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 资源ID:11439717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的 调查与思考 高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 年 2 月 24 日)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引领 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 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发展 壮大我市光伏产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特色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值得认真思考与研究。 一、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的光伏产业起始于 2003 年 10 月成立的江苏顺大 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 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快速提升,成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主 导产业之一,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一是产业集聚态势初步显现。我市是扬州乃至全省太阳 能光伏产业发源地和产业基地。随着我市光伏产业的快速发 展,为引导光伏产业整合资源、培育特色、集聚发展,2007 年 2 我市成立了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辖区总面积 203 平方公 里,产业园规划面积 100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 30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和 LED 照明等与光电项 目相关的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市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充 分发挥区域交通便捷、科技人才集聚、基础设施配套优势, 积极引导鼓励光伏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了以菱塘光电科技产 业园和市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市已 注册光伏产业相关企业 50 多家中,落户在菱塘光电科技产 业园区和市经济开发区的超过了 90%,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 显现。 二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自 2004 年以来,我市光伏产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健康迅速发展态势。至 2010 年底, 我市累计注册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 50 家,其中规模 以上光伏企业达 20 家,顺大半导体、顺大光伏、至上光电、 华尔光伏等一批光伏骨干企业已进入我市工业企业前 50 强, 规模以上光伏企业产值由 2008 年的 30.7 亿元一举跃升至 2010 年的 70.4 亿元,占全市“三新” 技 术产业产值的 68.3%。 三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自顺大公司诞生,我市光伏产 业破题以来,围绕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产业延伸,拉长增粗 产业链,迅速形成产业优势,特别是去年签约开工的 6000 吨 高纯硅项目有力弥补了我市光伏产业的“ 短腿” 。目前已基本 形成生产高纯度多晶硅拉制单晶硅、剖方(多晶铸锭) 3 切片电池片组件封装系统集成以及和该产 业相配套的太阳能玻璃、石英坩埚、石墨件生产及切割液砂 浆回收再利用等。同时,太阳能光伏在下游照明应用领域开 始与 LED 产业对接融合。目前,全市已有 500 多台拉晶炉形 成生产能力,具有年产多晶硅 1500 吨、单晶硅 4000 吨,硅 片 3 亿片,电池封装 200 兆瓦的生产能力。2010 年实际生产 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和太阳能电池分别达到 2450 吨、 14000 万片和 70 兆瓦,已经成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重要生产基 地。 四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链的完 善与扩展,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了一 批产业链补链、扩链项目,提升了产业发展质态,增强了产 业发展后劲。目前,除已建成投产光伏企业外,我市拟建和 在建的光伏重点项目共有 35 个,计划总投资达 126.25 亿元。 其中,总投资 60 亿元的江苏康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6000 吨/ 年高纯硅材料项目已经破土动工,计划用 10 个月时间完成 一期 3000 吨的工程建设。另外,还有投资 20 亿元的扬州华 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浇铸项目、投资 8 亿元的扬州华 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资 2 亿元高邮 市恒远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多晶硅浇铸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一批大体量项目的相继实施,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市太阳能光 伏产业乘势而上。 4 五是已集聚一批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 计,全市现有光伏产业从业人员 4269 人,其中技术人员 1298 人。一批人才在重点企业集聚,高新技术正逐步创造, 如顺大公司现有员工 1500 人,其中海归博士 3 名,硕士 15 名,外籍专家 18 名,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 158 名,创建了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的研发经费占公司销售收入的 5.3%, 公司拥有直径 210mm 硅单晶炉热系统 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制定了直径 210mm 硅单晶企业标准, “晶顺”商标荣获江苏省 名牌产品称号,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先后实施五项 国家及省专项项目。获得两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江苏省高 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两项,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 业,江苏省名牌产品,扬州市、高邮市科技创新一等奖荣誉 称号。 二、当前我市光伏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 问题和制约瓶颈。 一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由于受国际市场制约,多晶硅等原辅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幅 度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前,多晶硅 310-315 万元/吨,单晶硅 方棒 320 万元/吨,单 晶硅圆棒 360 万元/吨,单晶硅片 56-57 元/片,金融危机发生后,多晶硅降至 240 万元/吨,单晶硅方 棒降至 240 万元/吨, 单晶硅圆棒降至 250-260 万元/ 吨,单晶 5 硅片降至 45-46 元/ 片。目前多晶硅又降至 70 万元/ 吨,单晶 硅棒降至 100 多万元/吨,单晶硅片降至 20 元/片。虽然市场 开始呈现趋暖回升,但光伏产业终端市场大部分在国外,我 市光伏企业多建于近年,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还不强,加之欧 盟对光伏产业政策的调整,该产业仍具有不确定性潜在风险。 二是人才智力支撑不够。首先,缺乏高层次的企业家团 队。我市光伏企业大多是从其他产业转行而来,对光伏产业 的高端技术、市场前景缺乏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在引领企业 做大做强上,具有先天不足;二是缺乏高尖端的技术团队。近 年来,虽然引进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但还不能适应光伏产 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缺乏高素质的职工团队。