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20年代,一些社会学学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到无锡经济调查等,掀起了一场“社会调查运动”。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诞生了以吴文藻、费孝通等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这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在费孝通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在实践中,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有学者主张抛开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成见,“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也有学者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这非但无益于我们认识真正的社会事实,反而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两种主张走向极致,都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和真实性,有学者分别将其称为“朴素经验主义”和“抽象经验主义”。朴素经验主义讲究“眼见为实”,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究的结论,缺少分析辨别,会将研究变成“报告”或“报道”;抽象经验主义则从理论出发,去田野中挑选与理论相应的材料,或者用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抽象经验主义风格的研究论文,用抽象的语言讲一些现实的问题,往往会走向一种貌似高深的肤浅。但事实上,田野调查并非只能产生这两类研究。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面对的普遍问题。“从实求知”原则所强调的要义在于,理论是调查实践的工具,现实是调查实践的目的。费孝通所理解的“从实求知”正是要求社会学在田野调查中弥合、跨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调查者要以调查对象的感受、思想、行为和命运为研究目的而非工具和手段。这是费孝通对吴文藻提出“以实地研究始,以实地研究终”的社区研究法的升华。吴文藻所说的调查目的还是“实地研究”,而费孝通直接就说“回到人民”,这是田野调查方法的新论。田野调查方法既不是各种调查设计框架,也不是各种调查技术技巧,而是在田野中如何做到以理论为工具、以人民为目的方法。调查者在进入田野时,既带着充实的理论,又不被理论所支配,就需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田野中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即我们在观察访谈一个人、在讨论追索一件事的时候,到底依靠运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工具。理论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既可能是深刻的本质,也可能是理论的偏见。当我们看到某个现象与我们的理论不一致时,我们倾向于将这个现象看作表面的、暂时的。例如,我们用资本理论去观察老板和雇员的关系时,如果发现他们比较融洽,没有支配和剥削的关系,就会认为他们是隐瞒了什么,或者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观察到。在理论潜意识的支配下,我们会直到找到一些“剥削”的蛛丝马迹才罢手,并认为这是穿透了社会现象的表面而进入到深层的结构,找到了社会的“真实”。那么,这种“真实”到底是理论的真实还是现实的真实?有些学者提出要注意事件和人的“边缘”或“变态”(相对于中心、常态而言),还有些学者指出要注意田野中的“异例”(相对于典型而言),这都是田野中“方法自觉”的体现,是田野调查中突破“理论障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除要求调查者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最好在田野的“现场”中展开。田野调查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调查者能够沉浸到田野中,用“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还是以上述老板和雇员关系为例,那种“融洽”的关系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与研究对象的“感通”。这种感通好像是一种方法,但归根到底并不是方法,能否感通,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从实求知”的调查理念。以调查对象为调查目的,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为目的,而不是以理论或者研究论文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从实求知”。(摘编自周飞舟《社会学的方法自觉:从实求知》)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社会调查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B.改革开放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田野调查,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遵循了“从实求知”的学科准则。C.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调查中带着充实的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保持反思意识,找到社会的“真实”。D.理论具有潜意识的支配作用,当调查者观察社会现象时,往往会在理论的指引下,透过表象进入深层,去寻找所谓的“理论真实”。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区研究”引进了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和方法上比“社会调查运动”更进一步,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B.