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

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

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

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

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

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

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

侃令人忍俊不禁。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

达。”

第一个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同体

裁、不同作家的文章语言风格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这一

要素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梯度体现如下:

册序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第•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τ-第•单兀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第三单元-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τ-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通过上表不难发现,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

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四年级上册中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

表达”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

围绕“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一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

侧重。例:21课《杨氏之子》可以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人物之间巧

妙的对话,很明显本课是采用了“谐音”梗,让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22课

《手指》一课主要借助“类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风趣。23课《童年的发

现》课前导语,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

“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

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会认25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9个词语。

【写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与之前的看图写话相比,本次习

作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不仅要把漫画

的内容写清楚,更要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需要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结

合标题、内容、提示语等多角度欣赏和思考。在教材中,想象也是贯穿始终,

梳理如下:

册序单元表达训练要素

-zrT-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能选择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Ξ±--第七单元-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T--第四单元-看图发挥想象,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

-≡τ-第一.单元看图作文,把图画内容写清楚

--第八单元看漫画,写出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六上-第一单元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在习作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尊重其

阅读感受。学生在表达从漫画中所获得的启示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表达启示,

言之有理即可。尤其是新课标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把

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简述事例时,也鼓励学生大胆举例,从

身边或社会上的现象出发,勇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

内容教学目标

杨氏之子1.会认25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9个词语。

手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

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童年的发现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

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与发现”。

学会收集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选择两三个精彩的笑话讲给

口语交际

全班同学听;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

学会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写完后,同学互

习作换习作读一读,看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再根

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

L系统性总结感受课文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方法。

2.训练学生根据情境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能力。

语文园地

3.引导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4.积累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

五年级下第8单第1课

课题21.杨氏之子部编版

元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4个生字。

学习目标

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通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通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重难点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课文通过人物对

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整篇课文难度不大,结合课

学情分析

文注释基本就能读懂,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以及

体会语言的幽默性。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引导谈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问你,你能说话吗?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不

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如果我再问,你能把话说得好吗?这就不同了。在这

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一些善于表达的人,感受他们语言表达的幽默与风趣,

体会其中的智慧。我们今天将认识谁呢?

2.展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杨氏之子)

3.简要分析课文题目。

(1)解释“氏”和“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文言文(如《自相矛盾》),然后鼓励他们分

享学习文言文的体验和感受。

任务二:感知文言文,读出韵味

1.学生自由尝试阅读文言文。

(I)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

“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教师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并展示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要求学生注意古

文的停顿、节奏和韵味。

(1)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设果,果/有杨梅。孑L/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孑L

雀/是夫子家/禽J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

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3)教师小结: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

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

连。

3.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4•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5.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教师展示生字词:“造诣”和“禽兽”,学生齐读。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正确

书写“梁”、“诣”、“禽”和“聪”。

任务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便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师引导: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

谈了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文言文时使用的方法(如根据注释、插图,联

系上下文等),并鼓励他们在此次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内容。

以下字词古今差异较大,学生比较陌生,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代词,指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禽:鸟类。

4.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

5.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展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7.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次朗读文言文,读出其中的感情

色彩。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分层作业。

3.背诵《杨氏之子》全文。

五年级下第8单第2课

课题21.杨氏之子部编版

元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1.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学习目标

3.理解幽默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

幽默的能力。

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重难点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课文通过人物对

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整篇课文难度不大,结合课

学情分析

文注释基本就能读懂,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以及

体会语言的幽默性。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

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孔君平看到杨

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

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板书:杨梅---杨家果)

(2)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听

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

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

(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一一(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板

书:孔雀一一孔家禽)

(4)读最后两句话,思考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可以借助板书来分享

你的想法。(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

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

(2)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

么?(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出示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大家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第1句话是肯定句,第2句

话是否定句)

(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的回答很机智?(引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杨氏子用反问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回答,既

表示自己的姓氏与水果之间没有关系,同时还巧妙地用孔君平的姓氏进行反

驳,让孔君平无法回应。)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杨氏子思维

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

任务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师引导:在孔君平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各自是怎样想的呢?后来又会

怎样对话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来读他们的对话。

孔君平想:o于是,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想:o于是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答曰:“。”杨氏之子对曰:“J

预设: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

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

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

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

是可喜可贺!”

