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2分)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2.(2分)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A.无人机的“喊话”声是由警察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3.(2分)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前只需观察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不需要观察量程 B.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示数偏小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不需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4.(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5.(2分)在空间站外工作的航天员不能直接对话,他们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设备,其主要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电子设备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一些 D.空间站外是真空,真空无法传声6.(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5℃7.(2分)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在固定位置给小芳先后拍下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可判断()A.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 B.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 C.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 D.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8.(2分)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①用广播发布指令②利用倒车雷达判断车到障碍物的距离③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④敲打西瓜鉴别生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多选)9.(2分)如图所示,一款小度智能屏被放置在儿童房的书桌上,它可以和“小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播放动画片和音乐等,还具有模仿父母的声音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屏跟“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模仿父母的声音是模仿父母声音的音色 C.房间内适宜儿童生活的温度约为35℃ D.智能屏能够正确执行“主人”指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多选)10.(2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多选)11.(2分)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A.空气柱振动发声 B.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发生改变 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 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多选)12.(2分)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片的作用是确定终点的位置,使时间测量更精确 B.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测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偏大 C.测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以让小车从中点处松手滑到底端 D.想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加大,增大该斜面的倾角会达到目的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3.(2分)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14.(2分)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cm。15.(2分)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小明走在路上,他身旁的汽车正在鸣笛,说明汽车鸣笛的声音大;于是小明用手将耳朵堵住,他这样做是在处减弱噪声的干扰。16.(2分)《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战场上冲锋的士兵相对地面是的;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17.(2分)小彬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三次正确测量,所得结果分别是17.82cm、17.83cm、17.82cm,则测量结果应该记作,他这样处理(选填“能”或“不能”)避免误差。18.(2分)蜜蜂载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5秒振动150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人类(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19.(2分)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如果用(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与图中(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20.(2分)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如图所示是一款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火箭车,其速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这个速度比民航飞机要快的多,不过这车只是用来挑战极限的,是不可能上路的,可以通过的路程是m。21.(2分)如图是物体甲沿平直公路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另一物体乙与甲保持相对静止。请你根据题所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画出乙的v﹣t图象。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22.(7分)如图所示是港珠澳大桥,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海底隧道长6.7km,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1)正式开通后,一辆观光大巴以20m/s的速度行驶,求其通过大桥的时间。(2)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行驶在海底隧道内,已知车队长度为300m,求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时间。23.(7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6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24.(3分)如图所示,取8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从左至右将杯子排列在桌上;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个杯子,试一试,能不能用这套杯子演奏出简单的乐曲。25.(5分)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选填“能”或“不能”)传声。26.(6分)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填写下表中小车由甲至丙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0.2600.900时间t/s2平均速度v/(m/s)0.13(2)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4)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较(选“大”或“小”)。(5)若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会(选“偏大”或“偏小”)。27.(5分)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1)如图1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2)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3)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将下列六条叙述依次正确排序:。A.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液面以下一定深度C.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会儿,等示数稳定E.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F.读出温度计上的示数(4)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5)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目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抹28.(5分)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器材:墨水瓶、教科书、橡皮步骤:(1)将书水平放在课桌桌面上,墨水瓶和橡皮放在教科书上。(2)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相对于课桌是。(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若以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运动的。(4)在电视上看CBA比赛时。小明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2分)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如图所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A、以车窗为参照物,则硬币是静止的;B、以铁轨为参照物,则硬币是运动的;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则硬币是静止的;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则硬币是运动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2.(2分)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A.无人机的“喊话”声是由警察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无人机的“喊话”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错误;C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液、气中传播,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3.(2分)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前只需观察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不需要观察量程 B.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示数偏小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不需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分析】用实验用的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故A错误;B、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偏小;C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4.