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古代商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古代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的开辟和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古代商道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的开辟,培养家国情怀。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276年前202年1368年581年960年引进“汗血马”、苜蓿、葡萄等;佛教传入,丝、茶等传出隋唐时期丝路商贸繁盛时期汉代丝路真正开辟(汉武帝)907年618年1644年220年丝路不断发展宋元时期海上丝路崛起明中期以后,丝路走向衰落时空坐标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着东西方向,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洲的商陆进行的。阅读教材,

指出古代欧亚大陆有哪些重要的商路。①陆上丝绸之路②草原丝绸之路③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④海上丝绸之路概念解读:“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

书中,首

长安到罗马的商路成为“丝绸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1833年---1905年)狭义的丝绸之路:

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

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1、起源(一)陆上丝绸之路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一、丝绸之路2、开通(1)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yuān列传》目的:联合西域各国,共击匈奴(军事目的)意外收获:“凿空”——通西域张骞两次(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带回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信息。张骞的出使,第一次使中原与西域有了直接的交往。②丝绸之路存在历史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连通中西的丝绸之路。既然丝绸之路很早就有,为什么到西汉才得以正式开通?①汉朝时期经济的发展;②汉武帝国力强盛,政局稳定;③北方匈奴时刻威胁着西汉王朝政权稳固;

汉武帝为彻底消除盘踞在北方的匈奴势力。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2)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3)两汉时期丝绸之路走向兴盛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积极的对外政策;②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③贸易利润巨大;④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等(一)陆上丝绸之路2、开通3.发展发展受阻兴盛时期——根据周伟洲、丁景泰《丝绸之路大辞典》内容绘制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元朝,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1)隋唐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疆域广阔②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交通发达③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④政策开明⑤文化繁荣,制度先进。(2)唐中期以后发展受阻的原因?②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逐渐取代陆上商路。①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③运载能力有限,对利润有较大限制;④支线的路线复杂,不利于通行;知识拓展:隋唐、元时期的丝绸之路

(3)元代陆上丝绸之路重新复兴①元朝统一;

②蒙古西征,畅通了东西驿路;③元代的驿道路网打通了元朝首都与亚欧各地的联系,使唐中期以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的沙漠绿洲丝路再次活跃了起来,草原丝绸之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二)草原丝绸之路(皮毛路、茶马路)1.路线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商路。3.特点全方位、传播速度快、多样性、复杂性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

→咸海、里海以北

→欧洲或小亚细亚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元朝时期最为兴盛,明清衰落。

材料: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面是全方位的,所经过的地区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区,文化的冲击力与波及面较大,而游牧民族四时迁徙的特点使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持续性长久。草原丝绸之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游牧民族的经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极不稳定,遇到天灾人祸都会形成大的波动,也会产生为谋求生存而与他族争夺自然与社会资源的战争,所以,在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上,除了商品交换以外,还会出现不同民族间的和亲、朝贡、战争等复杂的文化现象。关中平原→蜀(成都平原)→横断山麓南下→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2.路线:3.作用:(茶马古道)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思之窗

《汉书·张骞传》……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1.兴盛:开通:西汉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发展:唐宋时期,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三)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

茶马古道(四)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香料之路)1.开通时期2.路线3.发展萌芽于商周,形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转变于明清东南沿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宋元: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巨舟、帆索、磁罗盘)

出海频繁,联系地域广(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

沿海口岸多(广州、泉州、明州等)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巅峰①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建立广泛联系。③广州、泉州、明州等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促进南方经济发展。④带动私人海上贸易发展;⑤影响新航路开辟;4.作用广州泉州明州

问题探究:唐宋以来,对外交往通道为什么会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材料1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虞云国《细说宋朝》材料2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依赖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3印度洋及中国海一带……这个贸易体系自产生以来总体上就是和平安定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优秀的商业才能和开拓精神更促进了贸易的良性循环……此时从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直到欧洲都处在经济文化的上升发展时期……两宋时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日益发展、交换能力逐步增强、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有效地刺激了贸易的繁荣。

——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材料4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5……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政治: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传统的商路(陆上丝路)断绝;

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的推动;

经济发展对商品需求量增加;海路比陆路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3)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阶段流出地兴盛时期衰落时期主要货物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古代欧亚大陆重要商路长安—新疆—中亚、西亚、南亚东北—漠北—欧洲、小亚细亚成都—横断山—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国沿海—东南亚—印度—非洲、红海汉-唐宋元汉-唐宋元、明清(闭关前)明清明清宋明之后鸦片战争后丝绸民族迁徙茶、马瓷器以上三幅图是汉朝、唐朝、明朝三个时期的主要对外商路。根据所学进行正确对应。二、古代商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一)物质技术交流之路1、中国物质传出和技术交流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炼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瓷器2、西方物质传入和技术交流西域的“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经由西域传入中国;棉花、香料、玻璃、金银器皿等逐渐传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二)思想文化交流之路二、古代商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①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②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人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广受欢迎。1、外来文化的传入2、中国文化的传出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当时流行的西域乐舞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西方中国佛教祆教摩尼教……乐舞艺术杂技魔术……“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珠宝、金银器皿等棉花、香料玻璃制作工艺……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双向性、互惠性、竞争性物质技艺文化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和制造技术铁器和冶铁技术四大发明中国西方瓷器中医药知识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的桥梁,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②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

经济的发展;③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

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

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三)丝绸之路对东西文明交流的影响(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①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

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②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

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

华文化;③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

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二、古代商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谈古论今: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有何价值?(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简而言之,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特点:(1)起源早,历史悠久。(2)线路多,覆盖面广。(3)时间长,历时千年。(4)重经济,互利互惠。(5)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6)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7)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总结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西方物质、技术东传中国一、丝绸之路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中国物质、技术西传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变化:

“西南丝绸之路”:开辟:“草原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至成都平原,向西进入缅、印,再通往中亚、西亚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通往小亚细亚或欧洲汉代开辟,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海上丝绸之路”: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瓷器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中亚的大宛国良种“汗血马”、优良的饲草苜蓿、葡萄等水果;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棉花;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佛教、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课堂小结1.(2022·海南·高考真题)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1.D【详解】根据“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可得出当时通过设立驿站,保证政令传输信息的畅通,因此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亭传邮驿不是交通机构,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主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对点训练2.(2023新课标卷)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项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朝的对外贸易,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3.(2022·浙江·高考真题)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