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经验论文与案例分析.ppt_第1页
[小学教育]经验论文与案例分析.ppt_第2页
[小学教育]经验论文与案例分析.ppt_第3页
[小学教育]经验论文与案例分析.ppt_第4页
[小学教育]经验论文与案例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验论文与案例分析 教师教育智慧的挖掘,吴向东,广东省电教馆论文写作培训,论文类别,先做事,后码字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码出来的,一线教师的知识特征,优势 教学经验丰富 有丰富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同行交流日益广泛 弱势 教学理论有限 提炼观点能力受理论功底的影响 经验系统化不足,补充理论知识,珍尼埃利斯奥姆罗德著.龚少英主译.教育心理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常见问题时尚得没内涵愉快、成功、赏识 教育 三步,五环,最优 教学法拼凑他人观点 天下文章一大抄唯经验主义 理论靠边站,读书不多生搬硬套理论拉郎配,读书不透立论没争议无破就无所立,人云亦云,没涟漪,一、怎样

2、写案例,什么是案例,郑金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 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理查特( Richert, A.E.) :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 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如何进行案例分析,每个案例分析者必定有自己的理论视角, 因此分析者要受一定的理论观点的制约。 有利于看到自己分析思维的优势, 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理论分析的缺点。 从多个理论角度分析, 有利于更全面的认识案例的意义。,2.案例分析的程序,( 1) 拿到一个案例应该粗略的了解: 案例大概描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有

3、哪些人物出现? 大致发生的背景? 故事的冲突是什么? 我有类似的经历吗? ( 2) 对案例进行格式上的分析。案例的格式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标题、引言、故事背景、问题展开、反思与讨论、附录。通过对案例格式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案例的结构, 并从整体上把握, 做到心中有数。 ( 3) 确定案例的问题焦点。案例是为了充分展示问题而出现, 所以抓住案例的问题, 并分析出问题的独特点。,( 4) 确定案例的人物。将问题的焦点找到后, 说明事件的冲突也基本确定。把案例中的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案例中确定出来, 从而更详细地复原故事的整个情节, 为我们提供故事的完整图示。 ( 5) 每个人对案例都有自己的独

4、特看法, 就成了“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我们应该肯定每个人自己的独特认识, 毕竟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当然应该对不同的结论进行分析, 以便更深刻地认识他人的理解。 ( 6) 阅读参考专业人士的评论。通过专业人士的评论可以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当然也不要迷信专业人士的权威, 应该与他们保持对话关系, 在对话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什么简单的想法学生不接受基于数学理解的教学案例研究,问题提出 问题分析 问题改进 反思与建议,情境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情境创设与合作交流真的那么重要吗,引言:情境认知的观点 案例概况:围绕教案的描述 焦点分析:围绕“情境创设”

5、与“合作交流” 的师生访谈 评价总结:回答问题,基于QQ软件的小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交互分析研究 以农林下路小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为例,问题的提出 课程介绍与相关设计 数据采样与样本介绍 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论 全国一等奖案例,1.案例分析的要素,( 1) 理念目标要素。案例要选取有意义的事例, 其背后无形之“手”便是教育理念起主导作用。所以,案例构成要素之首是对案例体现的教育理念的多角度解读。 ( 2) 背景条件要素。要分析案例的背景, 因为行为是在一定时间背景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 ( 3) 事实过程要素。案例以教学叙事为主, 事实过程便成为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和指向对象。,1.案例分析的要素,(

6、4) 分析反思要素。案例要为教学研究用, 所以对教学叙事的反思分析是案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同样的故事, 我们往往可以从中做出不同程度的反思和评论, 所以, 分析反思的效果, 往往可以从根本上决定案例研究价值的大小。这无疑是案例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 5) 人物要素。案例作为典型故事, 必是人活动的描述, 因此必须把握人物的特点和人物的思考及行为, 从而揭示人在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并通过移情分析, 掌握他人活动原因。,3.案例分析的注意事项,案例分析不是完美的分析模式, 有优点也有缺点, 只有全面的认识案例分析的优缺点, 才能更好的运用案例分析。 第一, 在充分理解案例之前, 不要忙于下

7、结论。只当作一个普通的阅读者, 当我们深入理解后再进行相关分析。 第二, 案例分析的结论可能不相同。不同的老师对相同的案例可能有不同的分析, 因此案例分析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案例分析的作用是促使教师去反思问题, 同时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 案例分析不应就事论事。案例给出的是事件, 因为案例是为了更好的揭示事件背后的东西, 只有跳出事件本身, 才能更好地理解产生案例事件的真实原因, 从而提高教师自己教学的思考能力。 第四, 案例分析兼容并蓄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二、怎样写经验论文案例: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一)您是怎样发现问题的别人是在怎样做的?您觉得存在什么

8、问题?您有什么新的想法?,日常观察,文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新思考要引用已有的研究灵机一动拍脑袋,以为就是原创了,一、背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突飞猛进,网络、游戏、动画、音乐、视频短片和手机通信等越来越充斥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极强的数字文化。浸润其中的儿童成为了数字文化的原住民,由此相伴随而来的是儿童在数字文化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垃圾文化的不良影响,等等,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忧虑(曾燕波,2007),但数字文化的先进的、优秀的成分对儿童的正面影响却远未得到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儿童数字文化的发展滞后,学校和社会缺乏对此的正