(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代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以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来比较速度大小;(2)由图可知经过6s,甲、乙各自通过的路程,二者之差就是甲在乙前面的距离;(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运动的,且已知甲、乙的速度大小,据此分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说明甲,在相同时间内,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由图可知经过6s甲=1.4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0.6m,则甲在乙前面的距离Δs=s甲﹣s乙=5.2m﹣0.8m=0.6m,故B错误;C、已知v甲>v乙,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已知v甲>v乙,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图象和参照物的理解,属于基础题,只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5.(2分)在空间站外工作的航天员不能直接对话,他们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设备,其主要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电子设备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一些 D.空间站外是真空,真空无法传声【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在空间站外工作的航天员不能直接对话,他们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设备,真空无法传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题。6.(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5℃【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可能等于,故B正确。故选:B。【点评】体温计内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缩口,由于水银的表面张力比较大,所以,水银柱在此处断开,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7.(2分)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在固定位置给小芳先后拍下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可判断()A.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 B.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 C.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 D.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结合图中人与景物的相对位置可做出判断。【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乙与图甲相比,因此,车是向西运动的;以车为参照物,小芳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只有A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要注意观察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最终做出判断。8.(2分)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①用广播发布指令②利用倒车雷达判断车到障碍物的距离③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④敲打西瓜鉴别生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解答】解:①用广播发布指令,利用声波传递信息;②利用倒车雷达判断车到障碍物的距离,利用声波传递信息;③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声波传递能量;④敲打西瓜鉴别生熟,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综合分析,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①②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多选)9.(2分)如图所示,一款小度智能屏被放置在儿童房的书桌上,它可以和“小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播放动画片和音乐等,还具有模仿父母的声音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屏跟“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模仿父母的声音是模仿父母声音的音色 C.房间内适宜儿童生活的温度约为35℃ D.智能屏能够正确执行“主人”指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2)人们通过音色能辨别发声体;(3)结合生活常识分析作答;(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智能屏跟“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人们通过音色能辨别发声体,故B正确;C、房间内适宜儿童生活的温度约为23℃;D、智能屏能够正确执行“主人”指令,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与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对温度的估测、声音信息,是一道综合题。(多选)10.(2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v=求出乙车的速度;(2)根据v=求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3)根据图象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4)在s﹣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当t乙=10s时s乙=10m,则v乙===1m/s,所以在0~6s内乙车的速度也是1m/s;B.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0m,0s~10s内甲===8m/s;C.由图象可知,t=10s时,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车在10s末相遇,甲车静止,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s﹣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白s﹣t图象中图线的含义是关键。(多选)11.(2分)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A.空气柱振动发声 B.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发生改变 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 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分析】(1)管乐是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2)音调跟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减小,物体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3)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解答】解:A、哨声是哨子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吹哨时,哨子内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音调发生改变;C、活塞不动,空气柱振动的振幅改变,故C错误;D、音色由哨子本身决定,都是空气柱振动发声,不能改变音色。故选:AB。【点评】通过一个探究小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色、响度和音调,要正确区分声音的特征,避免出错。(多选)12.(2分)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片的作用是确定终点的位置,使时间测量更精确 B.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测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偏大 C.测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以让小车从中点处松手滑到底端 D.想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加大,增大该斜面的倾角会达到目的【分析】(1)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斜面的坡度小一些。(3)明确测平均速度的正确操作,根据后半段路程起始速度不为0进行分析。(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解答】解:A、实验中在斜面的终点放置一个金属片,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B、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由v=得,故B错误;C、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中,所以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到底端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故C错误;D、斜面坡度越大,所以想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加大,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测量平均速度,考查对误差的分析、正确的操作过程及对平均速度定义的理解,难易程度适中。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3.(2分)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分析】温度计读数之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由图知,所以显示的是0℃以上的温度;乙温度计数字从左到右越来越小,所以显示的是3℃以下的温度。故答案为:18℃;﹣16℃。【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温度计的刻度规律是正确读数的关键。14.(2分)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乙,所测物块的长度为2.80cm。【分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体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解答】解: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乙刻度尺,4cm之间有10个小格,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估读为2.80cm。故答案为:乙;3.80。【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读数,对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其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15.(2分)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小明走在路上,他身旁的汽车正在鸣笛,说明汽车鸣笛的声音响度大;于是小明用手将耳朵堵住,他这样做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干扰。【分析】(1)声音的特性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1)汽车正在鸣笛,小明感觉很震耳,说明汽车鸣笛的声音响度大;(2)小明用手将耳朵堵住,他这样做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干扰。故答案为:响度;人耳。【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16.(2分)《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战场上冲锋的士兵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信息。