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与阶段特征】课标要求阶段特征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840—1901年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两次鸦片、甲午中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传统宗藩体制走向解体;外交观念发生转变,近代外交制度逐渐确立。【经济】随着西方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初步发展;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思想】“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外面世界,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主流;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23·辽宁】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据材料“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可知,面对皇帝仿制英国军舰的要求,地方督抚认为旧船“尚可牵制于内港”,反对“务高大之名”,这体现了不思进取的苟安心态,即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故选A项;

皇帝因地方督抚反对而放弃原有政策,这虽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存在矛盾,但不能夸大为尖锐程度,排除B项;

此时中体西用思想(1861年,冯桂芬最早提出)尚未提出,排除C项;

对于中央政策,地方督抚做出反应,表明行政效率并不低下,排除D项。A【2023·北京】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自由贸易原则并不适用于有害的商品,如鸦片,即该观点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故①正确;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故②正确;此观点相当于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理解为是由商品种类决定的偶然行为,这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即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③正确;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故④错误;A【2023·浙江】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表明英商为了便于上海租界及邻近地段入夜活动而使用“煤气灯”,这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故①正确;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②错误;据材料“于是各戏馆及酒楼…..…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故③正确;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④错误;A【2022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由材料1846—1848年上海的进口货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通商,但进口货值的不断下降,使得列强认为中国市场尚未全面打开,进而成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故选D项;

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

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优越的外贸条件并未改变西方商品倾销重心的地位,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制成品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D【2022·河北】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B.口岸辐射效应显著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

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据材料可知,“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涉及北京、东北、四川、西北、西南等地,反映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在经济上辐射范围较广,故选B项;

材料反映了上海经济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但没有涉及上海及其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得知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排除A项;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或私人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材料反映的是“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列强在上海倾销的商品,属于商品输出的范畴,不属于资本输出,排除C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传统商路就已经日趋衰落,且材料体现了鸦片战争后上海贸易上的辐射效应,没有涉及传统商路的情况,排除D项。B【2022·北京】《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及军事、科技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得到了日本学者的赞赏,英雄所见略同,即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故选A项;

结盟指结成同盟,“所见亦有暗合者”“使海内……一助矣!”强调《海国图志》对日本学者的影响,未体现中日结盟,排除B项;

《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

《海国图志》在中国遭到冷遇,未掀起“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A【2021·北京】读下图(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1885—189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根据题干地图可知,中国东南地区的通商口岸数量要比北方多很多,据此可知该地区的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故①正确;

“五口通商”指的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地方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没有“香港”,故②错误;

根据题干地图可知,北方的天津居于口岸贸易的中心地位,故③正确;

汉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才开放的沿海沿江口岸,故④错误;C【2021·广东】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洋纱输入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华南和西南地区输入多,江南地区输入少,主要因为自明清以来,随着江南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原料(棉花)的供应充足,土纱原料成本比洋纱低,相比洋纱有较大竞争力,而华南和西南地区输入洋纱多是因为“产棉稀少”,原料(棉花)的供应不足,土纱原料成本比洋纱高,相比洋纱竞争力较弱,因此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故选C项;

西南属内地,洋纱输入却最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属沿海,输入洋纱要少得多,无法说明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洋纱在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输入情况对比,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C【2021·浙江】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首倡经世之学,故①错误;“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孙中山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故②错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故③正确;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B2019·上海高考】家国记忆(16分)“家事”与“国事”休戚相关,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字母)。A鸦片战争

B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C崧泽文化出现

D淞沪会战E上海设县

F轮船招商局创办

G改革开放

H新中国成立①—C;②—E;③—A;④—F;⑤—B;⑥—D;⑦—H;⑧—G。考什么【2023·辽宁】近代化中国社会

【2023北京】鸦片战争的原因【2023浙江】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022甲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2022河北】通商口岸的影响

