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天一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天一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天一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天一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代东亚的丝绸之路以中国东部为起点,向东抵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东亚诸国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汉籍伴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成为东亚诸国交往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遣唐使、海上贸易、僧侣交往等方式传播出去,为东亚日本本汉籍、高丽本汉籍的成熟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辉煌一笔。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中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汉籍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早期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中国对日本、朝鲜半岛的单向输出。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西汉东方朔《海内十州记》、五代后周义楚《释氏六帖》等亦有相应记载。若是从这一年算起,中日文化交流至少已有2200年的历史了。丝路文明与东亚诸国的交流有陆上与海上两种途径,其中海上交往是重要的交流形式。春秋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就通过海上路线进行贸易。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丝路更加清晰。《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从山东半岛到朝鲜半岛的航线,据《新唐书·地理志》,唐朝时共有七条对外贸易的交通路线,其中海路两条。航线从登州港出发,经过渤海海峡,抵达旅顺口后再到鸭绿江,之后沿朝鲜半岛东南海岸南下后抵达日本。明清时期,贸易路线南移,宁波港、乍浦港等成为新的贸易中心。《长崎实录大成》记载:“当今上海、乍浦两地乃便利之处,各唐船往来共聚此地相互交易。”汉籍传入东亚,使得日本、朝鲜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与汉文化的学习与碰撞,不断汲取汉文化的充足养分,将其融入自身的民族文化之中,进一步促进了东亚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东亚文化圈通过丝绸之路等形式促进了汉籍的流布,汉籍的广泛流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认同,推动了东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日本、朝鲜通过明引、暗引、化用等方式,不断从中国典籍中汲取理性、采掇词华,从而内化为其文化基础。604年,日本圣德太子颁布了《十七条宪法》,其中的13条21款文字,取自《周易》《尚书》《左传》《论语》等典籍。日本、朝鲜对中国文化进行积极的摄取、接纳、消化,丰富了其文化的表达方式,莫定了汉籍域外传播的重要基础。中日、中朝文化之间的交融伴随着交流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发生急剧的变化,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外流”,汉籍经过日本、朝鲜学者的翻印、改写、重写等,使其成为日本化、朝鲜化的中国学。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汉籍又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的形式重新回到母体,对母体文化产生了新的影响,即“文化回流”。如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以毛氏汲古阁本《十三经注疏》为底本,以足利学校所藏古写本、足利学校活字印本、宋刻本为主校本,并参以元刊明修十行本、嘉靖李元阳刻本、万历北监刻本、唐宋石经、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为经注文字的校勘材料,是比勘诸本严谨搜集整理汇编而成的,对于保存《左传》文献具有重要贡献。(摘编自毛振华《东亚丝路文明与汉籍的传播》)材料二:漫漫的黄沙、蜿蜒的驼队、悦耳的驼声铃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经典画面。