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提升(解析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文言文阅读提升(解析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文言文阅读提升(解析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文言文阅读提升(解析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文言文阅读提升(解析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

课内外文本联读与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

中鼠,食积粟,居大庞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日: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本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而游说者之秋

也。处卑贱之位内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

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7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

秦王乃丹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唉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

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日:“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

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

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取材于《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

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平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

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土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

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取材于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氐州的一项是()

A.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食:食物

B.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主:掌管

C.秦王乃呼斯为长史拜:任命

D.阴遣谋士裳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赍:携带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诟莫大于卑贱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处卑贱之位地计不为者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W见者远

C.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氐顾的一项是()

A.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一个人有才还是没有才,同这些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

定的啊!

B.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己而觉。恰逢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

久郑国被发觉。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现在却抛弃百姓把钱财给敌国,拒绝宾客让他们帮诸侯成就霸

业。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就叫作“给敌人提供武器,给盗贼提供粮食''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顿的一项是()

A.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

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B.在韩国人郑国来秦国不久后,秦国的宗室大臣请求秦王将客卿全部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

中。

C.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下令废除驱逐客卿的诏令,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

终于兼并天下。

D.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并

与诸侯结怨。

5.结合材料二第一段,说说李斯是如何劝说秦王“除逐客之令”的。

【答案】ɪ.A2.B3.D4.C5.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

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士就勇敢。接着又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

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那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五帝三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最后说明逐客的危

害。这里不仅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做法,两种结果,以此说明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

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食,吃。句意:看见办公处所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东西。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句,表比较,比。因此最大的耻辱没有比身份卑贱更甚的了。

后句,在。句意: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B.都表转折,去[1,可是。前句句意:地位卑贱之人却没有想着去求取功名利禄。后句句意:登到高处招手,

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C前句,连词,于是。句意:于是李斯请求担任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后句,副词,竟然。句意: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D.前句,表原因,因为。句意: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

后句,表目的,来。句意:写作《师说》来赠送给他。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藉”,借。“赍”,赠送,送给。句意:这就叫作“借给贼兵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啊。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说法错误,原文为“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廷

尉之职是李斯后来升任的官职,不是秦王下令废除驱逐客卿的诏令后恢复的官职。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前两句通过“粟多”“人众”“士勇”之理,以泰山、河海两个比喻作陪衬,启迪秦王认识怎样才能“成其大”“就

其深”,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进一步说明纳客的重要性,进而使秦王反思逐客之过。

第三句"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阐明五帝三王所以能够

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

最后两句,结合上文以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来反衬当今逐客之弊,推导出逐客的实质无异于“藉寇兵

而赍盗粮”,在这一正一反的对比论证中,从根本上剖析了逐客的危害性。最后用"今''字一转,落实到秦王“却

宾客'’的严重危害上,古今对比利害彰明。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少时,曾经在郡里当过小吏,看见办公处所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

东西,每当有人或者狗走近的时候,老鼠多次受惊逃跑。李斯又走进粮仓,看见粮仓中的老鼠正在吃囤积

在粮仓中的粟米,它们居住在大屋子里,没有受到人或狗的惊扰。看到这种情形,李斯感慨叹息说:“一

个人有才还是没有才,同这些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啊!”

于是李斯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估计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而六个诸侯

国的国势都已经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想向西进入秦国。在临行之前,李斯向荀子告辞说:

“我听说如果得到了机会,就一定不要松懈怠慢,现在拥有万辆车马的诸侯国正在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

握朝政。现在秦王想要吞并六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恰好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说之士施展拳脚的大好

时机。地位卑贱之人没有想着去求取功名利禄,这类人就好像禽兽看到肉才想去吃,空长了一副人的面孔

只是勉强可以直立行走罢了。因此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身份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在卑贱的

地位和贫苦的环境之中,还要愤世嫉俗,厌恶功名利禄,假托自己与世无争,这并不是士子原本的性情。

因此我将要西行前去游说秦王。”

李斯到达秦国以后,刚好赶上秦庄襄王去世,于是李斯请求担任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

韦十分欣赏他,于是保举他为郎官。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于是,秦王委任李斯为长史,听

从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珍宝前去各国进行游说。对各诸侯国里的名士能用礼物进行收买的,

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如果不能收买,就用利剑将他们杀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离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

