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ppt_第1页
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ppt_第2页
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ppt_第3页
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ppt_第4页
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探析Exploring the Paradigm of Semantic Studies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杨 忠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Yang Zho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Y,1.引言 2.西方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简评 3.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探析 4.沃尔夫假说新解的启示 5. 功能语义分析举例 6.结束语,1.引言,自188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Michel Bral)提出语义学以来,语义研究经历了传统语义学和现代语义学发展阶段(贾彦德1999)。语言学语义研究已经显现出多种范式。系统

2、功能语言学对现代语义学发展做出了贡献,突出表现在纯理功能理论(Halliday1970)、连贯概念的提出(Hallliday 197-198) 阐述了客观主义语义观的缺失。他认为客观主义范式由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构成。其基本观点是:现实世界的结构可以用理论集合模拟;世界由客体、属性、关系构成,作为人的认识的理论集合与之对应。在他看来,经验主义语义范式的问题是:语词不直接与外部世界范畴对应,因为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可供对应的范畴。他以光的波长和颜色词为例证明这一观点。光的波长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颜色作为范畴则不然。颜色存在于人与世界的互动,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颜色范畴本身不是客观世界的“在”

3、,颜色范畴既是人认知的产物,又是群体共识,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从客观主义到经验现实主义语义观的转变是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的革新。认知语义学研究范式虽然包括了“人”, 但视角是个体而不是群体。人际意义仍未纳入语义学研究的范围,这一点我们在下文讨论。 就语义研究方法来说,过去的研究范式基本囿于内省法(introspection),这或许是必然的选择。Talmy (2003: 4-6) 指出,“任何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必须采集资料。例如,一个地质学家必须旅行跋涉到现场采集地质资料。同样,如果研究的领域是语义,那你必须到意义所在地去。意义就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去采集资料就必须内省。”内省的确可以解决语

4、义的“可及”问题,使研究者注意并明确研究对象。但是内省法本身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因为内省是研究者个体行为,他/她的思辨结果还需要以其它方法验证。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在语义观和方法方面都另有建树。,3.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探析,3.1建构主义语义观 Halliday 2003) 综述了各种观点之后提出了沃尔夫假说新解: (1) 不同语言使用的词汇概念体系不同; (2)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在“分子”语义层的意义表征各异; (3)在概念系统内,“分子”层面的意义可以分解为“原子”层面的意义; (4)从人类种系进化角度来理解,这些“原子”层面意义完全可能具有普遍性; (5)讲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使

5、用不同的“分子”层面合成意义系统和相同的“原子”层面意义系统; (6)人们在使用不同的“分子”层面概念系统进行思维和交流时,在很大程度上说,不存在人类心理共性;然而,他们是在“原子”层面意义基础上组合“分子”层面概念系统,因此,可以说有普遍的表征系统。 这一新解的基本观点是:文化通过语言影响思维;自然语言之间的词汇-语法差异背后是语义差异;自然语言的语义系统兼有民族性和普遍性i。新解对功能语义研究有以下启示:,启示之一,进行功能语义研究首选语义民族性为对象。既然语义普遍性和民族性都是客观存在,那么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差异只是研究视角的差异,无正、误之分,无优、劣之别。不同研究视角是互补关系。观

6、察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研究语义也同理。采用什么视角进行语义研究取决于研究目的。若为探求人类认知共性,自然以语义普遍性为研究对象。若为语言教学、翻译、词典编撰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则以语义民族性为研究对象。举一简单的例子为证,如果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或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不理解为什么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称black tea这样一个词义问题,哪一个视角的语义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答案呢?显然是后者。,启示之二,进行功能语义研究要融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研究方法。西方语言学的两种传统在认识论上分别属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方法上,前者重内省和定性分析, 后者重调查和定量分析。“经验主义和唯理论的对立,以不

7、同的形式,贯穿整个语言学史”(罗宾斯语,转引自梁茂成2010:92)。到了近代和现代,科学领域呈现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相互融合的趋势。在语言学领域,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与基于直觉的研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正如梁茂成(2010)所展望的,基于语料库的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成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启示之三,进行功能语义研究应重视语义系统和实例相结合的对比研究。对比分析语言之间的词汇系统差异可以揭示不同文化在范畴化方面的规律。精密度(delicacy)是功能语法基本范畴之一,指词汇-语法的详细程度。不同民族生存于不同地域环境,对世界的范畴化不完全相同,词汇语义系统必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常

8、常面对如何在译文中与原文保持详略程度一致,或者说保持精密度等值”(Halliday 2009: 18)。 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精密度差异常给语言学习者带来困难。英语与汉语词义范畴的精密度有显著差异,王逢鑫(2001)和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 Chapter 7) 从系统入手进行英汉语义对比;而陆国强(2008)则基于实例进行语义对比。着眼于系统的语义对比研究可发现范畴化的异同;从实例入手的语义对比可探索意义建构的规律。如能将系统和实例结合起来对比,或许会在语义对比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5. 功能语义分析-以精密度和语法隐喻为例,5.1 精密度 精密度(deli

