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6第6讲讲分子和原子概述概述适用学科初中化学适用年级初三适用区域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2.元素的概念和应用3.元素符号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2.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2.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难点微观思维的构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各种分子,它们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使用建议说明:本章最主要的是构建学生的微观思想,一定要从事例出发,培养孩子的感觉,一般建议10到15分钟左右为宜,建议如下: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2、拓展引出:氮气和氧气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知识讲解二、知识讲解知识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使用建议说明:本考点是学生构建微观思想的第一节,一定要深入浅出,最好能配合动画,举例一定要恰当。

分子原子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举例水(H2O)、

氢气(H2)铁(Fe)

、氦(He)、

汞(Hg)、金刚石相同点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质量.体积都非常小;③彼此间均有一定的间隔;④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⑤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不同点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构成分子的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互关系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注意:1、分子的特性解释(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一杯水+一块糖=?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都是分子间间隔变化造成的。分子的体积和大小变化我们不考虑。2、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2)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3)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见教材图:图3-5、3-6、3-7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结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知识点2知识点2元素使用建议说明:微观到宏观的转换,而且是新的知识,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借鉴同位素的知识,适当的讲一点原子的构成,这样便于孩子的理解。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师生互动]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学生回答]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讨论]下述化学反应中;(1)水氢气+氧气(2)硫+氧气二氧化硫(H2O)(H2)(O2)(S)(O2)(SO2)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回答]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见教材图3-13[小结]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元素原子概念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举例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小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宏观→物质→元素→组成微观→分子→原子→构成[过渡]了解了元素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元素的表示。“知识是无国界的”,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知识点知识点3元素符号使用建议说明:虽然不难,但一定要督促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记住。1、元素符号的来: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氧:O氢:H碳:C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铜:Cu钙:Ca氯:Cl[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2、元素符号读法[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CHCuCaNSNa(注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读成该字母的英文读法,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并加以强调)[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即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4.元素周期表简介见附录: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共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三、例题精析三、例题精析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例题1例题1“酒香不怕巷子深”,能闻到酒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是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虽然离得远,依然能够闻到酒的味道。例题2例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氢原子的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答案】D【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永不停息的运动,不论物质存在的状态;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水分子保持水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分子一定分裂发生改变。故选D。例题例题3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铝元素含量的是()A、1 B、2C、3 D、4【答案】C【解析】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氧、硅属于非金属元素,铝排在第三位。选项C符合题意。例题例题4干冰易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变大B、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不变【答案】B【解析】干冰的升华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化造成的。四、课堂运用四、课堂运用使用建议说明: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马上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基础基础1、(双选)某同学在电脑上绘制的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图3-42、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B、氧化铜C、空气D、二氧化碳3、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液氧,氧分子的主要变化是()A、分子间的间隔B、分子的质量C、分子的体积D、分子的性质【答案】1、AC 2、C 3、A 【解析】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从宏观角度理解为“一物”与“多物”;从微观角度来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含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本题各图直观地反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因此要从微观角度去认识。选项B、D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选项A是由不同种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C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2、过氧化氢、氧化铜、二氧化碳这三种纯净物都是由各自的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氧分子。3、由氧气变成液氧,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那么分子的质量、体积、性质都不变。加压时只是氧分子之间的间隔缩小。巩固巩固4、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约60mL水,向水中加入一小块糖块,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溶解后,液面与水平线哪一个高,并解释这一现象。5、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6、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请你再举出可以用这种观点解释的一个实例来。【答案】4、当糖块溶解后,液面降低;因为糖的粒子扩散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粒子间有间隔。5、D6、吸入空气的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因而气体容易被压缩。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后体积缩小;或工业上把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贮存在钢瓶中。【解析】4、分子间有间隔,体积不能相加。5、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因此此技术无法观察到原子核的内部结构。6、据题意,这是一个体积改变的问题,因而要从分子间隔角度来解释。气体中分子之间间隙大,所以空气容易压缩,水中水分子间间隙相对较小,难通过外力压缩。拔高拔高7、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氢气、氧气、水都是化合物8、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9、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D8、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9、(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2)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没有必要。实验一、实验二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三。【解析】7、此题要求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去分析宇宙飞船发动机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的过程。氢气和氧气混合并点燃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其微观过程是氢分子、氧分子裂解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在此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等都没有发生改变。8、从题给信息可分析出:①硫化氢气体与二氧化硫气体逐渐相互混合;②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和硫单质,即:硫化氢+二氧化硫→水+硫。所以分析出为什么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能逐渐混合,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即可解答本题。9、要明确探究实验的步骤,理解对比的目的。本题通过实验一说明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去。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1、分子有哪些性质?2、元素的概念3、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掌握好的同学可以适当的布置难度大一些的作业,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以基础题和巩固题目为主,但是一定要控制作业的数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一般不要超过5题,这样学生才能保证做题的质量。基础基础1、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氢原子 B、氧分子 C、氢分子 D、水分子3、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空气 B、纯净物 C、混合物 D、糖水【答案】1、B2、D3、B 巩固巩固4、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ALB、alC、aLD、Al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核外电子数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 C、CO2 D、SO28、下图是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利用此方法制取氧气为化学变化B、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C、在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改变D、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没有发生改变【答案】4、D5、C6、A7、A8、B拔高拔高9、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