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题型训练:08水和水的溶液 (一)_第1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题型训练:08水和水的溶液 (一)_第2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题型训练:08水和水的溶液 (一)_第3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题型训练:08水和水的溶液 (一)_第4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题型训练:08水和水的溶液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训练:08水和水的溶液

一、实验探究题

1.(2020.宁波)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

了灰白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镁;②氯化镁;③氢氧化镁;④碱式氯化镁[Mg(OH)CI]。

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一: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

步骤二: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

步骤三: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

步骤四:将剩余滤渣用蒸福水充分洗涤。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

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反思及结论】

(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镁,因为滤液是氯化镁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

(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

(3)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储水充分洗涤是为了..

(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o

2.(2020•杭州)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

作。

(1)(一)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

却压瑟翼(活

⑴为了确保水流按预设方向,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需要安装单向阀,单向阀类似于人体心脏中心房和心

室之间的(填写结构名称)。

⑵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

滤料甲、乙、丙分别为(按序填写编号)

滤料编号用途

①去除水中的泥沙、岫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②去除大分子有机物、近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去除残留的细前、小分子有机物、

重金属肉子和异味等

(3)为了使净水器出水快,需要通过加压装置吸水和压水。下列设计中手柄均可带动活塞做直线往复运

动,其中能达到人推拉手柄省力这一目的的是(选填字母)

(2)小金按其设计方案完成了净水器的制作,并对净水器的净水500,效果进行检测己知随着滤料内污染

物增加净水流速会降低,当其低于250mL/mn时,需对滤料进行处理。图乙为净水器对三种地表水体进行

净水实验,得到的净水流速随净水量变化的图像据此判断,在不处理滤料的情况下,此净水器

(选填"能或"不能")从以上三种地表水体中获取30L净水。

.

203040

3.(2019•台州)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甲乙丙丁

(1)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牛。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4.(2018•嘉兴)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

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L1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水的体积水和铁块的总体排开水的体积排开的水受到的

的示数/N浮力/N/cm3积/cm3/cm3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

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5.(2016•温州)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1)步骤①需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需NaOH固体克.

(2)请从图中选取步骤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器材(可多选).

(3)步骤③中需多次用蒸储水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渣,目的是去除残留在氢氧化铜表面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中需要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检验的方法:.

6.(2016・湖州)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

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

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3的食用油分别在

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候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

状态如图乙所示.

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A

困甲困乙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溶液中,观

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P1,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P2,比

较P1和P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

(1)根据小明所作的假设,推测小明所提出的问题是:?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是,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

7.“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绍兴市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100%,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人畜的代谢废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

的成分与图中(选填序号)内的液体一致。

(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明

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证明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

酸性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序号)。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8.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

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者实验序号物体重G(N)浸入水中深度h(cm)弹簧称读数F(N)浮力大小F浮(N)

12.04.2

小科24.84.03.6

36.03.0

43.03.6

小思54.84.03.2

65.02.8

1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

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9.(2015•杭州)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

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

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

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

为50g)

方案1:________

判别依据:

方案2:________

判别依据:

10.实脸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锦粉未混合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

(双氧水)

化学式:HiO:

溶质质蚩分数:30%

(1)反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选择甲图中的

(2)实验室提供的过氧化氢溶液标签如乙图。查阅资料得知:溶质质量分数10%的双氧水更适合制取氧

气。将100克溶质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10%的双氧水需加水毫升。

(3)取30克稀释后的双氧水与适最的二氧化镭粉未混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多少

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锦混合物制氧气后,留下残渣。从残渣中回收氯化钾,有如图所示操作:

(1)A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o

(2)图示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按序号)。

12.为增加拉面的韧性,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用蓬草烧制而成的草灰,即蓬灰。蓬灰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呢?科学兴趣小组猜想蓬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K2c03,小组成员分甲、乙两组进行部分探究。

(1)实验过程中的操作A的名称是o你认为(选"甲"或"乙")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

13.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

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图甲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

乙)。然后他(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

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

盆,盆漂浮。这时盆所受浮力:继续往盆内加牛水,盆仍漂浮。小常

ABBFi?=GB2£+10N>10N»B30B

此实验的目的是。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

A.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14.受阿基米德辨别真伪皇冠故事的启发,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及实验数

据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填写计算结果:

(1)碗的体积为cm,。

(2)碗的质量为go

(3)碗的密度为g/cn?。

15.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

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

①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臼;②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

为F2;

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空烧杯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