系,然后秦王就派遣秦国的良将出兵攻打。秦王委任李斯为客卿。

刚好在这个时候,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

族以及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诸侯国前来侍奉秦王的人,大多数只是为了他们的国君而来游说、离间秦

国罢了,请求大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中。于是李斯上《谏逐客书》劝

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后采用了他的计谋。季斯也升官到

廷尉之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委任李斯为丞相。

文本二:

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

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

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

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

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妻书

⑴意映巧哪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

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

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吞用;然遍地腥

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毂?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

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3)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

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

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4)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

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

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

容之。

(5)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

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

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

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

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

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

日而已。

(6)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冬界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

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物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

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F尊,意洞手书。

(8)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B.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C.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D.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脊展眷属:这里特指夫妻。

B.意映卿卿如晤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C.吾居九军之下遥闻汝哭声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四鼓:即四更,指夜晚2点〜4点。

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B.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主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

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

C.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既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

D.理贯于情,情中见理。全篇语言华美,感情色彩浓烈,体现r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骰?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与妻书》中作者是以什么主线来表达衷情的?

【答案】6.B7.D8.D9.⑴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儿家能够称心如意(地

过日子)呢?

(2)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孩。10.全

文以“忍悲为汝言'’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

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

本题中,“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未尝以吾所志”是“语”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CD;

“是吾不是处“,"不是"是"处''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句意是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四鼓”是指凌晨1点到3点。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D.”全篇语言华美”错。本文语言质朴,直抒心声。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然”,可是;“腥云”,血腥阴云;“戮’通“够”。

(2)得分点:第一个“老”,动词,敬爱;第二个“老”,名词,老人;第一个“幼”,爱护;第二个“幼”,幼

儿、小孩。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作者诉说的衷情“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

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一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①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

汝,使吾勇于就死也。''②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

汝也。“③从事实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④

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

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

得感人。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

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

深。①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

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②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

身”。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

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参考译文:

(1)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

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

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

写下去。

(2)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

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茏琶女的

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

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

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

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栖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

伤!

(3)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

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

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

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

(4)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

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

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

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

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

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

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5)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

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

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

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

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

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

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

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

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

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

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6)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

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

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7)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

国栖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

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

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

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棹我,大概你会在梦中见到我吧?写到这里太

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

(8)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

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三)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封丞相亮为武乡候,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成决于亮。亮乃多官职,

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日:“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又口:“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

毛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

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为廷尉。是时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

曰:“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

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子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

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又听光益大化。”帝嘉纳焉。

汉尚书义阳邓芝言于诸葛亮日:“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日:"吾思之久矣,

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日:“即使君也。”乃遣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冬十月,

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日:“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吴王

见之,日:“孤诚愿与蜀和亲,与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小所乘,不自保全耳。"芝对曰:“吴、蜀二国,

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

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内侍,

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王默然良久日:“君言是

也。'‘遂绝魏,专与汉连和。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B.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C.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D.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这里是约定的意思,和《鸿门宴》中“怀王与诸将约''的“约”含义相同。

B.见,此处可译为“我”,和《陈情表》“慈父见背”的“见”含义相同。

C.丁卯,为古代常见的天干地支计时法,干支相配以记年月日,文中是记日。

D.三公,古代官职名称,秦以后多为虚职。三国时将太尉司徒、司空合称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禅即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主持了蜀波的政务。他下发公文,多次鼓励群臣集思广益,积极

上谏。

B.州平等四人都曾向诸葛亮进谏,虽四人资质悟性有高低,建议未被全部采纳,但始终都与诸葛亮保持友

好的关系。

C.当时三公没有具体事务,又很少参与朝廷的决策,廷尉高柔于是向皇帝进谏,希望发挥三公更大的作用,

皇帝接受了建议。

D.诸葛亮担心孙权会另起异心,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修好。邓芝不辱使命,完成了

任务。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

②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

15.邓芝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吴王与蜀汉联合的?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ILB12.A13.B14.①于是他们各自休养,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议,这实在不

是朝廷尊崇和任用大臣的本义啊。

②孤确实愿意与蜀和好,可是恐怕蜀国君主幼弱,疆域狭窄,给魏以可乘之机,你们无法保全自己。15.对

比。

分析利弊:

①与汉连和之利,两国都有当世英才,都有险要地势,连和对双方都有利;

②背汉联魏之弊,曹魏会找借口攻打东吴,蜀国也会乘机进攻。

【解析】IL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还要特别请他们分析讲解政策得失,以求尽量了解事实,这样既可以启发您的思路,弥补考虑不周

