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作业20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作业20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作业20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作业20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二十)古代商业的发展1.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A.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B.会馆具备商业行政管理职能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解析:《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都是与商业规范有关的文件,所以体现出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C选项错误,这些商业规范都是组织自己制定的,不是清政府规定的要求;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答案:A2.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材料反映了()A.明朝地方行政机构有所发展B.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D.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解析:依据题中各地的乡村集市(墟市)从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数量增加很多可知明朝中后期农村商业发展迅速,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答案:C3.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解析:经济重心在南宋时就已完全转移到南方,故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属于对外贸易方面,与城市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项错误;C项说法缺少史料和材料依据;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导致大都市的规模比以前小了许多,故D项正确。答案:D4.《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B.“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D.“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解析:“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D符合题意,故选D;A、B、C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5.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该碑刻反应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扬州有山西陕西的商业会馆,说明两地之间有商贸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会馆为远距离长途贸易提供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便利,是经常在外地做生意的商人组建起来的场所,会馆主要是为异地经商的同乡人进行商业活动而提供的一个场所,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会馆只是为异地经商的同乡人进行商业活动而提供的一个场所,并不是地方性商业中心,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6.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A.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B.货币收税己取代了实物赋税C.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D.为强化集权充扣地方的军费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清朝银币的使用情况。从材料中反映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商品市场中银币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清朝俸禄也用银两来支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腐败问题;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C7.(2017·江苏单科)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