追问: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

预设: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2.熟读成诵。

(1)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

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

趣味,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

家长听。

任务三:感悟幽默,体会乐趣

1.探讨幽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幽默的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幽默?(引导学生分

享自己的看法:幽默是一种言语或行为的表现,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和欢笑,

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趣味性。)

(2)请同学们列举一下生活中你认为幽默的事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

察和体验)

2.分析杨氏之子的幽默表现。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分析杨氏之子的回答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幽

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杨氏之子巧妙地运用反问和对比,将孔君平的

开玩笑变成了一种自嘲,这种巧妙和智慧让人感到愉快和有趣。)

(2)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阅读这篇课文时,你是怎样体会到幽默的?(引

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对话的展开,我们不

禁被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幽默所吸引,不自觉地产生笑意,这种愉悦感使我

们更加喜欢这个故事。)

3.训练幽默感,提高沟通能力。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幽默感。(引导学生分享

自己的方法: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趣事;学会用轻松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

点;善于发现问题的另一面,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等。)

(2)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尴尬情况,看看

如何用幽默化解。(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

遇到的一些尴尬情况,尝试用幽默来化解。以下是一些建议:

角色扮演场景一:

场景描述:A同学在课堂上不小心将水杯打翻,水洒在了B同学的课本

上。

A同学:(尴尬)哎呀,对不起,我真的很抱歉,没想到水会洒到你的课本

上。

B同学:(幽默)哦,没关系,我觉得我的课本需要点水分,你知道,太干

燥了不好看。

角色扮演场景二:

场景描述:C同学和D同学在讨论功课,C同学觉得D同学的观点有误。

C同学:(认真)我觉得你的观点可能有点问题。

D同学:(幽默)哎呀,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我可能是个误导青年的罪

人啊!

角色扮演场景三:

场景描述:E同学在参加一个聚会时,不小心踩到了F同学的脚。

E同学:(尴尬)哦,抱歉,我不小心踩到你了。

F同学:(幽默)哈哈,没事,反正现在流行疼痛疗法,你帮我免费体验了

一下。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鼓励同学们灵活运用幽默,用轻松愉快的氛围化解

尴尬。让学生们了解幽默感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幽默,提高自

己的沟通能力。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化

解尴尬、化解冲突、拉近人际关系等。此外,学会欣赏别人的幽默,学会在适

当的场合发挥幽默感,这将有助于同学们建立更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

社交能力。

4.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1)介绍《世说新语》及编者。

《世说新语》(南朝时期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

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

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

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

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

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

少故事,或成为后世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

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

简素,寡嗜欲”。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

门下。主要作品《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幽

明录》《宣验记》。

(2)激发阅读兴趣。

像杨氏子这样聪慧之人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要想了解到

更多,老师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

课堂小结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

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

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

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小练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幽默感的小短

文,描述一次你通过幽默化解尴尬的经历,或者你目睹他人如何巧妙地运用幽

默感化解尴尬的场景。

板书设计

■会听杨梅•杨家果•

杨氏之子■•甚聪Ir

■会说孔雀一孔家禽

五年级下第8单第1课

课题22.手指部编版

元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1.学会认“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等15个字,正确读写

学习目标“拇指”等9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

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重难点

本课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

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

学情分析

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

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导入新课

1.我们来一起猜一个谜语: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学生们请举手回

答。(手指)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

要。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手指》。(板书课题:手指)

3.让我们来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一只手,一起大声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

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

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

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

任务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我们来找出文中

的中心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

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尝试概括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一分一总)

(2)根据文章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划分方

法。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

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

点及作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

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指名学生读,老师逐一纠正,然后全班齐读。重点关注‘'弦”“窈窕”

“轧”“憎”的读音。

按弦撤电铃搔痒窈窕秽物轧伤拧螺丝解纽扣周仓薄弱

附庸爱憎

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

生练写)

书写指导:“庸”“广”撇笔伸长,内部横笔平行。

任务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

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

所短。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从姿态、性格、长处、短处四个方面;运用拟人,从“姿态”和“性

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2)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教师小结: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

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

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预设: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

纸上。

③大家注意一下“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

人,十分有趣。

④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

齐读)

⑤教师小结: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类似的句子。

(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指名学生读)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

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②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

预设: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

③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

齐读)

(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指名学生读)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

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

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擞电铃。

②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

预设: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擞电铃。

③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句)

④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这段话中哪

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相帮、死力、拼命、用劲)