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i

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而

用Fi、F2、F3、F4表示,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排出水的重力为o根据该实

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探究题

1.(1)不饱和

(2)Mg

(3)洗去滤渣表面的氯化镁,防止氯化镁干扰后续实验

(4)Mg(OH)CI

分析:(1)根据向溶液中加溶质可继续溶解确定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金属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3)根据过滤所得滤渣中含有滤液成分分析;

(4)根据氯离子的验证方法分析。

解答:(1)由步骤二加入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可知,所得滤液是氯化镁的不饱和溶液;

(2)步骤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而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由此可知沉淀中没有

镁;

(3)滤渣上会附着有氯化镁,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储水充分洗涤是为了洗去滤渣表面的氯化镁,防止

氯化镁干扰后续实验;

(4)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氯离

子,由此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Mg(OH)CI;

故答案为:(1)不饱和;(2)Mg;(3)洗去滤渣表面的氯化镁,防止氯化镁干扰后续实验;(4)

Mg(OH)CIo

2.(1)房室瓣;①②③;B

(2)能

分析:1、在人体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2、在滤水装置中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根据水先后通过滤料甲、乙、丙可知,先除去的

应该是颗粒较大的杂质最后通过的应该是颗粒较小的杂质;

3、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可对杠杆分成三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

力臂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4、根据图乙中250mL/min时对应的净水量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1)在人体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单向流动,所以单向

阀类似于人体心脏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

根据水依次将通过滤料甲、乙、丙,且除去杂质时一般先除颗粒较大的再除去颗粒较小的,所以甲对应

①,乙对应②,丙对应③,所以填①②③;

A、B都利用了杠杆,C没有用杠杆。其中A是一个费力杠杆不能增加压力,B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加压

力所以能达到目的的是B;

(2)由乙图可知当净水流速为250mL/min时净水量可达35L左右,所以在不处理滤料的情况下,此净水

器能从以上三种地表水体中获取30L净水。

故答案为:(1)房室瓣;①②③;B(2)能

3.(1)5

(2)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

(3)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分析:(1)通过甲图得到圆柱体的重力G,然后根据丙图利用F滓力=G-F拉计算浮力;

(2)哪个因素发生变化,就是探究浮力和它的关系;

(3)浮力的大小已经计算出来,关键是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可利用装水小桶的总重力和空桶重力之差计

算。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6N,

因为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深度无关,

所以丁图中和丙图中浮力相等,即:F浮力=G-F拉=6N-1N=5N;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因为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所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

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

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故答案为:)()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

(15;2;3

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4.(1)铁块的重力/N

(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

(3)A,B,C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解答:(1)利用称重法测浮力时,F:K=G-F示;而表格中没有铁块浸没之前的自身重力;故答案为:铁

块的重力/N;(2)该实验是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测量排水的体积,而如果量筒中水太

多时,铁块浸没后,水会溢出量筒从而导致无法测出水的体积;故答案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

积;(3)A、由于该实验是探究规律性的实验,所以需要多次实验;故A正确;

B、规律性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所以要用多种液体;故B正确;

C、进行部分浸入水中的实验时,误以为是浸没的话,则会出现不符合结论的问题;故C正确;故答案

为:ABC;

故答案为:(1)铁块的重力/N;(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3)ABCo

5.(1)8

(2)ABCD

(3)往收集到的液体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分析:(1)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2)根据过滤时所需的仪器解答;(3)根检

验氯离子的方法为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来检验,若出现氯化银沉淀则说明有氯离子存在等知识点来解

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4%的NaOH溶液200g,需氢氧

化钠的质量=200gx4%=8g;(2)步骤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器材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3)检验

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检验是否含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到若

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答案:(1)8;(2)ABCD:(3)往收集到的液体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

在.

6.(1)油滴沉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密度为0.9g/cm3的液体

(3)酒精蒸发比水快

分析:(1)分析题意,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9g/cm3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过

一段时间后,油滴所处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据此提出合理的猜想;(2)为了确定油滴的密度是否变化,

可以将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注入到和原来油滴密度相同的液体中,观察其浮沉状况,得出答案;(3)

同样条件下,酒精蒸发比水快.本题为实验探究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认真读题,明白提

出问题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1)由图中现象可提出的猜想:

①油滴沉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下沉的油滴会悬浮?

③为什么悬浮的油滴会漂浮?(2)为了确定油滴的密度是否变化,可以将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注入

到和原来油滴密度相同的液体中,即密度为0.9g/cm3的液体中.