之处,还能使您的威德更加发扬光大。

“讲''和"论''为同义连用,“分析讲解”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补起天听”做“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约,这里是约定的意思”“含义相同”错误,“亮乃约官职''中"约"的意思是"精简”,"怀王与诸将约''中"约"

的意思是“约定句意:于是诸葛亮精简官职。/怀王曾和诸将约定。

B.句意:得到很多启发和教海。/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虽四人资质悟性有高低”错误。“资性鄙暗”是诸葛亮自谦,并不是说四人资质悟性有高低。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遂”,于是:“偃息养高”,休养,安度晚年;“鲜”,很少;“诚”,实在;“崇”,尊崇。

②‘‘孤",我:"诚”,确实;“然”,可是;“自保全”,宾语前置句,应该为“保全自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对比。

分析利弊:结合“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

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可知,与汉连和之利,两国都

有当世英才,都有险要地势,连和对双方都有利;

结合“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

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可知,背汉联魏之弊,曹魏会找借口攻打东吴,蜀国也会乘机进攻。

参考译文:

五月,太子刘禅即位为蜀汉皇帝,当时十七岁。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候,兼任益州牧国事无论大小,

都取决于诸葛亮。于是诸葛亮精简官职,修订法制向百官发下文告说:“所谓参预朝政,署理政务,就是

要集合众人的心思,采纳有益国家的意见。”他又说,“过去我结交崔州平,他多次指出我的优缺点;后

来又结交徐底,得到很多启发和教海;先前与董和商议事情,他每次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随后

又与胡伟度共事,他的多次劝谏,使我避免了很多失误。我虽然生性愚昧,见识浅陋,对他们给我的教益

不能全部吸取,然而和这四人的关系始终很好,也可表明我对直言是不疑的。”

秋季,八月,丁卯(十一日),任命廷尉钟踩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理廷尉。当时三公没有具体事务,

又很少参预朝廷的政治决策,高柔向文帝上书说:“三公辅佐大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为百姓所瞩目。现

在虽设置三公的职位,却不使他们参预朝政,他们只好各自休养,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议,这实在不是

朝廷尊崇和使用大臣、要他们献计献策的本意。在古代,刑罚和政令有疑冲时,都与三公和大臣在槐树、

棘木之下商议。从今以后,朝廷在政治措施上有疑问,以及关系到刑狱的大事厂应该多询问三公的意见。

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时候,还要特别请他们分析讲解政策得失,以求尽量了解事实,这样既可以

启发您的思路,弥补考虑不周之处,还能使您的威德更加发扬光大。”文帝很赞赏地采纳了这一建议。

汉尚书、义阳人邓芝对诸葛亮说:“如今皇上年幼弱小,刚刚即位,应派重要使臣到吴再次申明和好

的愿望。”诸葛亮说:“我对此事已考虑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现在找到了。”邓芝问:“这

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你啊。”于是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与吴重建友好关系。冬季,十月,

邓芝到达吴。当时吴王尚未和魏断绝关系,所以犹獴不决,没有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便自己上表请求接见,

上表说:“臣下这次来,也是为吴着想,不仅仅只为蜀的利益。”吴王这才接见了他,说;“孤确实愿意

与蜀和好,可是恐怕蜀国君主幼弱,疆域狭窄,给魏以可乘之机,你们无法保全自己。”邓芝对他说:“吴、

蜀两国,占有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国地势险要,防守坚固,吴

国有长江等三条大江的阻隔。两国的优势加在一起,再联合起来像唇齿一样相辅相依,进可兼并天下,退

可与魏鼎定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假如大王归附于魏,魏一定会进一步提出无理要求,上逼您朝拜,

下求太子作人质,如果不服从,便以讨伐叛逆为借口,发动进攻,蜀则顺流东下,趁机分取利益,到那时,

江南之地可就不再为大王您所有了。”吴王沉默了很久,说:“你说得很对”。于是和魏断绝关系,专与

蜀汉和好。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祐八年五月)辛卯,仰名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昔为中

书舍人,所行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日:“敦逸、庆基言轼制

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光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

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博采众议,多行寝罢;明帝尚

察,屡兴惨狱,章帝易之以宽厚,天下悦服;未有以为诱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

民财;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谤先帝者。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

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若不禁止,久将为患。”苏辙因奏日:

“臣昨取兄轼所撰吕惠卿制观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日:'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鲸,终焉孔子之圣,不

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太皇太后口:“先

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日:“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于是斥敦逸、

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以札子自辨:“臣玲降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

不亦矫诬之甚乎!臣恐阴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目:“缘近来众人正相揖

拾,且须省事。”轼目:“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嵇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

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

久矣,岂复有今日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4碰的一项是()

A.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

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

B.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

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

C.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

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

D.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

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F硼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

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C.嗣位,继承君位,封建时代的帝位大多由嫡长子继承。

D.区区,诚恳深切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含义相近。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无硼的一项是()

A.董敦逸、黄庆基多次弹劾苏辙、苏轼,认为苏轼在做中书舍人时,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对先帝的不敬

之辞,并且与苏辙内外勾结,紊乱朝政。吕大防、苏辙均上奏为苏轼辩护。

B.吕大防认为,先帝施政或有不当之处,同时他还指出,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辞来弹

劾官员的做法只是想中伤善良的人们,若不制止,不久将成祸患。

C.苏辙拿出了苏轼所撰写诏书中的原话来分析,说明苏轼并没有毁谤先帝的意思;太皇太后说先帝曾因追

悔过去的事情而流下眼泪,以及她给苏辙的谕令,则暗含了她支持苏轼、苏辙的立场。

D.苏轼担心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会形成不良的风气,要坚决制止,以防其滋长,并表示这不仅仅是为自己

辩解;同时他也感激皇上能够秉公义、怀仁心。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2)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

20.董敦逸、黄庆基弹劾苏轼的制词有诽谤、诋毁先帝的意思,吕大防是如何为苏轼辩护的?

【答案】16.B17.D18.B19.(1)兄长苏轼哪里毁谤先帝呢?我听说先帝晚年的时候,也

自己深深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时间改正罢了。

(2)我听说永乐城战败后,先帝曾经责备两府的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够劝谏他。20.①列举了多个继位

者改变先帝不当措施但没有人认为这是毁谤先帝的史实。②指出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辞来弹劾官员这种

做法的真实目的及危害。③提到先帝于永乐败后责怪大臣在他犯错时无人劝谏的事实。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臣私下里观察先帝心意,本想着要富国强兵来统治四方,可是一时间群臣附和迁就得太过头,所以

事情的处理或许有不恰当的地方,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开始治理国政,根据老百姓的需求,随时补救更改

施政措施,该是事理应当这样罢了。

“观”的宾语为“先帝圣意”,所以应在“意''后面断开,排除AC;

“故事”是做“失当”的主语,所以应在“故'’前面断开,排除D。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D.错误。“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解释为"愚拙”“小气”,这里指见识短浅。两句中的“区区”含义不同。句意:

我凭着真挚诚恳的忠诚。/你怎么这样愚拙(或见识短浅)。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只是想中伤善良的人们“错误。从文中“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

类,兼欲摇动朝廷“可知,言事官借谤毁皇帝的说辞来弹劾官员的做法不仅想中伤善良的人们,还想动摇朝

廷。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岂",哪里;"末年”,晚年;"但”,只是;"暇”,时间。

(2)“咎”,责备;“略无”,没有;"相”,代词,他。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博采众议,多行寝罢;明帝尚察,屡兴惨狱,章帝易之以

宽厚,天下悦服;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财;仁宗即位,罢修宫观

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谤先帝者”可知,吕大防列举了多个继位者改变先帝不当措施但没有

人认为这是毁谤先帝的史实。

②由原文“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

可知,吕大防指出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辞来弹劾官员这种做法的真实目的及危害。

③由原文“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可知,吕大防提到先帝于永乐败后责怪大臣

在他犯错时无人劝谏的事实。

参考译文:

(元祐八年五)月辛卯日,御史董敦逸、黄庆基一并被罢免。董敦逸曾四次弹劾苏辙,黄庆基曾三次

弹劾苏轼,说苏轼过去做中书舍人的时候,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指责先帝的话,并且苏撤与他内外勾结

来紊乱朝政。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都递交了奏折,吕大防上奏说:“董敦逸、黄庆基弹劾苏轼所

写的制词毁谤先帝,臣私下里观察先帝心意,本想着要富国强兵来统治四方,可是一时间群臣附和迁就得

太过头,所以事情的处理或许有不恰当的地方,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开始治理国政,根据老百姓的需求,