骆驼背驮的货袋既给人们带来与商业有关的无限遐想,也昭示着商队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商队是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丝绸之路因商队而延伸、演变。由于丝绸之路穿越了整个亚欧大陆,商队离不开拥有语言、民族等地方知识的向导和护卫。其他成员包括学者、工匠、艺术家、官方使者、宗教徒和医生,如玄奘在取经途中,常常与商队同行。商队与商队旅馆的发展与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密切相关。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东亚的汉朝、中亚的贵霜、西亚的帕提亚、欧洲的罗马成为横贯亚欧大陆的四大帝国,有力地支撑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商队动辄数百人,甚至上于人,交换物以高档的奢侈品、丝绸、金银货币为主。当时,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沙漠中,每25千米—35千米就有一座商队旅馆。商队的发展对古代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东西方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商业活动这一媒介进行的。(摘编自车效梅《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与商队旅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伴随着丝路的发展,汉籍主要通过遣唐使、海上贸易、僧侣交往等方式传播到东亚诸国。B.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中朝文化交流,以中国对日本、朝鲜半岛的单向输出为主。C.东亚丝绸之路促进了东亚诸国的经贸文化交流,书籍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D.丝绸之路贯穿多个国家,在各国的交流合作中,语言、民族等地方知识非常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西汉东方朔的记载开始算起,中日文化交流至少已经有2200年的历史了。B.往来的唐船聚集在上海、乍浦两地相互交易,可见唐朝时期贸易路线已南移。C.《七经孟子考文补遗》比勘了中日诸本,比其他校勘材料更严谨、更有价值。D.商队不断发展,促进丝绸之路的延伸和演变,进而推动东西方的交流合作。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隋书·倭国传》记载:新罗、百济皆以倭为大国,多珍物并敬仰之,恒通使往来。B.由“所得赐赍,尽市文籍,泛海而归”可知,倭国遣使入唐的主要目的是购买书籍。C.568年朝鲜刻成《北汉山新罗真兴王巡狩碑》中的“修己以安百姓”源自《论语》。D.据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遣唐使中留学生仅有27名,而留学僧则多达92人。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图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外流有陆上、海上两种途径,汉籍外流为日本、朝鲜文化注入了新活力。B.①外流后,日本、朝鲜学者对汉籍进行翻印、改写和重写等,使其本土化。C.②回流指日本、朝鲜的文化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的形式流传到中国。D.②文化回流会对汉籍母体文化产生新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5.除文化交流外,丝绸之路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灯之旅铁凝文家佐高跷队的“大鬼”经受了考验,①大摇大摆过了十字街,向灯场进发了。“旱船”“跑驴”“二鬼摔跤”“寸跷”“百叶龙”……逐一经受了傅家峪对他们特有的考验,也浩浩荡荡向灯场进发了。最后是对主队的考验——“大鬼”跳双凳,这是傳家峪高跷会祖辈传下来的正统,也是傅家峪摆下灯场大闹特闹的原因。傅家峪的“大鬼”去年当了兵,新补上来的“大鬼”过去一直扮着小生,头年练“大鬼”跳板凳,时胜时负。今天,傅家峪人都捏着一把汗。主队拥上来了,“大鬼”的影子铺天盖地。紧锣密鼓伴着他:一个“小翻身”,一个“大翻身”,外加一个“海底捞月”拾烟卷,动作完成得潇洒、利落。跳板凳开始了,一条板凳磕磕绊绊就有些勉强,两条板凳一摞,他便举步迟疑,乱了方寸。“大鬼”又起跑,又一次失败了。看来今年傅家峪的失败已成定局。人们从眼前的懊丧里,不自主地做着对往年那一次次胜利的回忆。比如此时站在本届“大鬼”面前的这个身体短粗、嗓音洪亮的人,他也曾是“大鬼”的扮演者,他叫傅双印。傅双印曾是公社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二十多年来,傅双印也和他的乡亲一样,差不多已经忘记自己扮演“大鬼”时为傅家峪争得的荣耀了。现在傅双印又站在了十字街,因为不久前他已告老还乡,又变成了傅家峪的一个村民。傅双印在十字街一面为高跷队打着场子,一次次就地给“大鬼”讲着要领,那“大鬼”距胜利者的形象却越来越远了。