如果油滴仍悬浮,则说明油滴的密度不变:若油滴上浮,说明油滴的密度变小;若油滴下沉,则说明油

滴的密度变大;(3)酒精溶液是由水和酒精组成,由于酒精蒸发比水快,过一段时间后,酒精和水的比

例少,是的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

故答案为:(1)油滴沉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密度为0.9g/cm3的液体;(3)酒精蒸发比水快.

7.(1)④

(2)方案一和方案三;ABC

分析:(1)尿液在肾小管内形成;

(2)①根据反应是否有明显的现象分析;

②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1)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最高的。在④肾小

管中形成尿液。

(2)①方案一: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充,方法合理。

方案二: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证明"洁厕灵"呈酸性。

方案三: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明显的现象,方法合理。

②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能够节约用水,合理:

B.“洁厕灵”中含有酸性物质,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是正确的;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可节约用水,合理。

故答案为:⑴④(2)方案一和方案三②ABC

8.(1)增大

(2)2和4(或2和5、3和6)

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答:(1)单独比较1、2、3或4、5、6的实验过程,物体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逐渐减小,而物重一定,说明浮力是增大的,所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液体中浸没前,受到的浮

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

(2)将2和4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受到的拉力相同,即浮力相同时,浸在水中的深度是不相同

的;

将2和5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时,受到的拉力不同,也就是浮力不同;

另外将3和6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较大的受到的浮力反而较小.综合这些可以看

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所在的深度没有关系,而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

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故答案为:(1)增大;(2)2和4(或2和5、3和6)

9,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晶体溶解的为

5%的溶液。;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晶体立即有

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焉的

30%的溶液。;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的越快。

分析:(1)30℃时甲盐的溶解度为5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盐50g,那么此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疏券而'100%-33.3%,则B溶液非常接近饱和,只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甲盐晶体,它会很

快达到饱和而出现较多的不溶物。而A中由于溶质质量分数太小,还可以溶解大量的甲盐,所以几乎不会

出现不溶物,或者出现不溶物的量少,或者出现不溶物的时间较长;

(2)将植物放在溶液中时,当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失水,且外界溶液浓度越

大,植物细胞萎蕉的越快,据此利用胡萝卜可以鉴别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

解答:(1)方案1: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

液,晶体溶解的为5%的溶液。

判别依据: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晶体立即有不

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

(2)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菁的30%的溶液。

判别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篇的越快。

10.(1)AD

(2)200

(3)设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H2。2'吧22H2。+。2个

6832

30gx10%x

6832

—=—

32X

X=1.4g

答: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4g。

分析:(1)根据发生装置的选择方法考虑:通常反应物为固体制取气体时需要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制取气体时,不需要加热;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收集装置。

⑵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⑶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过氧化氢的质量求出氧气的质量即可。

解答:⑴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镒粉末混合制氧气是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收集装置选择

Do故填:AD。

⑵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H2O2质量不变,列出等式:

100gx30%=(100g+x)xlO%,解得x=200g,水的密度为

lg/cm3,所以需加水200毫升。故填:200。

⑶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过氧化氢的质量求出氧气的质量。

设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H2。2'吧22H2。+。2个

6832

30gx10%x

68_32

32一X

X=1.4g

答: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4g。

11.(1)引流

(2)BAC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进行解答;

(2)先明确A、B、C操作代表什么过程,然后根据二氧化锌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的特点进行

分析解答。

解答:(1)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操作和配制溶液中是搅拌,蒸发完毕可以用玻璃

棒转移固体。A操作是过滤,所以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A操作是过滤,B操作是溶解,C操作是蒸发结晶。二氧化镒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要从

残渣中回收氯化钾,首先通过溶解、过滤将不溶二氧化镐去除,然后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得到氯化钾,

故顺序为BAC。

12.(1)过滤;乙

分析;根据过滤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滴加氯化领溶液产生沉淀不能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而滤液和

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

根离子进行解答。

过滤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滴加氯化钢溶液产生沉淀不能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例如含有硫酸根离子

也会出现一样的现象,而滤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

化碳,从而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乙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

故答案为:过滤;乙。

13.(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2.5

(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AC

分析:

(1)探究浮力大小与水量的多少关系,可以改变水的多少,向烧杯中增加水或倒出水;由图示弹簧测力计

读出其示数,木块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根据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3)对前人的观点我们不能全部接受,要提出质疑并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们是否正确,正确的我们要接

受,不正确的我们不能接受。

解答: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