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刘姓起源?河北陕西河南第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新百家姓排名:1李2王3张4刘

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章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第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地

世界第四大姓主要分布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来

源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古代名人

刘邦、刘彻、刘秀、刘备、刘裕近代名人刘少奇、刘伯承、刘亚楼、刘华清得姓始祖黄帝之嫡胄——刘累(御龙氏)成

就统一中国、创汉文化、帝王最多影

响在世界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第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史上素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民间也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第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世界上刘姓人口有8、9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刘”。全世界的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2圈。刘姓称帝称皇者共有192人。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先后建立朝代或政权包括汉国、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大齐、辽朝、玄汉、胡夏、刘国、西辽、北辽、后辽、东辽、东丹、五代燕国等王朝或政权。另有刘圣、刘永等割据政权。世界历史上刘姓建立政权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称帝人数最多、功绩最为辉煌。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另外,刘姓在历史上的诸侯王国同样也是最多,所以说刘姓不仅称帝人数最多,称王人数也是最多共有555人称王。第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作业:刘姓起源-----共它姓氏原起源学生课后对自己的姓氏起源进行了解。要认识老师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知道:历史并非一无是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第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高一历史导言课第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开学第一课史外无学第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史外无学

现代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当年还没能发展起来,史学承担着太多的“经世致用”的职责。近代以来,各种社会学科产生,史学弱化了“经世”功能。史家见识广,阅历深。所谓“读史早知今日事”(陈寅恪诗),这不是说他们能预测未来,而是说史家提炼出来的历史教训能为你我当下的行动提供参照,并成为理解未来的钥匙。关于历史话题很沉重,我们小学初中都学了历史。到底什么是历史?第1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什么是历史?二、为何要学历史?三、怎样学好历史?四、初高中历史衔接?五、高中历史课程

1.内容

2.学分

3.课程要求

4.历史基础知识①朝代②要素③时间观第1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什么是历史?

英文:History=Hi+Story=?

望词生义:history:嘿,故事请讨论:历史=故事?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笔直书”);故事可虚构第1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什么是“历史”?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

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如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B.过去的事实,如: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C.过去事实的记载,如中国的《二十四史》。D.指历史学,即我们从初中就学的这门科学。

《现代汉语词典》

关于“历史”有以下四种解释:第1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史广义:狭义:一切事物发生、发展、衰亡的运动过程。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1.人类社会过去的事实或者说人类社会以往发展(运动)过程2.人类社会过去事实的记载或阐释(史书、史籍)3.历史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属于社会学科。历史学:第1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

“历史”指的是上面的哪种含义?

我们所学的就是广义上的历史。第1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政治经济文学民族中外交往科技第1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只要你是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历史!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的科学!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家族,乃至每个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同学们现在正在书写着你自己的人生历史!第1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明辨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3以史为鉴,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1增长知识。4历史具有实用价值。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

——毛泽东历史的好处为什么要学历史?

可以说“读史”与“不读史”之人形成鲜明对照第1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在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法”使国富兵强。二、战国时期的曹操……三、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如此高考作文!!!第1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台湾当红艺人——杨丞琳在一次直播电视节目里,在谈到抗日战争时,主持人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几年?杨丞琳说:好像11年吧,主持人告诉她8年,她居然说:哇!才打了8年耶!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看8年的,一个人又有几个8年……

第2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毛泽东2.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克·布洛赫3.“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4.读史可以明智——培根5.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议一议: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名人谈历史第2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古今中外名人对学习历史的认识“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

---龚自珍“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昔时贤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毛泽东第2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习历史有什么用?1.娱乐,猎奇,消磨时光:(历史小说、百家讲坛)2.丰富学养,获取与人交流的素材信息,有利于阅读、写作、对话;3.学史使人宏志,滋润人的心灵,激发人们发奋向上,有所作为;4.学史使人明智,学会运筹帷幄,为宏观决策提供借鉴;5.学会做人,塑造理性、宽厚、深沉、博雅的现代公民。给人以思想(独立、反省、思辨力等),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穿透力),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力),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内驱力),给人以人格魅力(品格、性情、人性力等)。

第2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国家需要:培养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需要: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考试需要:存在就是合理

总之:历史是武器,生活需要它!第2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什么是历史?二、为何要学历史?

三、怎样学好历史?

