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学考一体:几道来自教材的小说命题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学考一体:几道来自教材的小说命题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学考一体:几道来自教材的小说命题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学考一体:几道来自教材的小说命题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学考一体:几道来自教材的小说命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题[课本回扣]1.《祝福》——小说三次写祥林嫂的外貌,每次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刻画人物外貌有什么作用?【人物塑造+作用综合题】2.《祝福》——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次要人物作用题】3.《祝福》——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试以“柳妈”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8分)【次要人物作用题】4.《百合花》——小说的主人公是新媳妇还是小通讯员?5.《百合花》——文中的“百合花被子”“破洞”分别都出现了四次,有怎样的作用?【意象作用题】[真题链接]【2023年全国乙卷】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2023年新高考I卷】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2017年江苏卷】3.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2019年浙江卷】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2016年课标全国III卷】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7年课标全国II卷】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2016年浙江卷】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标题题[课本回扣]1.《祝福》——小说以“祝福”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百合花》——以物象作标题,《哦,香雪》以人物名字作标题,请分别分析两个标题的作用。[真题链接]【2019年浙江卷】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2019年天津卷】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词语理解题[课本回扣]1.《祝福》——小说在序幕中极有分量地写鲁镇的祝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之类的词语描述鲁镇祝福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2.《祝福》——祥林嫂在祝福的年关悲惨地死去,但是小说的结尾却这样写“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句话,既是理解祥林嫂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真题链接]【2023年新高考II卷】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2016年全国Ⅰ卷】(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2021全国甲卷,散文)3.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环境题[课本回扣]1.《祝福》——请探究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8分)[真题链接]【2019课标全国Ⅱ卷】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23年新高考II卷】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情节题[课本回扣]1.《祝福》——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叙述,后面回忆祥林嫂的生活片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真题链接]【2013年全国I卷】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2014年课标全国II卷】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人称视角题[课本回扣]1.《变形记》——分析《变形记》中的双重视角。2.《百合花》《香雪》——分析《百合花》《哦,香雪》以女性视角写作的好处。[真题链接]【2014年课标I卷】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9年浙江卷】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2020年浙江卷】3.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小说特征题[课本回扣]1.《百合花》——《百合花》以本文为例,分析散文化小说的特点。2.《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请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讲故事”的艺术。3.《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风格”,请结合《老人与海》简要分析“电报式风格”的特点。4.《老人与海》——小说中大量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请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分析圣地亚哥的心理。这些独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老人与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6.《变形记》——《变形记》中人突然变成甲虫,小说情节荒诞,读完又觉得真实可信,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7.《百年孤独》——谈谈你对“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这一评价的理解。[真题链接]【2023年全国乙卷】8.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2020年课标全国I卷】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2019年课标全国I卷】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2018课标全国Ⅲ卷】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2019年浙江卷】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祝福》1.小说三次写祥林嫂的外貌,每次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刻画人物外貌有什么作用?①第一次外貌描写写的是祥林嫂不幸的顶点,为读者设置一个欣赏的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②第二次外貌描写,刻画的是大家最早见到的祥林嫂——为死去的祥林穿孝,不幸;但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在鲁家暂时安了身。这段已点出遭遇的不幸,但也暗示着抗争的希望。③第三次外貌描写,穿孝的衣着和头饰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脸色和眼光,今不如昔了,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经过了抗争她还是回到了不幸的中国上。三次描写突出了眼神的细节,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三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外貌描写对反封建的主题起到了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的作用。2.小说以“祝福”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也可以这样问:小说以“祝福”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②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礼教吃人的本质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3.小说在序幕中极有分量地写鲁镇的祝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之类的词语描述鲁镇祝福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①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从整体上看,年底“祝福”的忙碌情景与祥林嫂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她最终悲惨的结局。②《祝福》一文中,有多处笔法细腻的环境描写,不仅起着烘托气氛,营造氛围的作用,更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和作者本人的感情。4.祥林嫂在祝福的年关悲惨地死去,但是小说的结尾却这样写“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句话,既是理解祥林嫂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①《祝福》结尾段描写与开头的场景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③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5.请探究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8分)也可以这样问:文章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①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②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③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6.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因此,“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②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组织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③“我”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恼。