光伏产业 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市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发展, 导致劳动力资源缺乏,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 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市级层面上还缺少检测技术服 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推广应用技术服务等公 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虽然,我 市光伏产业在开发区和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有了大规模 的集聚,随着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出现了分散布置、 低层次重复投资的苗头;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行业自律、行业 联盟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抗市 6 场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集团。 三、对策与建议 1、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产业集聚。 光伏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 一。而扬州及我市是国家、全省光伏产业发源地之一,是重 要的光伏产业基地。根据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 规划, “十二五 ”仅扬 州市就需要多晶硅 1.2 万吨,而目前实际 产能只有 2000 吨,因此在我市发展光伏产业不仅具有较好 基础和优势,更具有很大潜力和空间。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 推动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在招引项目上,要围绕 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产业链补链扩链项目下功夫,着力 引进与之相关联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背板、太阳能玻璃、 切割线、切割液、多晶硅铸锭坩埚及太阳能应用的下游产品 项目,如集成、转换系统等项目,对小项目、低层次项目要严 格控制。同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在人才、信息、资金、电 力、土地、运输等要素方面优先供给,特别是在下达节能降 耗指标时,要将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区分开来,少限电或不 限电,并在保证电力供应和电力设施配套上给予优先和支持。 要给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帮助申报进口设备抵扣税, 积极指导帮助企业让研发体系与项目建设同步,争取早日获 得上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牌子。对重点光伏企业业给予政策 倾斜,对有重大拉动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机制。 7 2、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着力打造高邮光电科技园。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专家分析,目前全国已有 28 个省 将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光伏 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种发展态势,势必引起光伏 产业新一轮“ 洗牌” ,光伏企 业的整合重 组势在必行。我市光 伏产业要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立于不败 之地,必须推进产业集聚。集聚发展有利于企业之间优势互 补、资源共享、组团作战,有利于企业攻克技术难关、降低经 营管理成本,有利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减少公共设施投 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此,在产业规划布局上,要整合开发 区和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的资源,以扬州市确定的“九大” 创 新载体为平台,努力打造“高邮光电科技园” 招牌,在开发区 和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集中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实施 “一园两核 ”发展战略。同 时,对其他乡镇 原则上不再布置光 伏产业项目,避免光伏产业遍地开花、布置分散,真正让高 邮光电科技园成为集聚发展的高地,加快发展的增长极,科 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区。 3、要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加快行业人才集聚。 一是要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争取将我市光伏创新平台建 设纳入扬州市“八区二园 ”九个创新载体建 设中,建设一流的 研发、检测、服务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 8 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行业内争取更多 的“ 话语权” ,并关注行 业技术进程、关注行情 变化,加强对风 险与规避风险的研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要运用好扬 州“ 绿扬 金 凤” 引才政策和我市人才 资金的杠杆作用,以 优惠 政策、优良环境、优厚待遇,筑巢引凤,帮助企业引进高端管 理和技术人才,建立起相对固定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 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既可以让高端人才扎根落户,也可以 让外地高端人才住、技分离,为我所用。三是要加强普通专 业技术人员培训。利用我市职校资源,设置与太阳能光伏产 业相关的专业,把新专业与新产业紧密结合,采用与重点企 业联办或单独办班形式,培养一批适合我市光伏产业发展需 要的专职人才。 4、要进一步健全行业联盟,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共沾、 风险共担行业自律机制。 随着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新一轮竞争不可避免。在市场 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必然的,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在光伏产业中拥有话语权,靠单打独斗是难操胜券的。我们 要遵循经济规律,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调控企业、行业的 发展,通过探索建立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建立起企业之间 沟通、协调、自律、自我服务的桥梁和纽带,统一指导企业的 劳动工资、统一发布价格市场信息、统一相关技术标准和操 作规程。同时,探索通过股权量化、品牌共享、分块核算等形 9 式,建立企业集团,实行要素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沾、风 险共担的运行机制。让我市光伏产业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 中壮大,在竞争中胜出,勇立潮头。 5、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创建,加大包装宣传力度。 我市光伏产业基础较好、优势明显,但在省内外与著名 公司、基地相比,知名度还不高,有不少人不知道高邮是全 省全国光伏产业发源地,是全省特色产业基地。为此,一方 面要依托我市已有太阳能光伏产业优势,积极加快产业上下 游联结,加大对产业链中的高端、断档、创新项目的包装推 介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另 一方面,要吃准国家产业政策,把握宣传的环节和要点,加 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发改、经信等多种渠道,争取 将我市列入全省光伏产业特色基地,创建全省光伏基地品牌。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本站会员(漫****)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