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资料_第1页
中医学理论资料_第2页
中医学理论资料_第3页
中医学理论资料_第4页
中医学理论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理论

第一章绪论

1、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

典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3、中医最早的医学分科一一周代: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4、《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5、《难经》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据传为秦越人扁鹊所著,共设八十一

个疑难问题。

6、华佗首创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是最早的记载。华佗

被誉为“外科鼻祖”。华佗提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创立了“五禽戏”,开创了体育运动

疗法的先河。

6、张仲景著成最早的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贵

要略》。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

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末期,为神农氏所著。

8、唐代医家孙思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后人称为药王。

9、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10、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邪派——张子和、补脾派——李东垣、

滋阴派——朱丹溪

11、李时珍《本草纲目》,李时珍被誉为药圣,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科学家。

12、温病四大家:叶天士一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三焦辨证、薛生白一一湿热条

辨、王孟英——温热经纬、

1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总结起来不外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4、整体观念: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二)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三)、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1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

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

过程中不分割的两个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检验辨证是否

正确的方式。

(二)症、证、病的概念及其关系

>辨证论治涉及症、证、病的内容,只有理解症、证、病的含义才能深刻理解辨证论

治的实质及临床意义。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症状是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病态改变,如头痛、咳嗽、

发热、呕吐等。

>体征是病人的客观表现,是医生在检查病人时得出的异常征象,如舌苔黄腻、脉象

弦数等。症状和体征是疾病过程中个别表面现象,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证,即证候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16、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实质。。

17^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

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既可以代表有关联的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代表•个事

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向外的,在外的,上升的,在上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

都属于阳。相反,凡是静止的,向内的,在内的,下降的,在下的,寒凉的,晦暗的,抑

制的都属于阴。

3,将阴阳的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即是将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统属于阳;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就人体的功能与物

质而言,功能为阳,物质属阴。血为阴,气为阳。女为阴,男为阳。

4、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a阴阳无限的可分性,b阴阳可以相互转

化。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互感交合:阳气升腾而为天,阴气凝结而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

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故阴阳互感交合,

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条件。若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个体就不能产

生。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之间因为相反而具有相互斗争、相互抑制与相互排斥的关系,双

方斗争制约的结果,是使事物取得动态的协调平衡。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

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三)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

根本的关系。阴与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应一方的存在作为

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彼此增

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引起阴阳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阴阳的互根互用。

(五)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一方转化,

即阴转化为阳或阳转化为阴。《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即事

物发展过程都存在“物极必反”的普遍规律。

6、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归类人体的组织结构:确定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据

解剖的大体部位,如上下,内外,腹背、四肢的内外侧。二是依据其生理活动的相对属性。

如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1.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人体的生理活动,无论是整体或局部,都可用阴阳来概括说

明。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生命活动。

2.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的本质标志,人体阴精阳气在气化活

动过程中,也是处于阴阳升降出入过程中。生死之机,升降而己,如清阳主升,出上窍,浊阴主

降,出下窍;清阳主出,发于媵理、四肢;浊阴主入,走于五脏、六腑。

为整适动蹴孽础

物质功能

(阴)——一-(阳)

质物养营生产动活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r阴偏盛-一阴胜则寒-一实寒证

,阴阳偏盛Y

(邪盛)阳偏盛一-阳胜则热-一实热证

阴阳失调I

r阴偏衰一-阴虚则热--虚热证

、阴阳偏衰J

(正衰)I阳偏衰一-阳虚则寒-一虚寒证

(四)用于辨证论治

1.四诊

一r光滑滋润——阳

光泽L沉浊晦暗——阴

望诊:望面色r颜色赤——阳

t白——阴

闻诊:听声音「气息

■气息粗、声音高亢一一阳

-气息弱、声音低微——阴

2.辨证

辨证,就是诊断。八纲辨证是一切辨证的总纲,而阴阳辨证又是八纲的总纲。表证、热证、

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临床上,病情虽然复杂,但其病变部位、性质及证候的

属性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

3.归纳药物性能

对于药物的性能,主要是从药性、味和升降沉浮等方面用阴阳加以概括。

4.确立治则治法

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调整阴阳使其重新恢复相对平衡,

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称之为调整阴阳。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

补之”的治疗方法。

7、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认识世界

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8、“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即运动变化、运动不息之义。五行,即

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9、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直”,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

而引申为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凡具有这种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

属于木。

10、火的特性:“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点。因而引申为火具有温

热、升腾的特性。凡具有这种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11、土的特性:“土爰稼稿”。“稼”指播种,“稿”指收获。“稼稽”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

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

母”之说。凡具有这种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12、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从革”是指“变

革”的意思。引申为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特性。凡具有这种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均归属于金。

13、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点。引申

为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特性。凡具有这种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14、事物五行的划分:

15、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正常关系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

①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②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③制化:五行中的制化,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生克关系的结合。

(二)五行的异常关系表现为五行子母相及和相乘相侮。

1.子母相及——相生的异常。

五行相生: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木----►火-----►±----►金-----►水----►木

肝心脾肺肾肝

2.相乘相侮——相克的异常

相乘次序与相克规律一致。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木-----►土-----►水----»火-----►金——►木

肝脾肾心肺肝

16、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将人体组织结构归类成五大系统:

心系:包括心、小肠、脉、舌、面

肝系:包括肝、胆、筋、目、爪

肺系:包括肺、大肠、皮、鼻、毛

脾系:包括脾、胃、肌肉、口、唇

肾系:包括肾、膀胱、骨、耳、发

(二)阐释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功能

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

心属火,火性温热,其性炎上,故心阳有温煦作用;

脾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脾有运化水谷,输送水谷精微,营养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下降,故肺有清肃之性,其气以降为顺;

肾属水,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臧的待性,故肾主封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2、用五行的关系说明五脏间的关系(具体见书P17)

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解释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也包含着

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归纳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具体见书P17))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累母”两个方面。相侮次序与相克规律相反。

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母病及子”为顺,其病轻;“子病犯母”为逆,其病重。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相侮。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由相生关系而定:包括“补母”和“泻子”。

(2)由相克关系而定:包括抑强、扶弱。

临床上脏腑间出现相乘相侮病理变化的机理,可分为强弱两个方面,属强者表现为机能亢进,

属弱者表现为机能衰退。因而治疗上可同时采取抑强扶弱原则以纠其偏颇。

抑强:指抑制机能亢进之脏。

扶弱:即辅助补益虚弱之脏。

3.制定具体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是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