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761.35-20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_第1页
《DB32T 3761.35-20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_第2页
《DB32T 3761.35-20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_第3页
《DB32T 3761.35-20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_第4页
《DB32T 3761.35-20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100

CCSC5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761.35—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VID-19preventionandcontrol

Part35:Hospitaloperatingrooms

2021-12-09发布2022-01-09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3761.35—2021

II

DB32/T3761.35—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院手术室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院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医院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的防控与管理,其它传染病流行适用时也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T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院手术室hospitaloperatingrooms

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3.2

消毒disinfect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3

终末消毒terminalsterilization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

4基本要求

4.1组织管理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由医院手术室主要负责人牵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防控工

作组织体系,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疫情防控工作。

1

DB32/T3761.35—2021

4.2方案制定

医院手术室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

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4.3物资保障

根据医院手术室日常工作量,保障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必须的物资,加强防护用品、

消毒药械、医疗设备和药品等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4消毒管理

医院手术室应符合GB50333、WS/T368等文件有关要求,依据GB15982、WS/T774选择合适的净

化和消毒方法,并定期进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5防控措施

5.1人员管理

5.1.1工作人员

5.1.1.1对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与演练,使其熟练掌握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和防护用品正确使

用方法,以及手术室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等内容,提高其对疫情防控的重视度。

5.1.1.2所有工作人员应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种,并定期参加医院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筛查:

一般1周1次,疫情严峻时可调整为每隔48小时1次。

5.1.1.3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应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

第一时间上报,排除新冠肺炎后视情况参加工作。

5.1.1.4所有入室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防护口罩,自觉接受体温监测,并根据实际手术需要

对人员进行控制,疫情期间不接待参观、学习等人员,减少参与手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5.1.1.5值班室、办公室、医生休息室等加强管理和检查,加强空气通风或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每日

不少于2次,避免人员聚集。

5.1.2患者家属

5.1.2.1建议家属手术日在病区等待,必要时只允许1人前往,应戴好口罩,携带陪护证。手术过程

中需要谈话、看标本等应到手术室,由巡回护士联系病区责任护士通知家属。

5.1.2.2每日安排保洁管理人员对等待区患者家属进行监督管理:戴口罩、不集聚、少讲话。每日进

行不少于2次的物体表面消毒,手术区域工作结束,对手术室家属等待区进行空气通风或消毒。

5.2术前管理

5.2.1入室筛查

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均在门诊接受新冠肺炎筛查。如发现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须立即隔离、

上报,并尽快转至定点医院诊疗。

5.2.2分类管理

2

DB32/T3761.35—2021

5.2.2.1择期手术患者

5.2.2.1.1应在术前进行体温监测、流行病学史问询和健康码(苏康码)识别,并在术前完成新型冠

状病毒核酸检测,必要时进行胸部CT检查。

5.2.2.1.2接患者入室工作人员及巡回护士除对患者身份、手术等常规信息核查外,需查看患者核酸

检查、胸部CT(必要时可选)项目,同时测量体温,并详细询问病史。

5.2.2.1.3上述检查结果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可安排独立机组运行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医护人员实

施一级至二级防护,术毕手术间进行终末处理,登记手术相关信息,手术后1d~3d回访登记。

5.2.2.1.4若检查结果异常,如患者有发热(≥37.3℃)、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且胸部CT检查、核

酸检查结果不全或可疑,及时通知医务处。此类患者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a)取消手术,送回病房进行后续治疗,转运设备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b)按照疑似/确诊新冠肺炎实施手术(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医护人员三级防护,手术间术毕进

行终末处理,登记及上报手术相关信息,并跟踪后续检查结果)。

5.2.2.2急诊手术患者

5.2.2.2.1入室前测量体温,查看血常规、胸部CT(必要时可选)结果,询问是否采集咽拭子。若患

者结果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可按照5.2.2.1.3内容执行;

5.2.2.2.2结果异常者,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情况下,按照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处理。医务人员应采取三

级防护,手术间术毕均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登记手术相关信息,术后追踪急诊手术患者新冠病毒核酸、

血清抗体等检查结果。

5.2.3手术间选择

5.2.3.1非新冠肺炎患者

经过筛查流程,实施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的非新冠肺炎患者,选择独立机组的手术间。连台手术间

必须终末消毒,时间至少30min,高风险手术不建议连台手术。

5.2.3.2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5.2.3.2.1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手术安排在有独立通道的负压手术间,术前30min开启净化和负

