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 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 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 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 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及答案解析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世纪60年代,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下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

用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Ih后淀粉蜩余fit和对值

0Il13lL57l9I”I13PH

A.应先将各组淀粉溶液的pH值调到设定数值再加入淀粉酶

B.pH值为3和9的两组试验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1h后若将pH为13的试管的pH调至7,则其淀粉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实现催化作用

2.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

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

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

C.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通过增强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细胞免疫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在生物膜上完成反应B.都能生成三磷酸腺甘

C.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都能产生丙酮酸和[H]

4.某科技兴农志愿者在培育害虫天敌青蛙的过程中发现,池塘里小蝌蚪居于水池中央深水处,大蝌蚪活跃在入水口的

浅表层,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属于垂直分层现象

B.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体现了优势竞争

C.投放加碘的饲料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

D.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5.对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下列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能量利用率

B.通过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可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C.通过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消灭所有病虫害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D.通过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来发展立体农业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6.2019年底武汉出现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引起血氧饱和度下

降,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SARS-CoV-2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

B.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SARS-CoV-2免疫的能力

C.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SARS-CoV-2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

D.患者发热时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衡

7.破坏蛙脑保留脊髓,获得脊蛙,暴露该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下图为该脊蛙屈反射的反射

弧结构示意图,a和b为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就可引起屈反射

B.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并不形成动作电位

C.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就是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

D.在该反射弧上某处进行1次刺激,可验证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传递是单向的

8.(10分)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二、非选择题

9.(10分)正常细胞不能合成干扰素,但含有干扰素基因。我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a-2b已实现量

产。具体做法是将产生干扰素的人白细胞的mRNA分离,反转录得到干扰素基因。将含有四环素、氨年青霉素抗性基

因的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双酶切,用连接前连接。将重组载体DNA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导入大肠杆菌,在

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检测干扰素的表达量,选出高效表达的工程菌。请回答:

(1)在分化诱导因子作用下,正常细胞可以摆脱抑制、合成干扰素,该过程发生的实质是

(2)据下图分析,构建重组载体DNA分子时,可以选用两种限制酶对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双酶切,

目的是既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正向连接,又能防止(答两点)。

找不方毒米抗性联因

(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然后将细菌涂布到含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就可得到含质粒PBR322或重组

质粒的细菌单菌落;再从每一个单菌落中挑取部分细菌转涂到含有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绝大部分是含有重组

质粒的细菌,原因是

(4)干扰素在体外保存非常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中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在-7(TC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实现

这一转变需要直接对进行修饰或改造,这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10.(14分)蜘蛛丝是自然界中机械性能最好的天然蛋白纤维,其强度高于制作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但如何大量获取蜘蛛丝纤维的问题一直未解决。近期,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在家蚕丝腺细胞中

大量表达蜘蛛丝蛋白。

XhaISaci

终止于

启动干

哥大所指的位

标记基因

1是限制蜂识

Hindin剂和切刈位点

(1)在转基因过程中,若利用图所示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酶来切割目的基因,该切割方法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2)为获取大量的蜘蛛丝基因,常采用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基

因的核甘酸序列设计种引物。进行扩增时需先加热至90〜95℃,加入引物后冷却至55~60℃,以上调控温

度操作的目的是。

(3)载体中的启动子是酶的识别结合位点,以便于驱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而载体本身的扩增,需借

助于载体上的;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o

(4)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这项成果用到的生物工程技

术为。

11.(14分)科研人员深入到很多年前进行核试验的地区进行调查,在一片生长较为旺盛的植物种群中发现了与野生

植物有明显差异的三种变异植株甲、乙、丙。该物种为雌雄异株植物,在核试验以前,这三种变异类型的植株并不存

在。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株的变异最终来源于«对比该实验前后,该物种是否发生了进化?,原

因o

(2)调查发现该种群雌雄植株中都有变异型甲存在,已确定为核遗传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试验,以判定该

变异基因的显隐性,以及该基因所在的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伴X染色体(注:野生型一般为纯合子)。

第一步:选取多株雄性变异型甲植株和雌性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播种收获的种子,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情况,并进行分析。

①子一代个体中有变异型甲植株出现:

I.。

II.O

②若子一代个体中没有突变个体出现,则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

1.,

II.。

(4)现有纯合的变异型植株甲、乙若干,假设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怎样判断这两种变异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简要地说明步骤及结果、结论)

12.金鱼藻是生长于小湖泊静水处的一种高等沉水植物。图1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一株金鱼藻每小时在某光照下

吸收的CO?与黑暗中释放的C02的相对值。图2表示温度为25℃时,该金鱼藻每小时吸收或释放C02的相对值随光

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9

收(

程)

(1)金鱼藻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填“全部”或“部分”)储存在ATP中。ATP中的A代表

(2)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除温度与光照强度外,还有等。据图1可知,该金鱼藻每小时在温度

为15℃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量是温度为5℃时积累的有机物质量的(假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葡萄糖,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也是葡萄糖)倍。

(3)据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为A时,金鱼藻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为

(4)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暂时间内该金鱼藻叶绿体中C5/C3的比值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I、B

【解析】

分析柱形图:图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pH为7时,淀粉酶

的活性最高;pH在3〜7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pH在7〜9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

pH达到11时,酶基本己经变性失活。

【详解】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

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正确;

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

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

C、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

D、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实现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B。

2、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应激状态下,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此时传出神经末梢及其

支配的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

系统的功能。

【详解】

由图可知,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涉及到神经系统、激素和免疫系统,因此,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