随时补救更改施政措施,该是事理应当这样罢了。汉武帝喜欢用兵征伐,征收重税伤害了百姓,汉昭帝继

位后,广泛采取众人的意见,大多税收都停止征收了;汉明帝刘庄注重调查,多次兴残酷的刑狱,汉章帝

改变了汉明帝时兴刑狱的政策,待民宽厚,天下人都心悦诚服;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毁谤先帝。以至像本

朝真宗皇帝即位后,免除百姓拖欠的款项来使百姓的财富丰厚;仁宗皇帝即位后,停止修建宫室来滋生民

力:也没有听到当时的士大夫们有人认为是毁谤先帝的。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的官员有所弹劾,多以谤

毁先帝为说辞,这样做不只是想中伤善良的人们,还想动摇朝廷,内心里的想法极其不善良。如果不加以

禁止,时间久了将成为祸患。”苏辙就上奏说:“臣昨天拿来兄长苏轼所撰写的关于吕惠卿的诏书细看,

里面说到先帝时,有这样的话:'当初凭着尧帝的仁德,姑且试用伯鲸,后来凭着孔子的圣明,还不相信

宰予。'兄长苏轼哪里毁谤先帝呢?我听说先帝晚年的时候,也自己深深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

时间改正罢了。”太皇太后说:“先帝曾追悔过去的事情,以至于流下了眼泪。”吕大防说:“我听说永

乐城战败后,先帝曾经责备两府的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够劝谏他。”于是贬斥董敦逸、黄庆基为湖北、福建

转运判官。苏轼用札子自我分辨说:“我凭着真挚诚恳的忠诚,自己认为没有辜负先帝。现在黄庆基却反

过来指责我是诽谤,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我担心这种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这种刚露头的不

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这不只是为我自己辩解。”太皇太后吩咐苏辙说:“由于近来众人正互相收

集攻击对方的材料,你一定要明白事理。”苏轼说:“过去东汉的孔融,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因此遭遇

被路粹诬陷的冤屈;西晋的稽康,天资高但见识少,因此遭遇钟会诬陷的灾祸。我没有这两个人的长处却

兼有古人的短处,如果不是陛下有最公正的心而践行宽恕,有最仁慈的心而以光明照耀我,那么我已经到

地下和这二人交游很久了,哪里还有今天呢?”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敬则,代以孝义称,州党美之。敬则倜傥重节义,早以辞学知名。咸亨中,高宗闻而召见,与语甚

奇之,将加耀用,为中书舍人李敬玄所毁,乃授泡水尉。长寿①中,累除右补阙。敬则以则天初临朝称制,

天下颇多流言异议,至是既渐宁晏,宜绝告密罗织之徒。上疏日: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

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愧不急之官,疾耕急战,人繁国富,乃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

故日: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况锋镐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

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之事汉王也,当荥阳、成皋

之间,粮馈已穷,智剪俱困,不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之材,荐贪暴之客。及区宇适平,金鼓之声

未歇,二子顾眄,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谋帝图。高皇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

辔事《诗》《书》乎!”对目:“马上得之,可马上理之乎?”高皇默然。于是陆贾著《新语》,叔孙通定

礼仪,始知天子之尊,此知变之善也。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诗》《书》而不顾,重攻战之吏,何十

二帝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藻庐;礼经者,先王之陈迹。不设钩距,无以应天顺人;不切刑名,不可

摧奸息暴。故置神器②,开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尽露。神道助直,无罪不除;人心保能,无妖不

戮。以兹妙算,故能计不下席,听不出闹,苍生差然。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审糟粕之可

遗,觉遂庐之须毁。陛下必不可偃蹇太平,徘徊中路。伏愿改法制,立章程,下恬愉之辞,流旷荡之泽,

顿奸剑之锋芒,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则天甚善之。神龙元年,出为郑州刺史,

寻以老致仕。还乡里,无淮南一物,唯有所乘马一匹,诸子侄步从而归。雅有知人之鉴,凡在品论者,后

皆如其言。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四十》)

【注】①长寿:武则天称帝后的年号。②神器:纳谏箱。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锋铺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

/卒至土崩/

B.况锋镐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

/卒至土崩/

C.况锋铺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I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

/卒至土崩/

D.况锋铺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I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

/卒至土崩/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除右补阙”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B.“损不急之官”与“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声声慢》)两句中的“损”字含义不相同。