⑤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

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作者运用拟

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

到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

任务四:借助表格,自主学习

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

写作用。

2.通过表格学习其他手指。

教师: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

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手指姿态性格作用启发

形状不美、身扶住琴身、抵住

体矮胖、头大肯吃苦、默默水、按住血、扳

大拇指

而肥、构造简奉献住重物、翻书

单页、擞电铃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

3.小组讨论与分享。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然后共同分享

彼此的发现。小组长要确保每位组员都参与讨论,大家积极发言,互相帮助。

4.全班交流与展示。

(1)小组讨论完成后,请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你们完成的表格。我们可以对

比各组的答案,找出差异并讨论原因,争取达到共识。(根据学生交流,老师补

充课件上表格的内容)

(2)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

5.教师小结。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

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丰子恺的《手指》,通过观察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和作

用,我们了解到了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抓关键句、

关键词来理解文章,提高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希望大家能将课文中

的团结协作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一起进步。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分层作业。

五年级下第8单第2课

课题22.手指部编版

元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1.理解并欣赏作者笔下的五根弓F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

学习目标之处。

2.能够模仿课文的表达特点,H、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L理解并欣赏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

学习

之处。

重难点

2.能够模仿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本课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

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

学情分析

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

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介绍手指,感受语言

1.了解作者丰子恺。

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搜索作者丰子恺的简介,增进对作者的了解。(小组讨论

与分享后,教师补充)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

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2.分组介绍手指。

分小组讨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手指,组员之间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

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3.全班交流汇报。

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手指,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

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集体反馈成果)

4.体验幽默风趣的语言。

展示课件,选取课文中的一段描述手指的语言,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作

者幽默风趣的文字魅力。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

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

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中指)

(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

(3)教师小结: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

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

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

加生动。

5.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尝试介绍无名指和小

指。评选出最佳表现者。

(2)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6.积累风趣的语言。

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

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再抄写下来。

任务二: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五官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提出仿写要求。

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写一段话。

3.指导仿写方法。

(1)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示例:

鼻子: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

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眼睛: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

全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4.让学生自主选择五官中的一个,进行练笔。

5.完成练笔后,全班分享、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看看是不是把五官的特点

和作用写清楚了,有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6.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我们

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生活中

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

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任务三: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1.领悟文章的道理。

(1)作者运用风趣的语言将五根手指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请你们按

正确的姿势握住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再抬起食

指、中指...

(2)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学生说)用丰老先生的话

来说就是一一(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

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

分了。

(3)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团结就是力量)

2.丰子恺先生用五根手指给我们讲了一个重要的生存、工作的哲理。联系生

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和大拇指、食指相似的人?全班交流。

(1)大拇指肯吃苦、默默奉献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清

洁工、老师、妈妈……)

(2)食指机敏、敢于探险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警察叔

叔、宇航员、飞行员、探险家……)

(3)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我自己、富

豪...)

(4)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特点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婴儿、

小学生...)

3.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他们团结起来,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团结起来,那就人人有

用,人人有力量!这就是丰子恺先生通过普通的手指所阐明的人生哲理!

4.推荐阅读。

《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

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

下。

课堂小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

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注意在学习上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团结

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认为语言风趣的句子。

2.完成分层作业。

3.写一篇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小故事,可以是真实经历,也可以是寓言

故事。

板书设计

大拇指——形状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线条强硬、做事机敏团结

就是

中指——曲线优美、扶衬做事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酎庸

五年级下第8单第1课

课题23.童年的发现部编版

册元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理解作者关于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等问题的

学习目标“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找出课文中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

受。

1.默读课文,能理解“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学习

2.能找出课文中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

重难点

受。

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掌

握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

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情分析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

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

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课堂上大量资料的补充,对学生课外阅读具

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I.导入:让学生分享童年时光中有趣的发现或经历。(板书:童年的发现)

2.学生交流。

3.课文中的“我”在童年时也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童年的发现》,看看文中的“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

任务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

“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

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2.提问:“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的?你对作者的这个“发现”有什么看

法?

预设:是''我"在九岁时发现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觉得很有趣、不可

思议……

3.学生分享:作者对于他的“发现”,自我感觉如何?

预设: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快乐...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倒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3T3):重点叙述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中得到证实。

5.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胚胎祸患天赋痴迷嘿嘿伊始雅典娜困窘

6.重点指导

“嘿”是语气词,要结合语境读出它的语气;“祸患”可以用找近义词的

方法来理解,如“祸害”“隐患”;“窘”是后鼻音,读的时候需要注意。

7.教师小结: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真是不可

思议!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与他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是分不开的。

任务三:分析“发现”,体会趣味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得“童年的发现”的,与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1)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让学生试着用概括的话说一说“发现”的过程。

预设:“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于是

就一起去问老师。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提示: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或者不够简洁,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

仿。如果学生概括有遗漏,教师要提示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2.全班交流“发现”过程,提炼关键词。

预设: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之后,“我”是怎样想的?因为这个“发现”,“我”遭遇了什么?