末了,锣鼓沉闷着,领头的牙旗低垂着,伴着主队朝灯场走去。傅双印独自立在突然变得冷清的十字街,就像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虽然没有人追究他的责任,但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责任里也应该包括灯会和“大鬼”的胜利。他失掉了去灯场的兴致。十八道花会聚集灯场,那块三面环山的百十亩平地却没有立刻热闹起来。六百根齐腰高的木桩布成的“万”字迷宫,要摆上六百只被称作圣灯的灯碗,那迷宫似的“万”字才能从黑谷里凸现出来。方圆几十里,人们都在盼着那个时刻:一队穿红棉袄的少女高举圣灯走出灯棚,六百只香油圣灯亮了。在那跳跃的火苗照耀下,你看清了少女们被风吹拂着的黑发,看清了她们虔诚地抿起的双唇,看清了她们从“万”字中悄悄退出时的羞涩神情。那时黑暗隐去,跳跃着的光明把人的巨影投印在幽暗的山壁上,山舞了起来,②于是唢呐叫起来了:“大四景”“小五更”。锣鼓敲起来了:“水底鱼”“紧急风”……各路花会进场闹起来了。闹,要拥进那九曲十八弯的灯场闹:在那灯火通明的“万”字中间疾步、跳跃、奔跑。跳出一身热汗,跳走一身晦气和灾难跑出一个“万”事如意。当然也要闹出一个输赢。没有输赢就没有闹的本身。现在灯场依旧黑着。各路花会和傅家峪的乡亲在等时辰,等一个人来喊“上灯”!往年他们要等的就是乡党委书记傅双印,那时傅双印就是时辰。今年等谁,人们心里明白:等傅双印的女儿傅巧银。傅巧银头年接替了傅双印。灯场依旧黑着。人们在等时辰。等虽难熬,却像灯会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乡亲们耐着心。是谁发现了奇迹,首先高喊起来。人们随着喊声朝村口张望,只见傅家峪的石街里突然冒出一个高大的黑影,晃荡着正向灯场奔来。那不是一个“大鬼”吗!傅家峪怎么多了一个“大鬼”!③“傅双印来喽!傅双印来喽!”沉寂的灯场一阵欢腾。傅双印选准一个高坡站上去,仿佛就要高喊出那神圣的旨令了。但他现在是“大鬼”,是傅家峪高跷会的一员。他一身披挂出现在灯场,是要为傅家峪保住那以往的荣誉。他靠住一棵大树站下来,也被凝结在那漫无边际的寒冷里。灯场依旧黑着。现在傅双印绑着五尺高的腿子,背靠这棵植根于山地的老树,那些“等”的滋味一下都涌上了心头。有着几十年革命经历的他,仿佛就是伴着“等待”告老还乡走回傅家峪的。他没有勇气去问一个乡亲,过去人们等他来喊“上灯”时是什么滋味。他忽然觉得这些年乡亲们并不是等他来发“上灯”的号令,而是等他回来扮“大鬼”。只有绑上腿子,你才会意识到“闹”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事为什么要等别人发号施令?原来人活一辈子才明白一两件事情。傅双印离开身后的老树,大步跨到灯棚前,朝着黑漆漆的山谷,朝着隐没在山间的“万”字大喊一声:“上——灯!”于是大山泛起了回音,那回音喊醒了每一个山民。“毛驴”尥了个蹶子跳起来了;“旱船”悠悠地飘动了;“头和尚”的梆子敲响了;“俊媳妇”和“小生”也打起了精神……灯棚里六百只灯碗亮起来,穿红袄的少女排成了队,小跑着把六百盏圣灯送上六百根木桩。一个灯的世界,一个“万”事如意的世界。傅双印被裹进了傅家峪的高跷会,人们簇拥着他走进了那个灯火通明的“万”字里。他大声作着鼓动,大步踩出一套套花点。十八道花会闹到高潮,来喊“上灯”的傅巧银到底来了。然而灯场已经亮了,她茫然四顾。一个点灯的姑娘发现了她,把傅家峪的“大鬼”指给她看。那“大鬼”正跳跃摞在一起的两条板凳。傅巧银认出了那“大鬼”,心中一阵委屈。她远远站在灯场之外,只有那多事的“大鬼”在她眼前晃荡。她想到了明年,明年她应拥有这个被等待的权力。④正月里一定还有十五,十五里一定还有灯会。1986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家峪补上来的新“大鬼”表演失败,既有跳双板凳技术还不硬的问题,也有这“大鬼"的心理素质不好的原因。B.傅双印差不多已经忘了自己曾经在灯会上为傅家峪争得的荣耀,说明他多年来很少关注家乡的灯会。C.从少女点亮圣灯的虔诚和花会进场要“跳走一身晦气和灾难”的闹,可以看出乡村当时存在迷信思想。D.傅巧银“远远站在灯场之外,只有那多事的‘大鬼’在她眼前晃荡”,表明傅巧银未能喊“上灯”的委屈和愤怒。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大摇大摆”写出了文家佐高跷队“大鬼”的得意,和傅家峪的“大鬼”形成对比。B.句子②中写吹唢呐敲锣鼓,结构形式整齐,富于节奏和韵律,给人如临其境之感。C.句子③的语言描写以声衬静,写出了乡亲们在寒冷黑暗中对傅双印到来的兴奋。D.句子④用顶真的手法收束全文,写傅巧银的心理感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主队朝灯场走去”以后傅双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5分)9.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哪些人物来展示一个时代的乡村精神风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李纲,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命。初名瑗,读《后汉书》,慕张纲①为人,因改名曰纲。周齐王字文宪引为参军。及宪遇害,无敢收视者,纲抚柩号恸,躬自埋瘗,时人义之。仕隋太子洗马。太子杨勇之废也,隋文帝切责宫寮,以其不存辅导。