四、初高中历史衔接?五、高中历史课程

1.内容

2.学分

3.课程要求

4.历史基础知识①朝代②要素③时间观第2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部曲之一:兴趣目标志向三部曲之二:积累三部曲之三:思考怎样学习历史?第2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你有学习目标了吗?基本目标: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即合格C等级),争取得到优秀A等级(同等条件下,大学优先录取等级高的学生);中级目标:文史不分家,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理解、分析、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高考奠定基础;最终目标:学会做人,完善自己的学养、心智和人格,成为一个具有民主、自由素养的理性、独立、健全的现代公民。第2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考试需要:存在就是合理学业水平考试(共144个学分,历史占12个)PASS,得到高中毕业证参加高考!第2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用好教材和历史图册怎样学习历史?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使历史学习更加直观历史图册是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高中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新特点第2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高中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新特点

一、教科书结构与编写体例(一)单元(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必修一、二、三合计25个单元)(二)课(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二、专题导学(一)单元导入(导语与学习建议)(二)课文导入(课前提示)三、课文正文部分(宋体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四、课文辅助部分(“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模块连接”等)五、测评部分(“本课测评”“学习延伸”)六、探究活动课七、附录部分第3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几点注意事项1.会预习——知道基本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2.会听讲——掌握史实、概念、联系。历史课主要是记笔记;记提纲、概念、线索等。3.会复习——温故知新;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学习自己绘制历史线索)4.认真完成作业并总结方法5.见多识广—课外活动(阅读、讲座、参观访问等)第3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查:在上课之前对不懂得问题可以查阅资料听:先预习,做学案,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写:仔细做好课堂笔记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记:动脑记忆、回忆所学内容想:对一些历史问题可以充分思考,大胆探索第3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高中历史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

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3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3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必修课程:必修一:政治史(2学分)必修二:经济史(2学分)必修三:文化史(2学分)第3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选修课程(6学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三年共144个学分,其中历史12学分第3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如何拿到学分学业成绩×60%+平时表现×40%第3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平时成绩完成学案作业表现迟到早退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回答问题)

学业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第3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1.课程目标方面,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知识方面,

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

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初高中历史衔接第3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初、高中课标能力要求对照

初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高中课标的能力要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第4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课程结构方面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区别: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要求甚高。)5.在课程内容方面:

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高中历史课标三足鼎立。据统计,初中历史课标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共有

14个单元,65个知识点。

政治史40个知识点经济史13个知识点思想文化史12个知识点第4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初中历史:注重描述具体的史实,是历史现象的再现。高中历史:注重历史概念、历史线索以及历史规律的解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第4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高中历史学习观念的转变记忆知识重要,

理解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2.历史分期重要,

阶段特征比历史分期更重要;3.历史题型重要,

通过题型练能力比题型更重要;第4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了解主要的历史观第4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阶级分析法(4)发展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形态(原始社会)向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反复、曲折的向前发展的。(5)人民史观:人民群众的群体行为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但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4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习好高中历史方法再强调

1.重理解分析: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2.重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

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中外历史的联系。3.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学习历史是为了关注现实;第4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如何学习高中历史?再强调一、会预习——寻找和提出问题;二、会听讲——掌握史实、概念、联系。

上课五到:1.要“耳到”

2.要“眼到”

3.要“手到”记笔记、记提纲、要点、问题、提示

4.要“口到”

5.要“心到”

三、会复习——温故知新;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四、多巩固——作业

五、见多识广—课外活动(阅读、讲座、参观访问等)历史课的要求第4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做好笔记。第4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史基础知识入门第4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必修一P19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第5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夏(约BC2070年----约BC1600年)商(约BC1600年----BC1046年)西周(BC1046年----BC771年)春秋时期(BC770年----BC年476年)战国时期(BC475年----BC221年)秦(BC221年----BC207年)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第5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秦(BC221年----BC207年)西汉(BC202年----BD9年)东汉(BD25年----BD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BD220年--BD581年)隋(BD581年----BD618年)唐((BD618年----BD907年)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第5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6年)

元(1271年----1368年)

明(1368年----1644年)

五代(907年----960年)

清(1644年----1912年)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第5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图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第5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包含西周和东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王莽新朝9~23年)

东汉:25年~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隋朝:581~618年(581年建立;589年完成统一)

唐朝:618~907年

五代十国:907~979年

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年~1276年

元朝:1271年~1368年(1279年统一)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36年改后金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1840年鸦片战争;

1644~1840年为清前期;1840年~1912年为清后期;第5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公元前、公元公元元年

公元公元前公元1年公元2年公元前1年第5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世纪年代公元某世纪初:公元1年——9年;公元某世纪10年代:公元10年——19年;公元某世纪20年代:公元20年——29年;公元某世纪30年代:公元30年——39年;公元某世纪40年代:公元40年——49年;公元某世纪50年代:公元50年——59年;公元某世纪60年代:公元60年——69年;公元某世纪70年代:公元70年——79年;公元某世纪80年代:公元80年——89年;公元某世纪90年代:公元90年——99年第5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公元1年————100年公元1世纪

101年————200年2世纪

201年————300年3世纪

901年————1000年10世纪

1001年————1100年11世纪

1101年————120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