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付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付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付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付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付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付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理)己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其前n项和为Sn,若直线y=a1x+m与圆(x-2)2+y2=1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x+y+d=0对称,则Sn=A.

n2

B.-n2

C.2n-n2

D.n2-2n参考答案:C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1B1C1,∠ACB=90°,P为BC1上的动点,则CP+PA1的最小值为A. B. C.5 D.参考答案:C由题设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平面,故∠=90°,将二面角沿展开成平面图形,得四边形如图示,由此,要取得最小值,当且仅当三点共线,由题设知∠,由余弦定理得.

3.设中,角的对角边为,若,则边长等于(

)A.1

B.2

C.4

D.参考答案:B略4.某厂家生产甲、乙、丙三种不同类型的饮品?产量之比为2:3:4.为检验该厂家产品质量,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72的样本,则样本中乙类型饮品的数量为A.16 B.24 C.32 D.48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分层抽样各层在总体的比例与在样本的比例相同求解.【详解】因为分层抽样总体和各层的抽样比例相同,所以各层在总体的比例与在样本的比例相同,所以样本中乙类型饮品的数量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分层抽样,依据分层抽样总体和各层抽样比例相同.5.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i=1008,那么空白的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A.S<2014 B.S<2015 C.S<2016 D.S<2017参考答案:D【考点】程序框图.【分析】由框图给出的赋值,先执行一次运算i=i+1,然后判断得到的i的奇偶性,是奇数执行S=2*i+2,是偶数执行S=2*i+1,然后判断S的值是否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满足继续从i=i+1执行,不满足跳出循环,输出i的值.【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S=0,i=1,执行i=1+1=2,判断2是奇数不成立,执行S=2×2+1=5;判断框内条件成立,执行i=2+1=3,判断3是奇数成立,执行S=2×3+2=8;判断框内条件成立,执行i=3+1=4,判断4是奇数不成立,执行S=2×4+1=9;…观察规律可得:i=1008时,判断1008是奇数不成立,执行S=2×1008+1=2017,此时在判断时判断框中的条件应该不成立,输出i=1008.而此时的S的值是2017,故判断框中的条件应S<2017.故选:D.6.已知复数z满足=1+4i,则复数z的虚部为()A.﹣3 B.11 C.11i D.﹣11参考答案:A【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分析】由复数z满足=1+4i,得,再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复数z,则答案可求.【解答】解:由复数z满足=1+4i,得=,则复数z的虚部为:﹣3.故选:A.7.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则“a≤b”是“sinA≤sinB”的()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C.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略8.若(x++1)n的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之和为81,则分别在区间[0,π]和[0,]内任取两个实数x,y,满足y>sinx的概率为()A.1﹣ B.1﹣ C.1﹣ D.参考答案:B【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出对应事件对应的平面区域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令x=1,得到3n=81,解得n=4,∴0≤x≤π,0≤y≤1.作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时对应的面积S=π×1=π,满足y≥sinx的点构成区域的面积为:S=sinxdx=﹣cosx|=﹣cosπ+cos0=2,则满足y>sinx的概率为.9.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以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渐近线的一个交点为,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A.

B.

C.

D.

参考答案:C略10.已知集合,集合满足条件,若且,则

A.

B.

C. D.参考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复数的模是_______.参考答案:12.理:已知△的顶点、、,则△的内角的大小是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参考答案:13.已知幂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_________.参考答案:14.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满足4cos2﹣cos2(B+C)=,若a=2,则△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参考答案:【考点】HR:余弦定理;HP:正弦定理.【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结合已知条件等式,可得关于A的三角方程,从而可以求得A的大小,利用余弦定理及基本不等式,可求得bc,从而可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解答】(本题满分为10分)解:∵A+B+C=π,∴4cos2﹣cos2(B+C)=2(1+cosA)﹣cos2A=﹣2cos2A+2cosA+3=,∴2cos2A﹣2cosA+=0.