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过,非太子罪也。太子才非常品,性本常人,得贤明之士辅之,足嗣皇业。奈何使弦歌鹰犬之徒日在其侧致令至此乃陛下训导之不足岂太子罪耶?”文帝奇之,擢为尚书左丞。周齐王女孀居,纲以故吏,每加赡恤。高祖即位,以舞胡安叱奴为散骑侍郎。礼部尚书李纲谏曰:“臣按《周礼》,均工乐胥,不得参士伍,虽复才如子野,妙等师襄,皆终身继代,不改其业。故魏武帝欲使祢衡击鼓,乃解朝衣露体而击之。问其故,对曰:‘不敢以先王法服而为伶人衣也。今天下新定,开太平之运。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固非创业规模,贻厥子孙之道。”高祖竟不能从。李纲詹事,隐太子尝至温汤,纲以小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召饔者鲙之,时唐俭、赵元楷在坐,皆自言能为鲙。太子谓之曰:“飞刀鲙鲤,调和鼎食,公等善之。至于审谕弼谐,固属李纲矣。”于是送绢二百匹以遗之。(节选自《大唐新语》)材料二:高祖谓裴寂曰:“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然惟李纲善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余人犹踵弊风,俯首而已,岂朕所望哉!”(节选自《旧唐书》)【注】①张纲:东汉官员,有节义之清名。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奈何A使弦歌B鹰犬之徒日在C其侧D致令至E此F乃陛下G训导之不足H岂太子罪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人义之”的“义”,与《孔雀东南飞》中“吾已失恩义”的“义”意义和用法相同。B.魏武帝,指曹操,“武”是他的谥号,《赤壁赋》中提到的“孟德”是他的字。C.过,过失,与《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中的“过”意思不同。D.踵,追逐、跟随,与现代汉语成语“摩肩接踵”中的“踵”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高祖任命舞胡安叱奴为散骑侍郎,李纲以传统礼法为依据,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危害很大。B.有人献鱼给太子,唐俭和赵元楷都想为太子烹饪,太子肯定他们的美食手艺,却拒绝了二人的要求。C.唐高祖在与裴寂谈话时,认为隋主身死国灭,君臣双方都有责任,表示自己平定时乱,回到正道,想让百姓安定。D.李纲在隋朝任职时,曾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提拔;在唐代为官时,也曾得到过高祖和隐太子的赞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子才非常品,性本常人,得贤明之士辅之,足嗣皇业。(2)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14.《大唐新语》在体例上分“刚正”“清廉”“节义”“孝行”等30门类,材料一第一段被编在“节义”类中,请简述作者这样编排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西江月·丙午冬至吴文英①添线②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③下。【注】①吴文英:号梦窗,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②添线:谓冬至后白昼渐长。③林逋山:指西湖孤山。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白昼变长,绣床上人儿疲倦、香炉里的香料燃起后烟雾缭绕的情形。B.上片描写了“五更箫鼓”的景象,表现出了贵族人家庆贺节日的热闹。C.“晓寒”一词体现了天气寒凉,和题目中的“冬至”相呼应。D.五、六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词人白发如雪的形象。16.清代词学家吴济评价梦窗词具有“腾天潜渊”的特点,强调了词人思维的跳跃性。请结合本词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面写日中无聊,实际内心郁闷惆怅的诗句是:“,。”(3)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在国人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龙”在古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爸爸还真有艺术的天赋,有一年开联欢会,爸爸表演变花样打高尔夫球,博得全场叫好,大家笑得A。他也会乐器,会吹笙,还会唱闽南戏。爸爸还和他的朋友合作译过许多外国名歌,也写过许多歌词,有时候也自己谱曲。夏初,在家里的顶棚上乘凉,也是我们和爸爸的快乐时光。他给我们讲故事,讲天文地理,古今中外,B随口道来。他也教唐诗,我记得他教我认北斗星,就教我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他也不给细讲,让我自己领会去。