在我国,社会调查主要经历了“社会调查运动”“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几个阶段,而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则是“回到人民”。C.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的普遍问题,而“从实求知”则有可能弥合、跨越这一鸿沟。D.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需要调查者沉浸到田野中,与研究对象“感通”,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梳理了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过程,肯定了中国社会学学科取得的成绩。B.文章在分析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C.文章通过费孝通与吴文藻调查方式的对比,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D.文章两次运用老板和雇员的关系的例子,来强调调查者应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4.“朴素经验主义”和“抽象经验主义”各有优缺点,请根据材料内容加以概括。(4分)5.从事社会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军树程多宝也不知怎么了,一家老老小小虽然一睁眼就没完没了地苦做,却照样穷得揭不开锅。喜忠想不通的时候,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对着大山放开嗓子,一顿狂吼。在给东家放牛的路上,靠着那棵树吼上几声,哪怕曲不成曲歌不成歌,心里也畅快。有天,山下突然过大兵,长长的队伍扛着枪,拉着几门小山炮,更多的人扛着大刀、长矛啥的。大兵穿着清一色的蓝不蓝灰不灰的粗布大褂,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让人看着心生暖意。喜忠眼瞅着这支队伍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没过些日子,又看到有些兵下山挑粮。有个中年人模样的带头,挑的担子比后面的兵们挑的还要沉,嘴里唱出的歌子欢快着呢。喜忠听人家喊那人军长,更不明白了:军长,那得多大的官!怎么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喜忠的眼神和牛群的目光,开始追随这支挑粮的队伍。喜忠跟在队伍后面学唱他们的歌子。一来二往,喜忠居然学会了几首。他一亮嗓子,那位军长夸奖他时的表情,像极了父亲高兴时的模样。秋天一过,喜忠放牧的那些耕牛都被东家拉到田里抢种抢收。白天里的喜忠,有了好些时间自己打发。可是,喜忠的心跟着歌声飞了,时不时地,总想倚靠着那棵树唱上一段。歌声一起,说不定他又能遇见军长他们呢。那天,山下过的大兵里好多人成了伤兵,有几个躺在路旁呻吟,嘴里还唱着歌,仿佛歌声能止痛似的。有个医生模样的人看见喜忠,便截住了他:“你不是那个喜伢子吗?朱军长可喜欢你了!能不能帮我们借扇门板?坡地不平坦,做手术不稳当,伤员要截肢,没门板不行啊!”截肢,那就是锯手锯腿啊。喜忠还没缓过神来呢,他接过医生递来的几块钢板,转身跑进山里,借来了一扇门板。等到那扇门板上的血迹快要干掉的时候,怀揣的那几块铜板正热乎着……后来,那支队伍悄然钻进了山里,喜忠一个放牛娃哪知道呢,大山深处的那场黄洋界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从这以后,仗越打越远,越打越惨烈。有消息灵通的人从城里得到消息,说那位姓朱的军长带着队伍一路往西南撒退了。后来,井冈山的人才知道,朱军长和队伍的那次撤退,其实是战略转移,史书上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喜忠自然是不知道的。当时的他,只记着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一脸慈祥地叮嘱:“我们为穷苦人打天下,流血牺牲算什么?很重要的一条是守纪律:守纪律的军队,得民心得天下。”对,咱都会唱军长教的歌了,当然得守纪律。当时喜忠只想快点赶回去,给老乡上门板:虽然军长没有答应让咱当红军,咱守一回纪律,将来也算是当过红军的人啦。没想到的是,那扇门板一时上不回去。喜忠背回来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门轴那端折了一截。“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两项,喜忠想起来了。他连忙递上医生给的几块铜板,但那个老乡根本不敢接:“喜伢子,你可把天捅了个窟窿。东家以后不会让你放牛了。”东家真的不雇喜忠放牛了,喜忠只得进山打柴。累了的时候,他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唱上几嗓子。哪知道这边刚一唱,就引来了几个黑洞洞的枪口。那几个陌生人,喜忠不认识。一声“犬吠”炸雷一般响起:“别唱了,再唱一句,老子崩了你!”“就唱!就唱!”倚靠在那棵树上的喜忠,真不知道哪来的劲儿,他怒吼出的歌声如奔涌的潮头,冲得对方腿肚子一抖一抖的,差点站不稳了:太阳出来一地红穷人光景满眼红铁心跟着朱毛红星火燎原万山红....“砰——”嘶哑的声音从其中一个黑洞洞的枪口逃窜出来,淡淡的青烟飘曳着,有了些蓝,还有了些红。喜忠细细的身子滑向大地的时候,脑海又闪过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鲜血沿着树干流淌,染出了一地鲜红,历经多年,永不褪色。后记:1956年的秋天,一位肩挂陆军少将军衔的将军奉命到井冈山一带调研卫生防疫工作时,突然间若有所思。将军有个请求:能不能带他到喜忠牺牲的地方走一走?这位从红军医生一路成长起来的将军,时任某大军区后勤部部长。陪同人员里,有该县的地方志编写人员小陈。小陈向将军汇报了喜忠牺牲时的经过。将军的眼睛蒙眬了,语气低沉了许多:“我记得有这么个喜伢子,需要的话,我可以作证。1928年秋天那会儿,一场遭遇战过后,就是这个喜伢子,给我们扛来了一扇门板,多亏了这扇门板啊。实不相瞒,部队实在付不起租门板的钱,当年给他的那几块铜板,还是朱老总攒下的伙食尾子,交给我们医院以备急用的。那时候的井冈山四面环敌,几天吃不到一点儿盐味,苦啊!朱老总经常亲自下山挑粮。”一行人来到喜忠当年倚靠的那棵树旁,如今的它几人伸开臂膀都抱不过来,树下的那圈土,几十年下来,依然红彤彤的。“为了保护好这棵树,县里想征集树名。”小陈说。“我们当地人早就叫惯了,把这棵树叫作红军树。”随行的一位村民脱口而出。“可是,喜忠…他并没有参加过红军啊!”小陈的嗓音细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没承想,将军转过身来,朝这棵沉默无语的大树敬了一个军礼:“对,就叫红军树,我们的——红——军——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等语句,都暗示了小说中“大兵”的具体身份。B.喜忠在“那棵树”下唱歌,遇到红军,最后又牺牲在树下,说明他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人与物关系密切。