C.“安事《诗》《书》乎”与“沛公安在”(《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

D.“苍生晏然”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两句中的“晏”字含义不相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敬则为人重节义,早年就因辞学而出名;他为官清廉,善于辨识人物;他能言善谏,分析问题鞭辟入

里,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赞。

B.朱敬则用秦、汉得失的事例阐述了施行仁义、避免暴政的重要性,意在暗示则天皇帝借鉴汉初的政策,

广施恩泽,治国理政。

C.朱敬则在奏疏中灵活运用举例、对比和假设说理的方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即为政者需应时权

变,不能满足于太平。

D.朱敬则认为进取攻战之时采用苛酷狡诈的政策只是权宜之计,天下安定后需要加强诗书礼仪的教化和颁

布宽大法令以顺应民心。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语甚奇之,将加擢用,为中书舍人李敬玄所毁,乃授泡水尉。

(2)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诗》《书》而不顾,重攻战之吏,何十二帝乎?

【答案】21.C22.C23.B24.(1)(高宗)和他交谈,认为他不同寻常,准备提拔任用,(朱

敬则)却被中书舍人李敬玄诋毁,只被授任泡水尉。

(2)假如高皇帝排斥两人不加任用,放着《诗》《书》而不管,重视喜欢发动进攻性战争的官吏,如何会

有十二帝的传承呢?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何况乐器已经销毁,石城也被拆毁,本应该用宽平的政策,以淳和来施以恩惠,用八风之乐来感化,

用三代之礼来教导。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残暴更加严重,终于土崩瓦解。

“锋铺己销”“石城又毁”是两种并列的情况,中间应该断开,故排除BD两项;

“秦既不然'’是主谓句,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该断开,故排除A项。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除,授予官职。句意:多次受任右补阙;/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B.损,裁减、减少.句意:裁减不急需的官员;

损,煞.句意: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

C"字含义相同”错误。

安,表反问语气,为什么,句意:为何要学习《诗》《书》呢;

安,疑问代词,哪里,句意:沛公在哪里。

D.晏,安定,稳定。句意:百姓安然;

晏,人欢乐的样子。句意: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意在暗示则天皇帝借鉴汉初的政策,广施恩泽,治国理政”错误,朱敬则列举秦、汉得失的史实是为了说

明"应时权变'’的重要性,即统治者应根据社会情况制定相应的政令,不能墨守成规。

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擢“,提拔;''为……所”,表示被动。

(2)“向使”,假如;“置”,放着;“重”,重视。

参考译文:

朱敬则,世代以孝义著称,受到州人称赘。朱敬则为人豪迈注重节义,很早就以辞学出名。成亨年间,

高宗听说他的名声而召见(他)),(高宗)和他交谈,认为他不同寻常,准备提拔任用,(朱敬则)却被中

书舍人李敬玄诋毁,只被授任泡水尉。长寿年间.多次受任右补阙。朱敬则认为武则天起初临朝称制时,

天下有很多流言蜚语,到此时已经逐渐平息,就应该杜绝告密罗织(罪状)那类人。上疏说:臣听说李斯

任秦相,推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注重刑名学说,杜绝私门,光大公室,取消无用的支出,裁减不急需

的官员,努力耕织加紧备战,人口增加国家富足,于是消灭诸侯。这是解决弊病的策略。因此说:苛酷的

政策可用于进取之时,权变狡诈实行于攻战之时。何况乐器已经销毁,石城也被拆毁,本应该用宽平的政

策,以淳和来施以恩惠,用八风之乐来感化,用三代之礼来教导。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残暴更加严重,

终于土崩瓦解。这是不知变通带来的祸害。陆贾、叔孙通侍奉汉王,在荥阳、成皋一带,粮运断绝,志穷

力竭,不敢提出一条建议,取得一次奇功,只知引进豪强不法之徒,推荐贪婪残暴之客。等到天下刚刚平

定,金鼓之声还未停息,两人左顾右盼,于是陈述《诗》《书》,讲论《礼》《乐》,阐发王道,谋划帝王法

度。高皇帝生气地说:“我在马上取得天下,为何要学习《诗》《书》呢?”(陆贾,叔孙通)回答说:“能

在马上取得天下,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高皇帝默然无语。于是陆贾著述《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

才知道天子的尊贵,这是知道变通的好处。假如高皇帝排斥两人不加任用,放着《诗》《书》而不管,重视

喜欢发动进攻性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