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刘桥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刘桥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刘桥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刘桥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刘桥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刘桥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B.临近中考,郭勃麟同学做语文试题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多了。C.2019年5月11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收官,无腿勇士夏伯渝43年追梦的事迹深深震撼了人们。D.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焕散电饼铛琳琅满目震聋发聩B.秸梗城皇庙漠不关心青面獠牙C.寥廓乌纱帽岌岌可危掎角之势D.盘踞好莱坞深思冥想光耀门眉3.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自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B.“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C.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等。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川航机长万米高空突遇紧急情况确保旅客安全的事情成了人们炙手可热的话题。B.《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时常在我耳边响起。C.科学家面对困难不以为然,而是知难而进,孜孜进取。D.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虚怀若谷。5.下列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狗·猫·鼠》中“我”曾经查考过猫和鼠成仇的“动机”,夏夜长妈妈还和“我”讲猫和老虎的故事,“我”的床前还帖着两张花纸,分别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B.《海底两万里》叙述了“我”和两个同伴在“鹦鹉螺号”船上经历过的所有快乐和不幸的事情:海下狩猎,搁浅,珊瑚墓地,克利特岛潜水人,受困冰层,大战章鱼……C.八百里的通天河,悟空和八戒变童男、童女准备除妖,后来那妖逃回水宫,设计抓去唐僧。悟空无奈请来观音,收伏妖怪,原来是观音池中金鱼走脱成精。D.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和同志们面对疾病、饥饿、寒冷和土匪的骚扰等不利因素,毫不畏惧忘我工作,如期修通了铁路,朱赫来感动地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还送给保尔一把枪。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noone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为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来临之际,信阳市某中学全体团员有幸成为了“爱心志愿者”,计划到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开展“亲近水源地,爱心献库区”的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同学们将按照组织的要求,开展以下实践活动。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以爱心志愿者的名义拟定一份活动通知。提示:①活动的内容是:在水库周边捡拾白色垃圾;②活动集中的地点是:丹江口水库主坝东码头;③活动的时间自己确定。“爱心志愿者”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准备在向水库周边群众发放的宣传材料中,说明我们今天的节水效果并不明显,节水工作还很艰巨。请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出一条信息使他们的宣传材料更有说服力。年份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用水量35吨34.534.033.233.133.05某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用水量统计表年份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利用率5.1%5.3%5.5%5.7%5.9%6.0%某企业回水利用率统计表在本次活动中,需要粘贴一些标语口号,请你根据“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意思和句式,再写出两条标语,句子字数不必拘泥8个字。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②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③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⑤总有一些诗句,让我们遇见美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李白遭挫后仍充满对未来的自信,是美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岑参目送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也是美好。8.名著阅读,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昆虫记》是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阅读?请以《朝花夕拾》和《昆虫记》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科学小品文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④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初中阶段还学过柳宗元写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死于捕蛇。B.选文第②、④两段中“悲”的原因相同,但程度有所差异C.作者将蒋氏的生活境遇与乡邻对比,为了赞叹蒋氏的幸运D.蒋氏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的残酷现实。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给“毁”了。“8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想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固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金周不再“黄金”。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自主掌握的时间。”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许多家长常告诚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转向尊重规律。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和智慧。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这种无视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外教课;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己有一双火眼金睛,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游戏,多感受世界。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文绘本开始;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的正道上来,学会赏识孩子,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选自2018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从全文来看,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家长们剥夺孩子黄金周放松、休息时间的做法是不对的。B.闲暇出智慧,创造力培养取决于自主掌握的时间。C.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D.家庭教育要尊重规律,采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家长应该摒弃已有的所有切身经验,应该多给孩子自主掌握的时间去培养创造力。B.家长不可只找孩子的问题,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转向尊重规律。C.家长们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就能够把孩子教育成才。D.孩子能不能够成才,不是取决于孩子本身,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正确与否。3.下列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要注意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长要联系家庭实际,尊重孩子个性,摒除攀比的心理。B.家长要认清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C.家长要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并遵循规律。D.家长要赏识孩子,让孩子劳逸结合,有一定的自主空间。12.阅读散文,完成后面小题谁能让我带走星空迟子建①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霾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好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②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很快在我面部制造了一场“树挂”,未被帽子围巾护卫住的刘海、鬓角和睫毛,顷刻间濡满霜雪。刘海宛如盛开的梨树,变得沉实了——那是花朵压弯枝条了!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它们这么做,是想让我书写冬天的诗篇吧。最有趣的是上下睫毛,霜雪做了红娘,生生将它们黏在一起了!可我要赏这大好冬景,就得让它们劳燕分飞。不管外部环境多么酷寒,人的眼睛永远涌动着温泉,只要使劲眨眼,眼底的热气就把睫毛的霜雪融化了!不过睫毛正浓情蜜意着,拆散它们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眨眼撕扯它们的时候,脱落的霜雪会掠走几根睫毛,做它们的俘虏。如果你冰天雪地走一遭回来,发现睫毛稀疏了,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啊。③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④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率着,即便是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十多年前我和爱人最喜欢夜晚撩开窗帘,依偎在床上赏月。我们不止一次看见流星划过。很奇怪,他去世后,我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躺在这张床上,独自也赏了无数轮好月亮,却很少看到流星。如果说他是流星的话,他划过短暂的生命时空后,我是多么希望他落入我的心底啊。因为到了我心底,他就是做了恒星了,再不会陨落。可我深知故乡的原野,是他魂牵梦系之地。而他坠入原野,是坠入辽阔和自由,比坠入爱人的心,更加地久天长。⑤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⑥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小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够我吃小半年的。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