我想着,一个人黑天半夜带着大刀,想偷人家的马又胆小,不敢过去,总之,怪可怕的,就记住了。其实大相径庭。我不记得爸爸对我们有正正经经地说教训话,大概都是通过这些故事和谈话,C地把他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了我们。等我人到中年,有机会读父亲的作品,发现他阐述的人生哲理,我完全能接受,他笔下的人物和我的思想感情也能融通相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请你出去时随手给门关上。B.你看看,花瓶都给小猫摔坏了。C.把他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了我们。D.看望病人时,他专给送了一束花。20.文中“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后的方格内,你认为应该加句号还是省略号?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因此也被称为疟蚊。每年疟蚊肆虐会造成全球新发大量疟疾病例,导致众多的人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缺乏疫苗,防治疟蚊是控制和消除蚊媒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然而,疟蚊防治长期依赖化学杀虫剂,大肆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疟蚊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迫切需要研发出新的替代工具来安全有效地控制疟蚊种群数量。近年来,疟蚊遗传防治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为疟蚊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疟蚊选择在夏季黄昏时分进行婚飞,也就是说疟蚊在集群飞行中完成求偶交配。夏季黄昏时,①,吸引雌蚊飞入后进行求偶交配。该时段②,那么光照和温度这两个重要的环境信号是否参与调控了疟蚊的婚飞行为呢?为此,研究团队分别测定了光照和不同温度对疟蚊交配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傍晚时持续光照和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均会影响疟蚊的婚飞行为。但目前学界尚不清楚雄蚊集群交配行为的发生和两性求偶通信的机理,这严重制约了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简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提到,“文化回流”是指汉籍外流到国外后,经过当地翻印、改写、重写等,又通过各种形式重新回到母体,并对母体文化产生了新的影响。其实,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只要有“外流”,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回流”。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4题,6~7题,11~12题,15题,19题,每小题3分)1.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范围扩大。原文信息为“早期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中国对日本、朝鲜半岛的单向输出”,时间限定为“早期”。2.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思路点拨A.“从西汉东方朔的记载开始算起”错,应为从秦始皇二十八年开始算起。B.“唐朝时期贸易路线已南移”错,应为“明清时期”。C.比其他校勘材料“更有价值”于文无据。3.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把握论点、论据的能力。思路点拨材料一第四段观点是“汉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认同”。C.说的是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摄取、接纳与消化,符合材料观点。A.强调倭国受到敬仰与通使往来的原因。B.强调交流遣使的目的是购买书籍。D.强调僧人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图表的能力。思路点拨“日本、朝鲜的文化”错,回流指日本化、朝鲜化的“中国学”重新回到中国母体。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案①丝绸之路汇聚了各种知识技能,有利于中国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如工匠技艺、医术等方面也可以在互相交流中获得发展。②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内外商品的交换贸易,使某些城市成为贸易中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的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能力。