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3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3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3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3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教训1、

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2、

帝国主义的扩张是战争之源。3、

要支持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义战争,反对

侵略他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

4、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方便人类的生活,

也可以摧残人类。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七单元第15课革命导师列宁重要名词布尔什维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

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斯

大林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

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革命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两极格局形成,1914年

1917年

1918年1919年1921年1922年1928年1937年1939年1945年1第二次世」t--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本单元时间轴界大战

联合国成立十

战时共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

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莫斯《俄国史》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

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

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

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人类文明图鉴》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1.1背景1898年3月,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代表在明斯

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因被流放没能出席这次大会。会议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在工

业领域,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甚至16-18小时。工资很少。1914年经济罢工达到1370次

,政治罢工达1034次

,参加者近

10万之众。

——《人类文明图鉴》1.1背景(3)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MCKPAo

》1.2形成(1)形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2)形成时间:1903年(3)大会意义: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

,也就是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3内容(1)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2)对俄国的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一(3)

国胜利理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在“多国同时胜利论”基础上创立“一国胜利论”(4)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

.3意义(1)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克思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

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

家中获得胜利。“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

——列宁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1917年7月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

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

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临时

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并镇压人民反抗。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

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

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

反对革命。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

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

略和策略。十月革命爆发,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革命取得胜利。1917年3月(俄历2月)1917年11月

(俄历10月)1917年4月2.1革命过程霸的战略要地。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

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迅猛地冲向冬宫。2.1革命过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起义总指拜部唯时改府所在地反革命的主要据点革命队伍进收主要路线向冬言的总进攻路线些◎十月革命形势图(1917)二、十月革命的胜利的诞生。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列宁《告俄国公民书》(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旧的国家机关将要演到彻底粉碎,而新的管理机关即苏维埃组织将要建立起来。——列宁《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2.2建立政权(1)标志: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十月革命的胜利2.3历史意义(1)当时: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

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地位+意义+理论)(2)历史: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

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打击+鼓励+并存)十月革命有着巨大的国际意义。它在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打开了第

一个缺口,开拓了一个社会主义基地,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共处和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种格局不仅使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处和斗争,也提供了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互吸取经验,促进各自的繁荣。十月革命的胜利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榜样,可以不通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

的发展道路。——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打击对象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力量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结

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两者联系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二、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堂探究】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课堂探究】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1.客观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②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加速了革命的发展。(

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使帝国主义列强无暇顾及俄国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集中力量于前线,后方薄弱。④资产阶级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遭到人民反抗。

(“和平、面包和土地”)2.主观原因①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及时通过调整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3.1十月革命后的政权建设(1)政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2)军队: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3)工业: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4)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5)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国内的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会作何反映?外国势力是否会放弃既得利益?3.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

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杰米扬·别德内依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3.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

)

: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4)作用: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中小企业收

归国有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食的价格国家收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

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粮食年度丛当年8月到次年7月)

征收粮食(方普特)10790实行余粮征集制时期每年度粮食征集量1917/18年度

1918/19年度

1919/20年度212507340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内战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制度,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常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

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

国性旱灾,它造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经济危机表现政治危机表现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

人死于饥饿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大批工厂无法开工,无产阶级队伍涣散士兵: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3.3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3月(2)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

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

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3.3新经济政策(

3

)

: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4)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大中小工业一

律收归国有大企业国有,中

小企业可以私营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自由贸易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经济政策时期每年度所征得的粮食税■征得粮食税(亿普特)1921年1922/23年度1923/24年度1924/25年度4.96文列◎莫斯科俄

联邦苏

盟哈

克和国界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共和国加盟时间共和国加盟时间俄罗斯联邦1922.12.30阿塞拜疆1936.12.05乌克兰1922.12.30亚美尼亚1936.12.05白俄罗斯1922.12.30哈萨克1936.12.05爱沙尼亚1940.08.06乌兹别克1924.10.27拉脱维亚1940.08.05土库曼1924.10.27立陶宛1940.08.03吉尔吉斯1936.12.05摩尔达维亚1940.08.02塔吉克1929.10.16格鲁吉亚1936.12.053.4苏联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简称“苏联”。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基在次克漏乌

克多3.5“苏联模式”(

1

)

: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②苏联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十月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对苏维埃采取敌视的态度,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全球文明史》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全球文明史》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3.4

“苏联模式”(2)概况: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又称

“斯大林模式”。(3)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4)成就: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②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5)特点①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②政治文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意图(

1921-1940)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3.4

“苏联模式”(

6

)

:积

:①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胜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