PM2.5

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⑦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1.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回忆里。简要概括文中现在的“我”与以前的“我”的主要经历。2.下面的加点词及句子都很活泼新颖,请按提示作答。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率着。(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结合全文,说说标题“谁能让我带走星空”的作用。4.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5.下面对文章内容、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拟题“谁能让我带走星空”,但作者却用足足三个段落写了星空之外的内容,开头切入未免冗长,这告诉我们:即使是名家之笔,也会有所遗憾。B.散文第②段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对故乡山野的风雪进行了精妙的描写,想像丰富而独特,读来活泼灵动,让人叹服。C.作者在结尾说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温柔的梦乡,是因为她居住的城市会拥有蓝天、好空气,这会让人睡得踏实。D.散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语言表达朴实、真切,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13.现代文阅读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亼,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2.水乡里的苇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水乡里的苇?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5.通读全文,请说说荒漠中的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三、语言表述14.根据提示,完成题目。请从“静谧轻柔明朗惬意云淡风轻”中任意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要求情景合理、前后连贯,不超过50个字)四、写作15.有人说,世上之事,唯有美食与理想不可抛。现在,请你打开味蕾的记忆宝库,向同学们介绍一道令你难以忘怀的美食。可以从地域,选材,制作,色香,口味等角度,讲述美食的故事,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

A.语序不当,应是“洗劫并烧毁了”。B.“现象比以前进步多了”搭配不当。C.没有语病。D.“不管……还……”关联词语使用有误。2、C【解析】

C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涣散,振聋发聩。B桔梗,城隍庙。D光耀门楣。3、A【解析】

A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4、B【解析】

A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错对象。C不以为然:意思是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D.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宽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一般用作敬语和赞颂,不称呼自己。5、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A.猫和老虎的故事是祖母给“我”讲的;选项错误;故选A。6、(1)通知中要有确切的时间,要有提示中的地点,内容要讲清楚,如捡拾白色垃圾需要带的工具,表达通畅。通知格式不做要求。(2)城镇居民节水量少,企业回水利用率低。(3)①水源清洁,人生美好②保护水源人人有责,建设家园大家出力。【解析】

(1)考查应用文通知的拟写。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丹江口水库主坝东码头)、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在水库周边捡拾白色垃圾),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2)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用水量、利用率不同年份的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3)拟写宣传口号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写法应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来写口号。如,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同护一方水资源,共创美好的家园。7、(1)山河破碎风飘絮(2)自缘身在最高层(3)无心插柳柳成阴(4)沙鸥翔集(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缘,翔。8、(1)示例:《昆虫记》是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2)示例:①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櫻花、学跳舞等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主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昆虫记》是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其选材着眼于一些常见的小昆虫,着眼于对这些小昆虫的习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客观地描述。②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昆虫记》是科普文学作品,主要采用笫三人称叙述。【解析】