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通过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B正确;

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使之分泌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效应T细胞的功能,

从而增强细胞免疫,C正确;据图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3、A

【解析】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

是否需。2需氧不需氧

区别

最终产物CO+H0

22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C)2或乳酸

可利用能量1167kJ61.08KJ

联系将C6H|2。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详解】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ATP,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需要多种酶的催化,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都是丙酮酸和[H],D正确。

故选Ao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对两

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C

【解析】

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群落中的植物各有其生长型,而其生态幅度和适应性又各有不同,

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同化器官和吸收器官处于地上的不同高度和地下的不同深度,或水面下的不同深

度。它们的这种空间上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结构或垂直结构。

【详解】

A、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不是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不属于垂直分层

现象,A错误;

B、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属于种内斗争,B错误;

C、投放加碘的饲料,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C正确;

D、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属于变态发育,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

结合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分析选项。

5、C

【解析】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

A、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更多的产品,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通过模拟动物信息,实现了繁殖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B正确;

C、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稳定,C错误;

D、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D正确。

故选Co

6、D

【解析】

当体温升高时,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当持续高温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当体温下降时,机体产热小于散热。

【详解】

A、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可使人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A正确:

B、治愈后的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含有可特异性识别SARS-CoV-2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保持对SARS-CoV-2免疫的能力,

B正确;

C、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SARS-CoV-2的蛋白质外壳变性,破坏病毒的结构,从而失去感染力,C正确;

D、患者发热时,机体产热、散热均增加,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通过对SARS-CoV-2的分析,主要考查机体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题干较新颖,考查内容较基础。

7、D

【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

【详解】

A、实现反射需要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的刺激,因此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若是刺激强度不强,不会引起屈反

射,A错误:

B、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也会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

C、屈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即可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脱落酸只能加快果实脱落,A项错误;

B.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项错误;

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项正确;

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生长素类似物没有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作用,

D项错误。

故选C。

【定位】

植物激素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

9、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酶B、酶C质粒与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防止同时破坏质粒中的两个标记基因氨芳青

霉素四环素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重组质粒上只含有氨茶青霉素抗性基因,而质粒上含氨

茉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而只导入质粒的细

菌能生长基因

【解析】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2、由于不同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所以在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时常用双酶切,可防止目的基因反向粘连和质粒

自行环化。

【详解】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在分化诱导因子作用下,正常细胞可以摆脱抑制、合成干扰素,该过程发

生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标记基因可用于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所以重组质粒上至少要保留一个标记基因,由于两个标记基因

上均含有酷A的切点,所以不能用酶A切割,为了防止连接时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故在构建重组载体DNA分

子时,可以选用酶B和酶C两种限制酶对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双酶切。

(3)由于质粒和重组质粒上都含有氨苇青霉素抗性基因,而未导入质粒的细菌不含有该抗性基因,所以将重组质粒导

入大肠杆菌中,然后将细菌涂布到含氨苇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就可得到含质粒PBR322或重组质粒的细菌单

菌落;由于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重组质粒上只含有氨苦青霉素抗性基因,而质粒上含有氨苦青霉

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再从前面培养基上获得的每一个单菌落中挑取部分细菌转涂到含有四环素的培养

基上,不能生长的绝大部分是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菌。

(4)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的一项技术。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

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0、Xbal和Sacl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PCR2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

结合到互补DNA链上RNA聚合酶复制原点重组DNA的鉴别与选择蛋白质工程

【解析】

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

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一般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

(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

(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2、PCR扩增技术: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

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

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

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详解】

(1)识图分析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需要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存在

XbaI和SacI的酶切位点,因此需要用XbaI和SacI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以产生与质粒相同的末端,相比用同一

种酶进行酶切,用两种酶切割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2)为获取大量的蜘蛛丝基因,常采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

基因的核甘酸序列设计2种引物分别与2条模板链结合;进行PCR时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此操作

的目的是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

(3)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能够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才能驱动转录过程,而载体本身的扩增,需借助于载

体上的复制原点进行,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与筛选含有重组DNA的受体细胞。

(4)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这是对现有蛋白质进行的改

造,因此利用的是蛋白质工程技术。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特别是把握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构建过程,识

记启动子和复制原点的作用,理解限制酶的选择原则并结合图示正确判断需要的限制酶的种类,掌握PCR扩增技术的

原理和过程,理解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过程的区别,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11、基因突变发生了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子一代都为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或等于)

野生型,且突变型和野生型中雌雄个体均有,则变异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若子代中雄性个体都为野生型,

雌性个体都为突变型,则变异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若子二代中只有雄性个体中出现突变型,则变异基因

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则变异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两

种类型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如果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解析】

核辐射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子,由于同一物种的野生型出现了三种变异类型,可以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由于基因突变了产生了新的基因,因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该种群发生了进

化。

【详解】

(1)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了产生了新的基因,因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

因频率的改变,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2)根据题意,野生型一般为纯合子且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所以,若子一代个体中有变异型甲植株出现,则可推断变

异型基因相对野生型基因为显性:若子一代个体中无变异型甲出现,则可推断变异型基因为隐性基因控制。

①根据上述分析,子一代出现变异型说明变异型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

I.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是雄性变异型甲(A_)和雌性野生型(aa)植株,子一代都为变异型甲或变异

型甲多于(或等于)野生型,且变异型甲和野生型中雌雄个体均有。

II.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AY(变异型甲)和XaXa(野生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