压系统,使手术间处于负压状态(负压绝对值大于5Pa)。

5.2.3.2.2没有条件的医院建议患者转定点医院治疗,如遇到危急重症手术患者,建议使用独立机组

正压手术间,且空间相对独立,调节进出风量速度,回风量大于进风量,变为负压,且术后对整个区域

手术室进行终末消毒。

5.3术中管理

5.3.1非新冠肺炎患者

5.3.1.1术前30min开启层流、无菌操作前完成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适度控制手术间人数,术中关

闭手术间前后门,严格执行术中无菌操作。

5.3.1.2连台手术须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清洁消毒,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换过滤器和过滤网等流程。

5.3.2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3

DB32/T3761.35—2021

5.3.2.1对手术中可见血迹、污迹等,使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建议使用密闭

式电动负压吸引系统;一次性负压吸引袋在术前根据容积加入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液,手

术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3.2.2减少腔镜手术实施;手术人员不慎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手套,立即脱掉

外层手套,快速手消毒后更换外科手套。

5.3.2.3手术中物体表面环境污染随时处理:

a)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擦拭布巾等)将其清除,再用2000mg/L~5000mg/L

含氯消毒液(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擦拭;

b)大量污染物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液倒在吸水

材料上,作用30min以上,再清除干净。

5.3.3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5.3.3.1选择合适防护装备:一般风险时,手术相关人员采取一级至二级防护,主要包括穿洗手衣、

戴一次性工作帽、戴医用外科口罩、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防护面罩(若有体液喷溅风险时),术者

穿无菌手术衣。如遇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则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标准,术者穿防护服,

外穿无菌手术衣。

5.3.3.2做好身份标识,方便有效沟通,术中降低操作速度,如静脉穿刺、传递器械等,避免血液、

体液喷溅造成污染。避免发生针刺伤,静脉输液、输血和术中抽药、给药等环节遵循安全注射的原则;

手术过程中传递锐器采用无接触式传递方法,术毕锐器放在利器盒内。

5.3.3.3巡回护士负责监督手术台上人员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包括手套有无破损、手术衣是否污染、

防护屏是否移位等,以防职业暴露。

5.4术后管理

5.4.1非新冠肺炎患者

5.4.1.1患者转运:患者戴一次性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帽子,从清洁通道、手术专用电梯回病房或

ICU。转运工作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检查手套或薄膜手套、穿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

染。

5.4.1.2空气消毒:空气净化系统自净时间至少30min,宜适当延长自净时间;无空气净化系统的手

术间应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5.4.1.3排(回)风口清洁消毒:空气消毒后,操作人员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先更换排(回)风口

过滤网,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消毒剂擦拭消毒排(回)风口内表面,换下的过滤网

按医疗废物处置。

5.4.1.4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作用30min。

5.4.1.5医疗废物管理:使用后的手术单、床罩等织物建议按WS/T508有关要求处置;手术中产生的

废弃人体组织应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分层封扎,做好标识,按病理性废物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

均应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分层封扎,做好标识,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5.4.2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5.4.2.1医务人员防护

5.4.2.1.1手术人员严格、规范脱除防护装备严格按照防护装备脱除流程操作,动作轻柔,操作幅度

4

DB32/T3761.35—2021

小,避免产生气溶胶污染自身及环境,向污染面翻卷,避免接触污染面。

5.4.2.1.2术后禁止在未脱摘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离开手术间和缓冲区。

5.4.2.2防护装备处理

5.4.2.2.1护目镜如果复用,放入盛有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30min预

处理,再进行高水平消毒。

5.4.2.2.2其余防护装备均一次性使用,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

层封扎,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外标注“新冠肺炎”标识。

5.4.2.3手术器械处理

5.4.2.3.1遵循“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原则。

5.4.2.3.2术后将手术器械置于盛有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密闭转运箱内,再放入双

层防渗漏收集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包外标注“新冠肺炎”标识,并注明开始浸泡时间,

有效时间为60min。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及时收取,密闭转运,进行后续处理。

5.4.2.4医疗废物处理

5.4.2.4.1手术铺单和敷料处理建议一次性使用,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

5.4.2.4.2手术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放入

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如医疗废弃物中包含大量血液、组织液

等液体,额外增加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层数,防止医疗废物泄露,袋外标签标注“新冠肺炎”标识。

5.4.2.5手术标本处理

送检人员加戴干净手套,标本外层再加1个大一号的标本袋,注明“新冠肺炎”标识。交接时,标本

袋外层喷洒3%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