(1)《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可用通读法,先确定计划,明确时间和要求。通读要求要做阅读摘抄和文中批注。这两点都要做到具体细化。比如说阅读摘抄,要摘抄好词好句,写好感受;文中批注要圈点勾画。如阅读《二十四孝图》,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查询资料,先把“二十四孝图”百度出来看一下,明白“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到底怎么回事,再去阅读文章,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指导一两句话就可以教会学生。不过有些问题是需要以整堂课的形式加以落实。比如说批注。阅读指导课分为阅读前指导,阅读中指导和阅读后指导。(2)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如从写作目的: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忧思。《昆虫记》是科普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二、阅读9、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梨花”“柳色”“柳絮”“鲜花”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这首诗,梨花满城本是精美绝伦的美景,偏偏伴着无处不飞的纷纷柳絮,这使绚烂的春阳成了一种伤感短暂的美丽。“柳青深”“柳絮飞”,既衬托出梨花素白晶莹漫城盛开的情状,又从侧面沉郁地引发出人生几何的追问,以至于下句的“惆怅”二字似乎已冲到了嘴边,不吐不快。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10、1.)黔之驴小石潭记2.(如果)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3.D【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文学常识。初中阶段还学过柳宗元写的《黔之驴》《小石潭记》两篇文章。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向”:从前。“斯”:这个。“病”:困苦不堪。3.D项理解正确。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是因为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B第②段“悲”的是蛇毒;第④段“悲”的是赋敛之毒。C“为了赞叹蒋氏的幸运”错。作者将蒋氏的生活境遇与乡邻对比,为了说明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唯独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11、1.D2.B3.B【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论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面对此类试题通常从几方面入手:①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②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③看中间,提炼论点。通读短文可以概括出中心论点是:家庭教育要尊重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故选D。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摒弃已有的所有切身经验”理解有误;C:“就能够把孩子教育成才”过于绝对;D:疏漏了“相对而言”“很多时候”这两个条件。故选B。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B:“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文中并无表述。故选B。12、1.A.在冰天雪地中自由散步,呼吸新鲜空气;B.和爱人依偎在床上赏月望星星;C.看城市的星星,让人失望2.(1)“统率”原指率领,指挥;这里指山峦原野完全被白雪覆盖了,天地白茫茫一片(2)使用比喻、拟人修辞,赋予寒风人的动作,将雪花在鬓角结成的冰比作鹅毛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冬日山野的风寒雪大,表达了对山野风雪、新鲜空气的亲近、喜爱之情。3.“谁能让我带走星空”暗示了我生活的城市没有故乡美丽的星空;表达了我不能时时见到故乡星空的遗憾,对城市环境被污染破坏的痛惜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暗示了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表达了作者抬头看蓝天,完全沉浸与陶醉其中,对蓝天的干净纯洁感到无比好奇与惊讶。5.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现在的“我”看城市的星星,让人失望,而在冰天雪地中自由散步,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以前的“我”和爱人依偎在床上赏月望星星。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句(1)中“统率”一词,原指率领、指挥,这里指山峦原野完全被白雪覆盖了,天地白茫茫一片;句(2)不仅赋予“寒风”人的动作,而且将“雪花在鬓角结成的冰”比作“鹅毛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冬日山野的风寒雪大,表达了对山野风雪、新鲜空气的喜爱之情。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3.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章表达内容分析,题目“谁能让我带走星空”是个疑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暗示了我生活的城市没有故乡美丽的星空,表达了我不能时时见到故乡星空的遗憾,对城市环境被污染破坏的痛惜之情。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了解写作对象的特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句子描写了天空的清澈,表达了作者抬头看蓝天,完全沉浸与陶醉其中,对蓝天的干净纯洁感到无比好奇与惊讶的心情。5.此题考查句意理解分析。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A项表述错误,作者用足足三个段落写了星空之外的内容,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为下文描写家乡的星空做铺垫;C项表述错误,作者在结尾说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温柔的梦乡,是因为她居住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没有蓝天、好空气,让人睡得不踏实;D项表述错误,散文并没有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故选B。13、1.①行走在荒漠上②猛然惊喜③由衷敬仰(满怀敬仰)2.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长在湿地),存活时间长,与下文写荒漠中的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荒漠中的苇顽强、执着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3.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荒漠中的苇拟人化,用一组动词“生根、发芽、开花、摇曳,表现了柔弱的苇执着、顽强的生命力。4.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5.①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于世界上,不管它是坚韧、强壮的还是瘦削不成气势,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可能。②生命要顽强不息,直至最后一刻。③要让生命努力与不息,才能让生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解析】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第一段写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第三段写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带给“我”惊喜。接下来几段通过对戈壁荒漠上苇的描写,苇顽强的生命力量,让作者敬仰。2.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仔细阅读有关水乡里的苇的文段,然后根据内容来提取或概括。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衬托后者的“瘦削,不成气势”和生存环境的恶劣,以此突出荒漠中的苇虽然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不屈地展示自己生命的力量。3.考查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