…(4分)∴cosA=.∵0<A<π,∴A=°.…(6分)∵a=2,由余弦定理可得:4=b2+c2﹣bc≥2bc﹣bc=bc,(当且仅当b=c=2,不等式等号成立).∴bc≤4.∴S△ABC=bcsinA≤×=.…(10分)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的考点是解三角形,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考查二倍角公式的运用,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知识点多,计算需要细心,属于中档题.15.设函数,观察:,,根据以上规律,由归纳推理可得:当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参考答案:【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分析】根据题意知AD∥BC,∴∠DAE就是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角,解三角形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连接DE,设AD=2易知AD∥BC,∴∠DAE就是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角,在△RtADE中,由于DE=,AD=2,可得AE=3∴cos∠DAE==,故答案为:.17.(5分)(2015?钦州模拟)在△ABC中,角A、B、C的对边长分别是a、b、c,若bcosC+(2a+c)cosB=0,则内角B的大小为.参考答案:【考点】:正弦定理;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专题】:计算题;三角函数的求值;解三角形.【分析】: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角,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化简整理,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B.解:由正弦定理,bcosC+(2a+c)cosB=0,即为sinBcosC+(2sinA+sinC)cosB=0,即(sinBcosC+sinCcosB)=﹣2sinAcosB,即sin(B+C)=﹣2sinAcosB,即有sinA=﹣2sinAcosB,则cosB=﹣,由于0<B<π,则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定理及运用,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椭圆的焦点且与椭圆交于P,Q两点,若。(1)求椭圆的方程;(2)圆相切且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O为坐标原点。若,求△OAB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略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PD⊥底面ABCD,∠ADC=90°,AD=2BC,Q为AD的中点,M为棱PC的中点.(Ⅰ)证明:PA∥平面BMQ;(Ⅱ)已知PD=DC=AD=2,求点P到平面BMQ的距离.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分析】(1)连结AC交BQ于N,连结MN,只要证明MN∥PA,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2)由(1)可知,PA∥平面BMQ,所以点P到平面BMQ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BMQ的距离.【解答】解:(1)连结AC交BQ于N,连结MN,因为∠ADC=90°,Q为AD的中点,所以N为AC的中点.…当M为PC的中点,即PM=MC时,MN为△PAC的中位线,故MN∥PA,又MN?平面BMQ,所以PA∥平面BMQ.…(2)由(1)可知,PA∥平面BMQ,所以点P到平面BMQ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BMQ的距离,所以VP﹣BMQ=VA﹣BMQ=VM﹣ABQ,取CD的中点K,连结MK,所以MK∥PD,,…又PD⊥底面ABCD,所以MK⊥底面ABCD.又,PD=CD=2,所以AQ=1,BQ=2,,…所以VP﹣BMQ=VA﹣BMQ=VM﹣ABQ=.,…则点P到平面BMQ的距离d=…20.设是矩阵的一个特征向量,求实数a的值.参考答案:【考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分析】利用特征向量的定义,建立方程,即可求实数a的值.【解答】解:设是矩阵M属于特征值λ的一个特征向量,则,…5分故解得…10分.2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1)求证:A1B∥平面ADC1;(2)若AB=AC,BC=AA1=2,求点A1到平面ADC1的距离.参考答案:【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连接A1C,交AC1于点E,连接DE,则DE∥A1B.由此能证明A1B∥平面ADC1.(Ⅱ)由(Ⅰ)知A1B∥平面ADC1,则点A1与B到与平面ADC1的距离相等,从则C到与平面ADC1的距离即为所求.【解答】(本小题满分12分)(Ⅰ)证明:连接A1C,交AC1于点E,则点E是A1C及AC1的中点.连接DE,则DE∥A1B.因为DE?平面ADC1,所以A1B∥平面ADC1.…(Ⅱ)解:由(Ⅰ)知A1B∥平面ADC1,则点A1与B到与平面ADC1的距离相等,又点D是BC的中点,点C与B到与平面ADC1的距离相等,则C到与平面ADC1的距离即为所求.…因为AB=AC,点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又AD⊥A1A,所以AD⊥平面BCC1B1,平面ADC1⊥平面BCC1B1.作于CF⊥DC1于F,则CF⊥平面ADC1,CF即为所求距离.…在Rt△DCC1中,CF==.所以A1到与平面ADC1的距离为.…【点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