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滕州市龙阳中学七年级《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金色花》
-
资源ID:11363751
资源大小:4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 扫描成功!重扫
-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4滕州市龙阳中学七年级《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金色花》
课 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金色花 课 型:拓展阅读课 授课时间:10月30日-10月31日 作 者:邵明启 单 位:滕州市龙阳中学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拓展阅读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金色花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 给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 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体会诙谐幽默的语言的表现力 2、 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3、 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4、 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5、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教学难点: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 深情。 评价任务: 1进行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8个问题。 3诵读,深刻理解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了解哪些西方节日?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你 知道母亲节的由来吗?你们替妈妈过过母亲节吗? 怎么过的? 交流各自是怎样为妈妈过母亲节的。 引起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作好感情上的铺垫。 教师补充介绍:母亲节的由来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 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 星期天作为 法定的母亲节。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 以此流传下来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里柯克,加拿大作家、经济学家。 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在美国,他被 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屡( )次 筵( )席 繁衍( ) 折( )腾 点zhuì( ) 明mèi( ) 游guàng(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 决定过节准备过节意料之外的安排出现波折解决波折 游逛钓鱼晚归盛宴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我们全家为报答母亲成年累月的操劳,是怎样准备过母亲节的? 请假、为自己买帽子、领带等。 2、带母亲兜逛的计划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为母亲着想吗? 因为父亲想钓鱼,且买了新鱼杆。不是为母亲着想。 3、当车上只能坐5人时,我们都找了什么理由说自己留下不合适?你觉得 这些理由成立吗? 父亲说自己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且留在家里我们知道他 一定会闯祸;姐妹俩认为不展示一下新帽子未免太遗憾;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帮 不上忙。 4、母亲留下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可以安静的休息;二是准备午饭;三是避免着凉。 5、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庆祝母亲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 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梳理“我 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感受。 叙述性作品中细节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情感, 所以,在阅读时要求学生研究细节,能够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感 受母爱的伟大。 品味重点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6、母亲为什么说今天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眼里含泪说明什么? 母亲以家人的快乐,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她从没有让家人如此快乐过,所 以她很高兴、很激动,因此眼里含了泪水。 7、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母亲和我们各是怎样的人? 母亲:以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甘愿付出,做出牺牲的伟大母亲。 家人:虚伪、自私 8、这篇文章的语言是极富幽默的,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地找出幽默语句,体 会幽默对于文章描写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你的母亲是否也像文中的 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亲人, 我们要细心领悟亲情,学会感恩,我们不能只是享受,我们还得回报, 那么我们该怎样回报母亲,回报亲情呢?请学生自由谈谈。 提示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回报。 2、我最想给母亲说的话: 3、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 ,在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氛围中结束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本单元中最贴近学生实际,也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文中细 节是最能够打动人,也是最难编造的东西,所以,在阅读文章时,如果能够养 成捕捉细节,品味细节内涵的习惯,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所以,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的内涵是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的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各 个人物的心理,尤其是母亲的心理活动,通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形式使学生 领悟母亲的牺牲精神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里柯克的作品是以幽默见长的,本文 的幽默是通过母亲与父亲、孩子之间不断的对比表现的,这种对比使人在笑声 中领悟亲情的份量,更加感受到母爱的无以为报。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 己的精神世界。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 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 难问题”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和审美能力 。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文的能力 评价任务: 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5个问题。 3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 陶感情 4、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倾情回报母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 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吧。 二、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印度圣物,开金黄色碎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 园丁集 、 飞鸟集 、 吉檀迦利 。1913 年获得诺 贝 尔文学奖。 三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以便更好的理解课 文 匿( nì)笑 膝(x) 嗅(xiù) 祷(do)告 罗摩衍(yn)那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要学好诗歌,我们首先要朗读,下面请同 学们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散文诗向我们展示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的画面。 五、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相信大家还沉浸在孩子与妈妈的嬉戏中吧?刚才听课文录音,同学们感 觉读得怎么样?其实我们也能读好,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声表达。 (注意重音、 停顿、语气、语调、语速等) 同学们认为,这篇散文诗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读? 明确:感情基调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 的调皮。 2、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 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孩子的天真活泼) 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急切) “我不告诉你,妈妈。 ” (要读出孩子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 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爱怜和欣喜) 六、合作探究: 1、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 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 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看过孩子和妈妈的嬉戏,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说一说: 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 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位慈爱安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机灵调皮的孩子。 我读出了一个深爱妈妈的孩子。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3、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 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 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 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4、为什么孩子变成金色花,在高高的枝头与妈妈逗乐? 意在点出“ 金色花”是圣花,也是一朵爱之花,一朵母爱子、子爱母之花。 5、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 么口吻? “坏孩子”: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 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七、拓展提高: 正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 色花来回报妈妈,诗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浓浓的亲情。相信大家明白了这点后, 一定能将诗文朗读得更好。好,接下来,请大家倾注心中所有的感情,一起来 朗诵这首诗。 (播放音乐,学生齐诵诗文) 孩子变成金色花,给妈妈带去幸福。那么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 少呢?老师想来作一个调查。 (出示几个小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看来我们很多同学都比较了解妈妈,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默默接受母爱 的同时,也在无声地传达着自己对妈妈的感激。 今天老师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尽情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的机会。如果今天是 你妈妈的生日,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的神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 一样东西,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感谢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 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 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 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主旨都是相同的,都 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感激。要是你们妈妈就在现场,听到了你们这番动情的倾 诉,一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搜索一下你的记忆宝库,看看哪着诗或哪支歌 最能表达你对妈妈的情感,念一念或唱一唱。 八、当堂训练 1、 金色花的作者是_(国家)作家、诗人_(姓名) ,他 曾在 1913年获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 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_ 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的性格,也表现了 他(她)_的心愿。 6、第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 情,从而读出“语文味” ,创造诗意的课堂。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 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 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 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 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