【2022北京】开眼看世界【2021北京】近代中国“约开”口岸

【2021广东】自然经济的解体【2021浙江】魏源【2019·新课标Ⅱ卷】(12分)近现代中国与世界【2017·新课标Ⅲ卷】(12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2016·新课标Ⅲ卷】(12分)近代自开商埠【2013·新课标Ⅰ卷】(15分)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学什么1.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失败原因?2.《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4.《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5.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著作(内容与评价)、评价?【备考分析】命题分析:(1)多以数据展示近代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多种变化,理解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强调对现象的深层次解读。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中的外交斗争等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备考策略:

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重点关注:鸦片战争的背景;不平等条约的危害;鸦片战争的影响-经济方面的表现或数据。时空坐标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虎门销烟《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虎门条约》18401842185618581860183918441843《北京条约》《南京条约》政治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思想“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社会近代中国城市化历程开启;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开眼看世界1840年——1919年——194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名称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革命前途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世界资革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世界无革的一部分一种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四个政府:侵略史——列强侵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统治抗争史——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四条线索近代化史(发展史)——中国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政治:民主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生活:城市化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经济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思想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总之,主权不能完全自主,这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进步。分期政权变更阶段主要大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晚清时期(1840-19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19世纪40-60年代初)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中日战争、瓜分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新政、辛亥革命民国时期(1912-1949)北洋政府(1912-1928)北洋政府统治前期(1912-1919)袁世凯统治、军阀混战、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中共成立和国民大革命(1921-1927)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国民政府(1927-1949)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土地革命、长征、局部抗战全面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合作全面抗战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人民解放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材料:英国使团的礼单: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天文钟、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橱窗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等。

清政府的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英]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项目世界(西方)中国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政治代议制民主君主专制经济工业革命自然经济对外殖民扩张闭关锁国军事坚船利炮(热武器)军备废弛(冷兵器)思想思想解放文化专制文明形态工业文明农耕文明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过,“在我们重新审视鸦片战争的时候,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对此应如何理解?二、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结合所学,梳理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3.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概念】出超: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贸易顺差".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入超则相反。二、两次鸦片战争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鸦片数量

当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林则徐于1838年10月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折

1839年6月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危害:损害国人健康;加剧政治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白银大量流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需求市场原料请求通商被拒扩大鸦片走私借口禁烟运动对华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通商战争市场战争中英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的导火线,中英战争则掩盖了侵略的非正义性,维护贸易优势也只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市场战争最能反映战争的实质。中国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土耳其之后。这让英国人大失所望。——1852年3月《密切尔报》中国称其为“鸦片战争”,英国称其为“通商战争”,战争称谓的差异反映的实质差异?文明的差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2)经过:①第一阶段():攻广州,陷定海,逼京津②第二阶段(1841.6--1842.8):占香港岛,进吴淞,至南京(3)结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②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1841年英军到广州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愤怒的群众手持锄头、铁锹等奋起反抗,与英军作战。英军撤出后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即“公款”),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斗争关天培血战虎门

1841年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战斗异常激烈。关天培“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仍屹立阵前,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保家卫国精神。战争中的正义斗争

(1841年2月25日,复仇女神号登上虎门的上横档岛)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火炮队发射数百发大炮,朝炮台上一群缺乏训练、毫无还手之力的士兵轰击……那场战役中,至少500名清军将士阵亡,1300名中国士兵沦为俘虏,而英军仅有8人受伤,1人战死,复仇女神号毫发未损。——安德里安·G·马歇尔《复仇女神号:铁甲战舰与亚洲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英吉利在何方?距我大清有多远?有无陆路可通?——战败后道光的疑问

“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脚就能致其死命,而耆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视力极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840年,奕经到达浙江前线后,下令把虎骨投入大海,以激怒龙王兴风作浪,掀翻英国军舰。杨芳“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作为制胜法宝。“惟知购买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雷颐《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厂《权利法案》冷兵器,作战能力低君主专制小农经济闭关锁国君主立宪工业革命船坚炮利殖民扩张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②客观原因: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③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统治集团内部主张战和不定,指挥失当。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国人的警钟。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永留史册。③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④要有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清政府战败,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影响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通商(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

