商业发展对君主用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3.魏晋南北朝和两宋之交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方向如下图。这两次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是()A.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格局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平衡C.孕育了华夏文明新高峰 D.激化矛盾加深文化隔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两宋之交的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全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进而改变了我国经济文化格局,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移,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平衡,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两次人口的南移,与华夏文明无关,排除C项;人口的南移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4.唐宋以来,江南等地区的垸田(圩田),梯田大量出现,如下图。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农耕技术高于北方 B.江南的农业产值高于北方C.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 D.江南等地的民族融合加快〖答案〗C〖解析〗圩田是根据当地河湖密布、地势低洼的地形特点,筑造堤坝,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也是古代农民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过度圩田会破坏生态环境。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对于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很严重,结合所学,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长期实行小农经济,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单位亩产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很难再突破,只能通过增加土地面积增收,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南方和北方对比,而且北方技术不如南方并不一定得出材料的结果,排除A项;B、D项与材料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5.宋代,“凡政事有大变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有的决策甚至邀请平民参加,如陈恕为三司使时,“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陈利害”。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平民获得了参政权 B.皇权专制有名无实C.四民社会受到冲击 D.具有开明专制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凡政事有大变革,必集百官议之,有的决策甚至邀请平民参加,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可知,在宋代,有重大的政事要召集百官商议,甚至有的决策需要平民老百姓的参与,说明在宋代君主专制的基础上,统治者也采取了一定的开明措施,以加强其统治,D项正确;平民获得了参政权,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皇权专制有名无实,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四民社会受到冲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科举实行分卷制度,下表是宣德、正统年间分卷考试及录取比例分卷制()A.反映了明代党争激烈 B.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C.化解了官僚集团的矛盾 D.导致地域政治集团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科举实行分卷制度,主要是因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分卷有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B项正确;分卷制度与党争无关,排除A项;分卷制度有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并不能化解官僚集团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明代分卷制度有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7.据研究,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见下图),据此可知()A.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 B.中国茶叶有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C.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说明茶叶出口流程繁琐,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导致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定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排除B项;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辛酉政变(1861年)后,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列强完全控制了清中央政府 B.中国同列强的矛盾已经解决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洋务运动得到列强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人认为他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也体现了列强开始在政治上影响和操控中国的中央政府,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C项正确;“完全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已经解决”说法绝对,排除B项;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1945年9月20日,国民政府新任教育部长就台湾的去殖民化教育问题指出:“日本在教育上用过许多工具,尤其是在台湾,有50年奴化教育的历史……我们要改造台湾600多万人的思想,陶铸于国家文化领域之中。……要彻底消除他们在教育上所注入的毒素。”这表明当时()A.台湾人的“皇民意识”严重 B.政府对台湾加强了思想专制C.政府致力于台湾的文化回归 D.台湾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在教育上用过许多工具,尤其是在台湾,有50年奴化教育的历史……我们要改造台湾600多万人的思想,陶铸于国家文化领域之中。……要彻底消除他们在教育上所注入的毒素。”可知,日本在台湾长期的奴化教育影响台湾的文化发展,政府要彻底消除他们在教育上所注入的毒素,致力于台湾的文化回归,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政府的去殖民化教育问题,无法得出台湾人的“皇民意识”是否严重,排除A项;政府对台湾的去殖民化教育,是为了台湾的文化回归,排除B项;日本在台湾长期的奴化教育不利于台湾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10.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林彪信中指出: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有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区内的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对毛泽东这一论述理解合理的是()A.国情决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成全党共识C.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D.农民阶级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主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有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区内的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必然的,反映了国情决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A项正确;“全党共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湖南省吉首县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两极分化。据当时调查,乾州镇在1953年秋的两个月里土地买卖量达四、五十亩;河溪乡桃花坪寨共49户,就有45户借了高利贷,其中有13户因欠债过多无力偿还,只有卖田、当田抵债,全寨共卖、当田48亩,贫农高兴吉先后将土改分得的3.5亩田地卖完。这说明()A.土地改革使农民的处境恶化 B.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势在必行C.小私有制不能满足农民要求 D.小农经济阻碍了工业化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湖南省吉首县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乾州镇在1953年秋的两个月里土地买卖量达四、五十亩……”,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土地买卖和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农户由于天灾、人祸又陷入贫困之中,还有一些鳏、寡、孤、独的贫困户,不得不出卖刚分得的土地。