C.喜忠牺牲前“太阳出来一地红”的歌声,既突出了他爱唱歌的特点,也说明他在红军影响下思想已经觉悟。D.小说记叙了一个普通少年与红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军民鱼水般的浓厚感情,富有启示意义。7.关于文中后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将军以当事人的身份回访,意在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同时增加故事的真实性。B.补充叙述喜忠牺牲后发生的事情,与前文中他的事迹相照应,强化其牺牲的意义。C.小说后记这部分内容,与当下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相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D.后记部分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前文情节的继续,也明确紧扣了小说标题。8.小说以“红军树”为题目有何寓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9.小说对朱军长这一人物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其品格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材料二: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迨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后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黯伏谢不受印”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B.“君薄淮阳邪?”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含义不同。C.“迨太后崩”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含义相同。D.“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与“二三其德”(《氓》)两句中的“德”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4分)(2)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4分)1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举杯劝饮,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16.本诗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从意象和用词方面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离騷》中表现许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2)《蜀相》中,将对谐葛亮的崇敬、仰慕和之情与自己壮志雞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3)《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无依和缺少心灵的安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对咸菜的喜爱藏在中国人的饮食基因里。②一开始咸菜的出现是为了防止蔬菜在贮藏期内不会变质,③弥补蔬菜的季节性不足。④由于保存不便和物资紧缺等各种因素影响的原因,⑤许多长辈从小没有太多的新鲜蔬菜可供随时选择,⑥只能吃咸菜,⑦形成了喜食咸菜的口味习惯。⑧但是传闻现在食用咸莱致癌却屡屡出现,⑨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A:第一种是采用醋酸菌发酵得到的咸菜,属于生物发酵,这种咸菜带有相对比较浓郁的酸味,常常被大家称为酸菜;第二种腌渍原理和第一种相似,都属于生物发酵。这种发酵过程中所用到的菌种为乳酸菌,其咸菜口味带有清新的酸味;第三种腌渍方式我们都比较熟悉,主要采用盐来进行腌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很流行。咸菜中确实可能存在致癌物质,但不能以偏概全。咸菜中的致癌物质其实是亚硝酸盐,然而并非咸菜都含有此物质。前两种腌渍方式并不会产生亚硝酸盐,B,但是其仅仅在腌渍的第二天到第十天会大量存在。简言之,腌渍后两天以内食用或是半个月后食用的咸菜,其含有的亚硝酸盐含量往往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春二月,我又踏上了故乡的土地。田野里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远远望去,广袤的原野如一张绿油油的地毯平铺在碧蓝的天空之下。风柔柔的吹着,如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狗,萦绕在脚旁,伸出柔软的舌头舔食着脚面,像是在欢迎我这个久违的游子。走进村庄,一排排青砖蓝瓦的起脊房屋错落有致排列着。故乡的房屋的屋顶都是小青瓦建造的。从屋檐开始,由下而上覆瓦。覆瓦一般采取小青瓦凹槽朝上,露出小青瓦的三分之一,上边的压着下边,一个压着一个向上均匀排列,直到屋脊。这种环环相扣的方式做出来,让雨水顺着瓦楞中间的小水沟直溜溜地流淌到房檐的滴水处,倾泻而下。小青瓦如鱼鳞一样排列下来,屋檐上的滴水瓦,恰似分了叉的鱼尾。远远一望,犹如一条条鱼停栖在屋檐上。地处中原腹地的故乡夏季雨水较多,但时间不长久,往往是一场疾风暴雨刚过就会晴空万里,而雨水较多又长久的当属秋季。“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当一场场春风刮过,一场场细密绵软的秋雨就会接踵而至。此时的中原大地正是秋意正浓之时,烟雨空濛的田野,烟雾笼罩的村庄,青黄相间的色彩在雨雾中氤氲着,给人无限遐想。一场又一场的雨,如金线,如银丝,像从无数细密的网眼中筛落,飘洒在乡间的小路上,飘洒在秋天的田野里,飘洒在房顶上的小青瓦上,飘洒在门前的槐树上,飘洒在袅袅的炊烟里,飘洒在一两声犬吠声里。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1.文中多次出现“小青瓦”,与“瓦”相比,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22.文学作品中,标点标示的停顿,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具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这部古典作品。