【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解答】解:(1)战场上冲锋的士兵,以地面为参照物,士兵相对地面是运动的;(2)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故答案为:运动;信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运动和声音能传递信息,属于基础题。17.(2分)小彬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三次正确测量,所得结果分别是17.82cm、17.83cm、17.82cm,则测量结果应该记作17.82cm,他这样处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误差。【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解答】解:测量结果为:L=≈17.82cm,但不能避免误差。故答案为:17.82;不能。【点评】会计算长度测量中的平均值,知道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是解答的关键。18.(2分)蜜蜂载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5秒振动150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300Hz,人类能(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5s内振动了1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蜜蜂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1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故答案为:300Hz;能。【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19.(2分)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如果用能(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与图中甲(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解答】解:由图甲可知,两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由图乙可知,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则这一研究方法与图中甲相同。故答案为:能;甲。【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比较方法都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它们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这也正是我们后来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的原因。20.(2分)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如图所示是一款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火箭车,其速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h通过的路程为1600km,这个速度比民航飞机要快的多,不过这车只是用来挑战极限的,是不可能上路的,可以通过的路程是1.6×105m。【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公式s=vt得到路程。【解答】解:火箭车的速度为1600km/h表示1h通过的路程为1600km;因为v=,所以通过的路程为s=vt=1600km/h×6×5m。故答案为:1h通过的路程为1600km;2.6×105。【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21.(2分)如图是物体甲沿平直公路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另一物体乙与甲保持相对静止。请你根据题所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画出乙的v﹣t图象。【分析】s﹣t图象描述的是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m/s;另一物体乙与甲保持相对静止,即物体乙也是做速度大小为4m/s的匀速直线运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应学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22.(7分)如图所示是港珠澳大桥,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海底隧道长6.7km,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1)正式开通后,一辆观光大巴以20m/s的速度行驶,求其通过大桥的时间。(2)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行驶在海底隧道内,已知车队长度为300m,求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时间。【分析】(1)已知实际通车时车速和大桥全长,根据公式v=求出大巴通过大桥的时间;(2)该车队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该车队的长度,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该车队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的时间。【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大桥的长度s=55km=55000m,由v=,通过大桥的时间;t===2750s,(2)该车队的的速度v′=90km/h=25m/s,车队长度L车队=300m,L隧道=6.7km=6700m,该车队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行驶的路程:s′=L车队+L隧道=300m+6700m=7000m,该车队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的时间为:t′===280s。答:(1)通过大桥的时间为2750s;(2)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时间为280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车队通过隧道走的路程等于车队长加上隧道长。23.(7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6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分析】(1)知道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声音6s传播的路程,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路程之和的一半;(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与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车=72km/h=20m/s,由v=可知车=v车t=20m/s×6s=120m;(2)由v=可知声=v声t=340m/s×6s=2040m;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与高山的距离:s3=(s声+s车)=(2040m+120m)=1080m;(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s2=s6﹣s车=1080m﹣120m=960m。答:(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120m;(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1080m;(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960m。【点评】本题是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汽车行驶路程、声音传播的路程、汽车与高山的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24.(3分)如图所示,取8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从左至右将杯子排列在桌上;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个杯子,试一试,能不能用这套杯子演奏出简单的乐曲。【分析】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水量越少,杯子和水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发声体是杯子和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因此可以演奏出简单的乐曲。【点评】瓶子中装有水,敲瓶子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吹瓶口是瓶子内空气柱振动,敲瓶子和吹瓶口,振动物体不同,音调不同。25.(5分)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能量。(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等。(2)(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敲击音叉时,因此如图甲所示,通过溅起的水花来放大振动效果;(2)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3)如图丙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传出的声音越小,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故答案为:(1)振动;(2)能量;小;不能。【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要注意放大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26.(6分)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填写下表中小车由甲至丙所用的时间为6s;平均速度为0.15m/s。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0.2600.900时间t/s2平均速度v/(m/s)0.13(2)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v=。(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4)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较小(选“大”或“小”)。(5)若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选“偏大”或“偏小”)。【分析】(1)根据图示表的示数求出小车由甲至丙的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由甲至丙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是v=;(3)如果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物体速度越来越小,物体做减速运动;(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越快,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5)若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所记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判断出平均速度的偏差。【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小车由甲至丙所用的时间为:t甲丙=10s﹣4s=6s;小车由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v甲丙===2.15m/s;(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3)由图示可知小车由乙至丙所用的时间为:t乙丙=10s﹣6s=4s;小车由乙至丙的路程为:s乙丙=64.8cm;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v乙丙===16cm/s=7.16m/s>0.13m/s;所以从乙到丙的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速度,即全程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越快,时间不容易记录;(5)若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所记时间偏小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6s;8.15m/s;(3)变速直线;(5)偏大。【点评】本题是通过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