为了防止少数农户再次走向贫困,为了阻止农民卖田卖地,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势在必行,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当时农民处境恶化不是土地改革所致,排除A项;土地改革使土地归农民所有,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化发展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2.共和国中期以后的罗马法对婚姻家庭关系有如下规定:婚姻的条件是完全同意;夫对妻无“夫权”,妻子对丈夫没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夫妻处于形式上的“同等地位”;夫妻财产原则上彼此分开,妻子的财产不问婚前婚后所得,一律属于自己所有。这反映了罗马法()A.私法规定完备 B.保护妻子权利C.维护家庭稳定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罗马法中关于婚姻家庭关系认为夫妻在形式上处于同等地位,夫妻财产原则上彼此分开,妻子的财产属于自己所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夫妻双方利益的保护,不管男女,重视人的利益,D项正确;某一个规定不能体现规定完备,排除A项;夫妻之间平等的地位和关系,并非保护妻子权利,排除B项;题干中夫妻财产归个人所有,不能体现维护家庭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殷墟卜辞》中有针刺治病的卜辞2条,艾灸治病的卜辞5条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的外治理论,既是对前人零散外治经验的总结,更是成为后世如外科、骨伤等诸多专科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来源。唐代外治法的运用更加广泛,中医外治也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外治方达1200余首,外治法50多种,尤其在妇科、儿科疾病中使用了大量药物外治法。宋代随着印刷、造纸业的进步,医家著述开始大量增多;另外,由于医政改革,官方统一编写综合性著作,并对大量医籍系统地校订和整理,推动中医外治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创新。明清时期,中医外治法不仅在中药外治方面有了更多的突破,同时伴随着体表手术的发展,还出现了适用于手术的外治器具。——王鹏《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材料二:民国初期,经历了近代半个多世纪的耻辱之后,许多人认为只采用西方技术与政治制度是不会成功的,要让中国走向富强就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彻底西化。新文化的发起者陈独秀曾指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在当时的那种氛围下,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医自然被认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绊脚石。随着对西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西医借助近代科学技术,在临床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而言,中医则几乎徘徊不前。西医飞速发展,不断攻克医学难题,而中医却没表现出这类似的特质,这让人们对中医感到更加不满。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中医走向衰落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过程。——郎栋《质疑,被边缘化到被否定———近代中医衰落的历史轨迹》材料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二十大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外治法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代中医走向衰落的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实践总结;运用范围广;治疗手段多样。原因: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现实;历代医家的努力与实践;政府的重视与推动;注重经验总结,著述丰富;医学知识的传播。(2)因素:西医的冲击;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的打击;中医自身的缺陷;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教育。(3)有利条件: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更加紧密;专业化教育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实践总结;根据材料“唐代外治法的运用更加广泛,中医外治也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可知,运用范围广;根据材料“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外治方达1200余首,外治法50多种,尤其在妇科、儿科疾病中使用了大量药物外治法”可知,治疗手段多样。原因:根据材料“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可知,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现实;根据材料中所列的医学家可知,历代医家的努力与实践;根据材料“由于医政改革,官方统一编写综合性著作,并对大量医籍系统地校订和整理,推动中医外治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创新”可知,政府的重视与推动;根据材料“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的外治理论,既是对前人零散外治经验的总结”可知,注重经验总结,著述丰富;根据材料“宋代随着印刷、造纸业的进步,医家著述开始大量增多”可知,医学知识的传播。(2)因素: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西医飞速发展,不断攻克医学难题,而中医却没表现出这类似的特质,这让人们对中医感到更加不满”可知,西医的冲击、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的打击;根据材料“人们发现西医借助近代科学技术,在临床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而言,中医则几乎徘徊不前”可知,中医自身的缺陷;从政府的态度看,重视程度不够;从人才培养上看,中医缺乏专业教育。(3)有利条件:二十大报告肯定了中医发展的意义,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医结合更加紧密、专业化教育的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引起史学界的热议。他说:“历史学家不能仅仅关心事件,而应关心事件背后的思想。因为人只有某种思想,才会从事某种行动。思想在历史中所期的作用正像原因在科学中所起的作用一样。思想就是原因,只有发现了历史行动的思想,才能说历史地解释了事件。”请结合中国历史,对柯林武德的命题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合理〖答案〗示例:我认为柯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命题是合理的。思想发展引领社会变革。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加强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奖励耕战等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推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近代以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团结革命力量,发动了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仍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1978年,中共中央在全社会开展了“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大讨论,最终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综上可知,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其背后思想的支配。所以,我认为科林伍德的命题是合理的。〖解析〗根据设问要求对科林伍德的命题进行评析,科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作答中需要对该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评价中可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在论述中结合中国古代发展史中思想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如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引领时代变革,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改革开放等史实进行分析,可进行评析如下:思想发展引领社会变革。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加强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奖励耕战等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推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近代以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团结革命力量,发动了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仍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1978年,中共中央在全社会开展了“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大讨论,最终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综上可知,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其背后思想的支配。所以,科林伍德的命题是合理的。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早在新中国建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