预设:得出结论后,“我”格外高兴,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后来,

在六年级的生物课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因此被老师

误解,还被轰出了教室。

4.学生小组合作,分享课文中有趣的部分,并结合批注谈论为什么觉得这

部分有趣。

5.全班交流感想,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他们的阅读感

受。

预设:

(1)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

有意思。

(2)第12自然段,说“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

个仔细”,想象一个孩子抓着一条鱼拼命观察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

(3)第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

特别天真,充满童趣,而且“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十分可爱、有趣。

追问:除了内容上的有趣,这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

受?

明确:这部分用了“嘿”“哈”等语气词,很贴近儿童的语言;“如此简单

明了”“为此感到格外高兴”等,语气中流露出发现的快乐与自豪。

(4)“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

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

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追问:“还不笑塌房顶”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明确:虽然说同学们会嘲笑自己,但话里话外也透着一股自豪。

继续追问:“我”是怎样自我安慰的?“我明白了一一世界上的重大发现,

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驱逐、迫害来安慰自己,意

思是“我”因为自己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算不了什么。

师小结:在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因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迫害的科学家为

数不少。“我”把自己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放在一起说,是一种夸张的、自嘲的

表达,这也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

6.让学生比赛朗读课文中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看谁更能读出“我”的语气

与心情。

师小结:本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任务四:分享“发现”,畅谈启示

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时光里的有趣“发现”或经历。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谈论这些“发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和成长。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发现”,指导学生认识到童年时光的

珍贵和成长的美好。

5.从“我”童年的发现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

脑思考,要大胆想象,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

的句子来理解。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好奇心强,善于发问

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

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

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对事物着迷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执着、坚持

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她笑出了声音。——自豪

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幽默风趣

总结:“我”是一个富于幻想、执着探索、幽默风趣、有童心,有想象力,

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课堂小结

尽管童年的发现有时会令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希望你

们每个人都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

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板书设计

起因一童年发现一庭船夏规律

童rIr

年•瞥中飞竹,户生疑惑敢于提问

的求教奢纬.加立好号

Fi11•-大胆探索

痴迷研完,大te探完得到答案

现-超出眉目,名才推算

L结果一老卿的讲解一“我”因笑受nJ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五年级下第8单第1课

课题部编版

讲笑话册元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L学习积极向上的笑话,并了解聿E价值。

学习目

2.理解并掌握讲笑话的技巧。

3.通过讲笑话,培养口语交际能J和幽默感。

学习L理解并掌握讲笑话的技巧。

重难点2.通过讲笑话,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幽默感。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熟悉,也是课下学生经常会

学情分互相讲的一个交际内容。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笑话,怎样才能讲好笑

析话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本次口语交际课的设计将这两方面进行

重点而细致的指导,为学生在小组中讲好笑话奠基基础。

教学辅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学生课前搜集笑话

教学过程

任务一:谈话导入,体会价值

1.课程导入。

(1)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让他/她提出一个问题。例如:“老师,你为什

么喜欢讲笑话?”(指名学生回答)

(2)引出课题:“我们都来讲笑话"。让全班齐读课题,同时在黑板上写

出课题名称。

2.笑话带来的快乐。

说一句风趣的笑话,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轻松,也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到

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讲笑话,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加风趣、更具智

慧。

任务二:了解笑话,聚焦特点

1.讨论和理解笑话的定义和特点。

课前布置了收集笑话的任务。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收集到的笑话,

并尝试总结笑话的定义和特点。讲笑话有什么意义?(指名学生分享和讨论)

2.你知道什么是笑话吗?笑话有什么特点?

预设:笑话是一种幽默的短篇故事,它的特点是简洁,结尾出人意料,往

往含有讽刺或嘲笑元素。

3.讲笑话有什么意义?

预设:讲笑话可以带给人快乐,减轻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

流。

任务三:自主构建,提炼方法

1.选择和收集笑话。

分享你们收集的笑话,说明你的笑话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选择这些笑

话?(指名学生分享)

预设:找一一书籍、报纸、杂志、网络……选一一积极向上

2.提炼方法,讲好笑话。

(1)指名学生上台讲笑话。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要找出他做得好的方

面,并能针对不足提出建议。

(2)你觉得他的笑话讲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指名学生评价)

(3)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