9、面引导和积极营造;二是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最常采用的约束性与封闭性的道德教化方式因与自由、开放的数字文化格格不入而难有成效(张茂聪,王培峰,2007);三是中小学没能把儿童看成数字文化的创造主体儿童只是接受社会流行的数字文化而不是去创造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字亚文化。三方面的原因都阻碍了健康积极的儿童数字文化的生长,甚至儿童上网也难以有多少好的去处。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策,儿童数字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国策一致,而且会使我们培养的下一代更加适应未来的数字文化生活。目前,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信息化设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种适合儿童的简单易用的数字技术极其丰富,开设儿童数字文

10、化创作课程的条件已经具备。因而我们提出了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设想。,(二)您的立论是什么?依据是什么?经验与理论例: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提出:从作品到文化现象从经验到理论:文化表现生活,二、观念关于儿童数字文化的研究,主要热点反映在对儿童网络生活的讨论上,特别是网络沉迷、游戏成瘾等问题,但许多研究和讨论主要是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的,而对未成年的儿童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的心智模式缺乏深入理解。有学者精辟地指出:“我们成年人不是要改变网络,也不是要改变未成年人的心灵(心理),而是要为他们创建一种网络表现生活的方式文化表现生活的方式,让未成年人的心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并在网络文化生活中感

11、受到自己的存在”(张茂聪,王培峰,2007)。因此,我们认为,儿童数字文化的研究,需要在儿童“文化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去探索,创设儿童数字文化课程就成了这种探索的必需。,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为代表,他们提出了文化内化的观点,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化内化观(李艺,殷雅竹,2001)认为:“通过足够时间的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和对信息环境的接触,获得对信息环境中社会、伦理、文化的一般性了解和认识,个人的信息运动成为自然而然的需求,信息技术文化内化为个人的自然意识。”对比2007年发布的美国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第二版和1998年发布的第一版,不难看出,第一版强调技术的学习和技术工具的使用,

12、而第二版第一条就指出“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建构知识,利用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和方法。”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使得技术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化消融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活的一般基础。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与技术的学习相比,运用技术支持的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那种认为没有技术的系统学习就不可能有数字文化的创作活动的假设,在技术消融的时代将日益瓦解。,(三)您怎样去解决问题的?采取了什么方法措施?得到了什么结果?,三、设计通过对目前新的流行技术和软件的考察,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数字文化内容值得关注。一是数字艺术。技术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艺术从精英向草根的普适化的转变,人人都可以借助

13、技术的便利,用数字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人人都是艺术家”,呈现出了大规模业余化(massamateurization)(克莱舍基,2008)的趋势,比如网上流行的艺术与风光摄影、电脑绘画、Flash动画短片、视频短片等就是大规模业余化的结果,因为创作这些数字作品已经简单到人人都好像是专家的地步。很多老师在Windows的画笔上开展的儿童绘画创作活动就属此列。二是网络新文化。Web2.0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自由、开放、分享、协作和群体智慧等为核心的新文化,博客上的自由创作与交流,维基上的群体协作等是其代表。我们在博客上开展的故事接龙等就是一个群体协作的自由创作活动。由此,我们认为可以开展两方面的

14、数字文化课程研究和实验:一是数字艺术创作课程,二是网络协同共创课程。,我们在近几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创编和实践了一些数字文化课程单元,比如曾在2005年“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总结大会上引起关注的KidPix儿童数字作品创作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简单而又互动性强的儿童绘画和动画制作软件KidPix设计了许多动画性质的四格动漫作品和其他动漫作品;又比如在GoogleDocs上的多位学生一起协作创作幻灯片作品的活动等。在诸多类似的探索下,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超越工具”(王继华,2005)和借助Web2.0“向新型网络文化的教学转变”(王继华,2009)的观点,并在课程内容

15、的设计上提出了新的架构,在学术期刊和网络上引起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的一定关注和讨论(李艺,武健,张勤坚,2005)。四、案例详述:1.数字艺术创作课程:四格动漫2.网络协同共创课程:我的旅游,四、对结果的讨论、结论或结语1.用几个观点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2.当从研究结果确实得出了有重要价值的创新性结论 ,或者对相同论题的研究得出与别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时 ,应采用 “结论” 作标题;3.当未得出明确的研究结论 ,或结论已在 “结果与讨论” 中表述 ,而同时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概括性总结或进一步说明时 ,尤其是要表达作者的某些主观见解或看法时 ,用 “结语”作标题比较适宜。,五、结语:当今

16、信息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技术消融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的使用已经不再是障碍,相应地,文化内化观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也要由重技术的学习转向到运用技术的创新能力的培育上,培养儿童的数字文化素养比培养技术操作的能力更加重要。儿童是数字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思想不受羁绊,掌握技术快、运用能力强,往往为成人所不及,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合适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发掘和保护儿童这难得的创造禀赋。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正式基于这样的观念而提出来的,旨在让儿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思考,通过数字文化作品的创作来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的一类新型信息技术课程。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提出,为发展学生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和数字文

17、化素养,为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范式。,五、必须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1Netsforstudents2007DB/OL./Content/NavigationMenu/NETS/ForStudents/2007Standards/NETS_for_Students_2007.htm.2美克莱舍基著.胡泳,沈满琳译.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8-39.3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10):57-61.,修改: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力抓手,有力地促进学生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