思路点拨B.“很少关注家乡的灯会”理解失当,从他差不多忘记自己在灯会上为家乡争得荣誉,无法推断出他对家乡灯会关注很少。C.“乡村当时存在迷信思想”错误。“虔诚”是少女对活动的虔诚,“跳走一身晦气和灾难”是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与追求。D.没有“愤怒”的心理。7.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重要语句的能力。思路点拨“以声衬静”错,应为“用声音写出欢腾热闹”。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在语境中分析概括人物心理与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①自责。“大鬼”跳双凳失败让傅双印失掉了去灯场的兴致,傅双印感到失望、愧疚。②不服输。傅双印因为不服输而要努力争取,扮成“大鬼”奔向灯场,要保住以往的荣誉。③自醒、顿悟。傅双印绑着腿子等上灯,及傅双印的心理描写和大喊上灯,体现出他明白了人活一辈子是属于自己的道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本探究主旨的能力。答案①以各路花会为代表的乡村民众,他们“紧锣密鼓”“浩浩荡荡”的热闹更加展示出人们在传统节日里的幸福、欣喜与自豪。②以傅双印为代表的乡村老干部,他们仍然在为家乡的荣誉努力贡献余热。③以傅巧银为代表的乡村新干部,他们因为没有被重视而迷茫、失落与委屈,进而激发起为事业而奋发努力的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DF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思路点拨“时人义之”的“义”为意动用法,即“以……为义”;《孔雀东南飞》中“吾已失恩义”的“义”为名词,意思是“情义”,二者意思和用法不同。12.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思路点拨“拒绝了二人的要求”于文无据。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太子的才干不是寻常之类,而性情原本和普通人一样,如果得到贤明的人士辅佐他,完全可以继承皇家大业。(关键词第一个“常”“嗣”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近来我时时虚心接受进言,希望能听到正直之言。(关键词“比”“冀”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①李纲仰慕张纲为人而改名,体现他对节义的追求。②周齐王被害死,李纲感念其知遇之恩而亲为收殓,并救济抚恤周齐王孀居的女儿,体现他重义的品德。③隋太子杨勇被废,李纲敢于当面批评隋文帝训导不力,体现他忠直的节操。(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李纲,慷慨豪爽有志向节操,常用忠贞义烈激励自己。他起初名叫李瑗,读了《后汉书》以后,仰慕张纲的为人,所以改名叫李纲。周齐王宇文宪引荐他担任参军。等到宇文宪遭遇陷害而死,没有人敢前去收殓顾视,李纲扶着棺柩悲号恸哭,亲自为宇文宪下葬,当时的人认为他重情义。李纲曾任隋朝太子洗马。太子杨勇被黜废,隋文帝严厉责备宫中属官,因为他们没有尽到辅佐引导太子的责任。李纲对答说:“今天的事,是陛下的过错,不是太子的罪过。太子的才干不是寻常之类,而性情原本和普通人一样,如果得到贤明的人士辅佐他,完全可以继承皇家大业。为什么让弹奏歌唱、放鹰逐犬之人每天在他的身边呢?以致到了这个地步,这是陛下教导不够,难道是太子有罪吗?”文帝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升迁他为尚书左丞。周齐王的女儿丧夫独居,李纲因为是周齐王过去的官吏,常常加以救济抚恤她。高祖即皇帝位,任命胡人舞伎安叱奴为散骑侍郎。礼部尚书李纲劝谏说:“我考察《周礼》,工匠、乐人不能做官参军,即使有如同子野的才干,同师襄一样绝妙的技艺,都终身世代不能改变职业。所以曹操要让称衡击鼓,祢衡于是解去朝服,露着身子击鼓。曹操问他缘故,他回答说:‘不敢用先王礼法规定的服装作伶人的衣服。’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开始了太平的国运。起义的有功之臣,还没有完全被赏赐;有大才的饱学之士,还滞留在乡间。您却先让胡人舞伎官至五品,腰中响着玉佩,身上带着官印,在朝廷任职。这绝不是创业的榜样,也不是留传给子孙的法则。”高祖最终没有采纳。李纲担任太子詹事,隐太子李建成曾经到温汤,李纲因为有小病没能随从。有人献上鱼,太子命掌管烹调的官员做熟它,当时唐俭、赵元楷在座,都说自己能烹饪。太子对他们说:“飞刀切割鱼肉,烹制菜肴,你们都擅长。至于明白开导、辅佐协调我,那就应该属于李纲了。”后来送给李纲二百匹绢。材料二:唐高祖对裴寂说:“隋朝末年没有德政,上下相互蒙骗。皇上不愿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臣下不进忠言,以至于国家倾危,自身死在普通人的手中。我平定时乱,回到正道,志在安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