“我”的这种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时显出了“我”的无能为力。7.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叙述,后面回忆祥林嫂的生活片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也可以这样问:(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①《祝福》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是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②具体地说,这种倒叙方法的作用,是让读者从故事结局里,强烈地预感到: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惨的经历。③同时,引导读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要骂她“谬种”?④这样,既提供故事线索,给读者造成悬念,又营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地表现了主题思想。8.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试以“柳妈”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8分)①在鲁迅小说《祝福》中,柳妈是一个小人物——长舌妇,但正是这个长舌妇,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②柳妈是一个“吃素戒杀”的人,从她的政治、经济地位来说,她与祥林嫂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也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物;但由于封建伦理观念、迷信观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甚至“刽子手”的角色,一步一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③因此柳妈既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也是一个可恶、可恨的人物。《百合花》《哦,香雪》1.小说的主人公是新媳妇还是小通讯员?常规思考角度:1.看对人物的着墨多少;2.小说的矛盾冲突和主要情节都围绕该人物展开;3.主人公的形象直接体现小说主旨。注意特殊情况:1.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2.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主人公可能全部侧面描写不出场,次要人物出场衬托;3.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4.正面人物更宜为主人公,反面人物也可以是;5.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小通讯员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主要情节都围绕他展开,他送我去包扎所,和我一起借被子,新媳妇给他盖被子都离不开他。②从他与我、与新媳妇的交往体现战争年代可贵的战友情、军民情,直接表现纯洁高尚的人情美、人性美,体现小说主旨。2.以本文为例,分析散文化小说的特点。①营造和平优美的敌后战争环境。文中有生机勃勃的秋景,有想象中的诗情画意的家乡中秋节场景,有战地的月亮、新媳妇宁静的小院、战士步枪筒里的树枝等,营造出宁静、和谐、军民团结乐观的氛围,淡化战争的残酷和紧张。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小说围绕小战士和新媳妇借被子、献被子、盖被子展开,结构简单,矛盾冲突不激烈,情节技巧简单,叙述节奏舒缓。③虚化人物。小说中的小战士和新媳妇都没有明确的名字,着墨散淡,是战地众多军民中的代表,不典型,不个性化。④突出情调。着重表现军民鱼水情深、表现战争中人性美、人情美,充满诗情画意。⑤语言质朴优美,对话简洁凝练、口语化,具有抒情性、诗意美。3.文中的“百合花被子”“破洞”分别都出现了四次,有怎样的作用?①自身作用:指的是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具有象征、暗示意味。③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④情节结构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在一篇小说中,物象反复出现,能够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⑤点题作用:指的是物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4.分析《百合花》《哦,香雪》以女性视角写作的好处。特殊的叙述视角(女性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①女性观察细腻,所以描写众多细节,情节生动。②女性感觉敏锐,能更好地凸显人物个性,张扬人性的美好,抒情性更强。③女性视角描写战争,弱化战争背景,绕开激烈的斗争场面,让读者想象战争的残酷,文风柔美有诗意。④符合卫生员、山村少女的身份。5、《百合花》以物象作标题,《哦,香雪》以人物名字作标题,请分别分析两个标题的作用。《百合花》标题的作用①小说多次写到百合花被子,借被子、铺被子、盖被子的情节联系着“我”通讯员、新媳妇三人,成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②表面上指的是新媳妇被子上的百合花,更深的层面表示了以新媳妇和通讯员为代表的军民的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人物)③百合花寓意着军民之间开着一朵纯洁的花,表现了军民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主旨)《哦,香雪》标题的作用①香雪本指白色的花或梅花,是纯洁高尚的事物,象征了香雪这个女孩心灵的至纯、至真、至善,以及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人物形象)②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贯穿全文,故事围绕香雪和姑娘们看火车、与火车上的乘客做生意、香雪渴望铅笔盒、用鸡蛋换回铅笔盒、香雪夜归展开。(情节)③以人物名字作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且富有诗意。(艺术效果)④哦,叹词,题目中加“哦”,以呼告的方式,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自尊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主旨)《装在套子里的人》1、小说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请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讲故事”的艺术。①以“我”的视角讲故事。“我”是别里科夫的室友、同事。“我”虽然是有限视角,但符合读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况,更容易营造讲故事的叙述氛围。“我”作为与主人公不同的存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情节安排上,有意识地营造了突转。课文第六段: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个情节设计是匠心独运之处。因为有个这个设计,才有了后文与科瓦连科的冲突,才使得前面由“我”叙述的略显枯燥的交代转入了丰富细腻的描写,才使得别里科夫在与新派老师的对抗有了象征意义,才使得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细腻。③采用“板块结构”。可分为三个板块——别里科夫平常的生活场景、非常规场景里新旧思想的对决、别里科夫死后的生活场景。④叙述顺序为倒叙。《老人与海》1、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风格”,请结合《老人与海》简要分析“电报式风格”的特点。①结构简单。人物少,小说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情节单纯集中,主要围绕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展开;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典型的“硬汉”形象。②小说语言凝练精当,少用修饰,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用朴素的语言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对话简洁。叙事风格冷静密实。③生动的细节描写。文中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时对大海的描写,简洁生动,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④意蕴含蓄凝练。海明威在文中很少直接表露感情,而是让读者在简单迅速的动作和简洁的对话中自己体会。2、小说中大量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请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分析圣地亚哥的心理。这些独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以“我想”表达厌倦、焦虑、失望等否定自己的情绪;用“他说”表达自豪、自信、自励等情绪,充满希望和激情。以自由联想棒球、罪过、磨刀石、男孩、渔夫、镇子上的人、大马林鱼、运气等,,表现他思想的深邃丰富。作用:①再现人物心理。这些独白忠实地、细致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塑造“硬汉”形象。②使情节产生摇摆,缓急相间,张弛有度,有条理秩序,同时又丰富文章内容。③丰富小说思想。这些内心独白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如对生命、自尊、大海的认识,丰富了小说的思想。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①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几个回合及其心理活动,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通过已有情节可以想象体会出大海、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等意象背后隐藏的更为丰富的含义,尤其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深刻象征意义。②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变形记》1、分析《变形记》中的双重视角。①第三人称视角。拉开与读者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②格里高尔的动物视角。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甲壳虫的视角能更好地表现他本人孤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