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特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通商口岸传教权、(兵船可进入通商口岸)侵犯领海权破坏领土主权加重人民负担破坏贸易主权破坏关税主权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为建立租界提供借口最能体现英国侵略的本质二、两次鸦片战争1.协定关税:在自愿对等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另一种是片面协定关税,即一国在另一国胁迫下签订协议,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2.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他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3.片面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不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条款内容中国态度英国态度割香港岛给英国琦善:“弹丸之地”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巴麦尊:“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良港”赔款2100万银元道光朱批:“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赔款含“被焚鸦片赔偿费,远征军军费,英商债务”协定关税“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以为是外交成功”。“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五口通商最为痛心,开放一口都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国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厦门是走私最猖獗的地方;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宁波是…上海是…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的。——蒋廷黻清统治者缺乏近代主权观念和国家意识二、两次鸦片战争李鸿章曾说:“数千年之未有大变局”,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政治上:领土、主权完整——领土、国家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到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文化上: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萌发新思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为主,阶级矛盾为次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二、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读2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①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②经济: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开始产生,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买办、早期产业工人)。③思想: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夷夏观念受到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精神觉醒,刺激了中国近代化探索。④社会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⑤革命任务: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⑥社会生活:生活方式和习俗逐渐近代化。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⑦对外关系:由闭关锁国转向被迫开放,被动开始近代化探索

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之商人通常外语能力强,一方面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作为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二、两次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

①根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②直因:英法提出修约

,遭清政府拒绝

③借口(导火索):中英“亚罗号事件”、中法“马神甫事件”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民众购买力低下等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未真正打开中国市场。矛盾扩大侵略权益担心危及统治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等国(忙于镇压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遗留:英法还没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二、两次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2)过程与结果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条约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危害和影响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⑴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⑶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⑷开放通商口岸:增开沿海、沿江十一处通商口岸,且获得内河航行权;⑸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⑴鸦片贸易合法化;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中国内地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10月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俄国从中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国除抢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原因性质扩大过程侵略国家侵略范围危害、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主权破坏社会性质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英法主谋,美俄帮凶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开五口、割让香港岛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开始沦为两半社会两半社会程度加深从沿海一直到北京增开11口;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深化拓展】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知识拓展】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的特点侵略国家:英法美俄。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侵略方式: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侵略范围: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东北边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归纳总结: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①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借师助剿);③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利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影响;④中国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建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中国在外开始设立领事馆;派遣公使,递交国书。在1871至1874年外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电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B汉族督抚势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不平等条约体系:(1)内涵: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2)特点: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3)影响:一方面加深民族危机;另一面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①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与世界经济的接轨;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③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朝贡体系:(1)含义: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周边邻国与中国形成以“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2)特点:“华夷观念”(3)影响:朝贡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经济上:①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整个沿海,并开始伸向内地;

②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外贸出超加剧;③大量华工出国、下南洋,劳动力外流严重;知识扩展:华工出国(结合选必三)材料:19世纪中叶,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被称为猪仔,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工人数已接近50万,加勒比海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结合选必3第17课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华工大量出国的原因及影响?原因:1.国际: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急需廉价劳动力来开发殖民地;2.中国:(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生计而出国。(2)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使华工出国合法化。——《北京条约》(3)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增多,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影响: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归纳总结: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经济上:①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整个沿海,并开始伸向内地;

②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外贸出超加剧;④清政府掀起自救运动(洋务运动);③大量华工出国、下南洋,劳动力外流严重;⑤海关税比重增加,中国设立海关总税务司。知识扩展:关税问题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指出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现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降低;原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要与英商协定,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影响: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

便利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促进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等。归纳总结: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①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