9、cacy)是功能语法基本范畴之一,指词汇-语法的详细程度。不同语言中关于同一事物的词集往往不对应,反映语义系统的精密度差异。 “ Translators often face the problem of matching the degree of specificity found in the source text: in other words, of maintaining equivalence in delicacy”(Halliday2009:18). 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精密度差异常给语言学习者带来困难。 不同民族生存于不同地域环境,对世界的范畴化不完全相同,词汇语义系统必然

10、有这样那样的差异。 例1-物的次范畴 调羹(无下义词) spoon (table spoon soup spoon tea spoon dessertspoon)。 例2-物的构成划分 (meronymy) 树 -树根 树干 树枝 树叶 树冠 树皮 tree -roots trunk branch twig leaf bark,例3-关系的范畴化 uncle 伯父 叔叔 姑父 舅父 姨夫(1:5) aunt 姑母 伯母 婶婶 舅母 姨母(1:5) cousin 堂兄 堂弟 堂姐 堂妹 表兄 表弟 表姐 表妹(1:8) brother-in-law 大伯子 小叔子 姐夫 妹夫 内兄 内弟(1:6

11、) sister-in-law 嫂子 弟媳 大伯嫂 小婶子 大姑子 小姑子 大 姨子 小姨子(1:8) 例4-现象的范畴化 fog mist haze 雾 霾 例5-过程的范畴化 cut 切 剁 剪 割 裁 削 修 劈 砍 剌 刮,6.2 语法隐喻与语域 据Biber et al.(1998)统计,名词化 (典型的语法隐喻)在学术语篇中出现的频次为每百万词44,000词次,在口语语篇中出现的频次为每百万词11,300词次。王晋军(2003)通过定量的语料分析证明名词化在语篇中出现频率的高低与语篇类型的正式程度成正比。 我们考察了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一位农民代表的座谈对话以及总

12、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三农”部分的内容,前者为对话的口语语体,对话中总理话语的长度为618字,28个句子;后者为正式的书面语体,该部分长度为1340字,41个句子。这两段语料所涉及的话题基本相同。为考察概念隐喻在这两段语料中的运用情况,我们统计了其中名词化的出现频次,在口语对话语篇中名词化出现20处,平均1处/30.9字,1处/1.4句;而在书面报告语篇中,名词化共出现93处,平均约1处/14.4字,约1处/0.44句。,在口语对话语篇中,概念隐喻用的少,而语气隐喻用的多。例如,总理在说到,“过去收税费,农民把土地往小处说,现在领补贴,农民如实报,我不说往大处报”,接下来他问,“有没有这个现象

13、?”这里用疑问语气代替陈述语气,体现看法的可商讨性。 两个语篇的语场相同,而语旨和语式不同,其中不同的语法隐喻使用频率则不同。书面报告语篇多用名词化,体现报告的客观性、概括性、决断性。口语对话中少见名词化,多用一致式和情态隐喻,体现内容的具体和可商讨性,也体现了领导人的亲切和友善。(林正军 杨忠 2010),6. 结束语,本文概括了语义学原有研究范式及其缺失,探讨了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范式及其与形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区别。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的突出成就在于语篇语义研究,在于探究意义与语境的关系。本文提出,既然系统与文化语境紧密相关,实例(语篇)与情景语境对应,功能语义研究势必首选语义民族性为研究

14、视角,应倡导内省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词语精密度和语篇中的语法隐喻为例说明系统与实例结合的功能语义分析方法。每一种范式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新范式预示新突破。功能语言学为语义研究开辟了新视阈,语义学领域或许会“柳暗花明有又一村”。,参考文献 Biber, D. et al. 1998. Corpus Linguistics: Investigating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

15、unction A. In John Lyons ed.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C.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0: 140-165. Halliday, M. A. K. New ways of analyzing meaning: 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 A. In Martin Putz ed. Thirty Years of Linguistic Evolution C.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1992: 59-98. Halliday

16、,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 M. London: Arnold, 1994. Halliday, M. A. K. The Gloosy Gandoder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J.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009 (1): 17-26. Halliday, M. A. K &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Ha

17、lliday, 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 M. London: Cassell, 1999. Halliday, 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 First Step into the Theory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9.,Lakoff

18、,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7. Leech, G. Semantics (2nd ed.)M. Harmondworth: Penguin, 1981. Levinson, S. C. From outer to inner space: linguistic categories and non-linguistic thinking A. In Nuyts, J. & E. Pede

19、rson (Eds.) Language and Conceptualiza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3-45. Levinson, S. C. Spa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M.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Lyons, J. Semantics M.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Martin, J.R. & P. R.

20、 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Saeed, J. Semantics M. Oxford: Blackwell, 1997. Talmy, L. 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 M.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3. Taylor, J. Cognitive Grammar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Wierzbi

21、cka, A. Semantics: Primes and Universal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法 保罗利科. 活的隐喻 M (汪堂家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贾彦德. 汉语语义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李福印. 语义学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梁茂成.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与语料库语言学 J. 中国外语,2010 (4): 90-97. 林正军 杨忠 语法隐喻的语义关系和转级向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forthcoming),2010. 陆国强. 英汉概念结构对比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美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M (吾伦金、胡新和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王晋军,2003,名词化在语篇类型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第2期。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杨忠. 语言相对论与语义研究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