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以上语句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3分)(“并在其指导下”说法错误,文中强调“不被理论所支配”,而且理论也可能存在偏见。)2.A.(3分)(“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说法错误,文中只是指出“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3.C.(3分)(并不是“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而是指明吴文藻与费孝通两者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4.(4分)①“朴素经验主义”的优点是能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缺点是缺少分析辨别。②“抽象经验主义”的优点是具有理论的指导,能在田野现场中发挥作用;缺点是容易用理论“裁剪”现实。(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6分)①坚持“从实求知”原则,要以人民为目的,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②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反思意识,对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能加以分析辨别,去伪存真;③用“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3分)(“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喜忠的主要事迹与“那棵树”有关系。)7.A.(3分)(“让将军以当事人的身份回访”没有“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的作用。)8.(4分)①“红军树”是喜忠这一人物的化身,是对人物形象的礼赞。彰显了他具有的红军战士的品质;②蕴含着红军和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突出了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慈祥可亲,平易近人。喜忠唱学会的红军的歌时,像慈父一样夸赞他。像父亲一样的叮嘱喜忠,要自觉遵守红军纪律。②不搞特殊化,甘当普通一兵。带头下山挑粮,挑的担子比后面的兵们挑的还要沉。③艰苦朴素,克己奉公。衣食用度节俭,节省下的伙食费用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ACF.(3分)原句标点: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每答对一处得1分,共3分。)11.A.(3分)(A项,分别为:辞谢;辞别。B.项,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迫近。C项,等到。D项,分别为:品德;心意。)12.B.(3分)(“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错。原文“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意为“您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指的是李息,不是“忠臣们”。)13.(8分)(1)(4分)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过”“与”各1分,“黯弃逐居郡”被动句1分,句意1分)(2)(4分)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至”1分,“而革弊于久安”状语后置句、“非朝夕可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14.(3分)①擅长文学、忠于朝廷;②不畏强权、敢于上谏;③顾全大局,谅解宽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B.(3分)(B“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16.(6分)①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浮烟竹更暗。颈联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②孤灯、寒雨、浮烟、湿竹,这些凄凉的意象,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有力地渲染了伤别的气氛。③孤、寒、湿、暗、浮,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刚重逢又要伤别,倍感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共6分,每点2分。),17.(6分)(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8.(6分)(1)语句②:“防止……不会”将“不会”删去。(2)语句④:删去“原因”。(3)语句⑧:“传闻现在食用咸菜致癌”修改为“食用咸菜致癌的传闻现在”。(每句2分)19.(4分)A.咸菜的腌渍方式主要有三种B.虽然第三种方式会产生(每句2分)20.(3分)文中画波浪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风比作小狗,从触觉上写出了风的柔软。(1分)表现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21.(4分)①反复出现更能突出小青瓦这一故乡特有景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②“小”和“青”突出了故乡屋顶的瓦的小巧和颜色,“小青瓦”比“瓦”更具有古朴的特色和美感,更能体现对故乡的眷恋、喜爱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3分)六个逗号将故乡的雨所“飘洒”之处一一点出,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秋雨图,(1分)突出了故乡秋天的雨细小绵密、持续时间长的特点,(1分)渲染了烟雨迷离的朦胧之美。(1分)(意思对即可)23.(60分)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可大而化之,泛泛而论。立意要体现独特性,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对问题的认识。选定一个角度,或划定某个范围,小切口,深挖掘,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