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型集团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七大”解决途径

    • 资源ID:11546951       资源大小:58.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型集团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七大”解决途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大型集团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七大” 解决途径 【摘 要】本文认为,在大型集 团提供公共物品不足时,可以尝试以下 “七大”途径“分割大型集团规模”、 “应用排他性的技术 ”、 “公私物品捆 绑提供”、 “应用成本抽回途径 ”、 “使用 成本分摊方法” 、 “实行可置信的惩罚 ”与 “通过社会影响因素 ”来解决或缓解。 中国论文网 /5/view-5635218.htm 【关键词】大型集团;公共物品 提供;解决途径 亚里士多德早在几千年前就曾经 说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 常是最少受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 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 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1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也曾说过“任 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除在分享由 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 力为共同利益做贡献,而只会选择作一 个搭便车者” 2 在大型集团提供公共物品或集体 物品时,当所有人都选择搭便车时,就 不会有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当有一部 分选择贡献,而另一部分人选择搭便车 时,公共物品的提供就有可能不足。也 就是说,当存在“ 搭便车”的条件下,公 共物品的提供就可能出现不足。那么, 如何解决或缓解大型集团公共物品提供 不足问题呢?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 题。 本文认为可以尝试以下 7 种途径 或方法: 1、分割大型集团规模 集团规模影响着集团成员对公共 物品的提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对此曼瑟尔奥尔森曾论述道 “规模是决定对个体利益自发、理性的 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 定性因素。比起大集团来,小集团能够 更好地增进其共同的利益。 ”3 “除非集团人数相当少,或者除 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手段,促 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 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 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4 按照集团成员人数的多寡与成员 间的差异化程度,奥尔森将集团分为三 类:小集团或特权集团、中间集团与大 集团(或潜在集团) 。 奥尔森认为小集团因其内部成员 差异化程度比较大,成员人数又比较少, 其中至少有一个成员从集团提供的公共 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到足以使它单独承 担提供公共物品的全部成本,因此,小 集团能够自发地供给公共物品。 小集团之所以可以自发地提供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体物品是因为: (1)当集团规模小时,每个集 团成员能够从他对集体物品的贡献中获 得的收益份额大于他为此而付出的努力 (成本) ,有时,即使他全部承担提供 集体物品所需的成本,他仍可从集体物 品中获益,就同是他购买私人物品一样, 他感觉值(或划算) ;如果集体物品没 有被生产出来每个成员遭受的损失也会 相对于大集团来说较为惨重; (2)当集团规模小时,成员之 间的交易成本(成员间的协商、沟通、 讨价还价成本)小,只需要花费很小的 交易成本,成员便可被组织起来; (3)当集团规模小时,成员间 的相互监督变得容易,监督成本降低, 没有对集体作贡献的成员易于被发现, 也易于遭到集体的惩罚; (4)成员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 不平等,对集体物品的兴趣不同或各成 员的实力不等。 在中间集团中,没有任何一个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员从公共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到足以使 他独立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全部成本, 然而集团成员的人数又不是多到像潜在 集团那样相互之间不知对方是否贡献信 息的程度。奥尔森认为中间集团是否会 自发地提供公共物品这点不确定。 在潜在集团中也是没有任何一个 成员从公共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到足以 使他独立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全部成本, 且,成员人数多到相互之间不知对方信 息的程度。一个成员帮助或不帮助提供 集体物品对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影响微弱。 大集团中的成员之所以不会自发 地采取行动去增进他们的共同利益,主 要原因: (1)当集团成员人数众多,每 个成员从集体物品中所获得的收益很少, 有时甚至还不足以弥补他为此而付出的 成本; (2)当成员人数众多,每个成 员发现自己得不偿失时,他们便没有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力去为集体物品的提供主动贡献,他们 便会选择作“ 搭便车” 者,而且,由于成 员数量众多,致使相互之间的监督,监 督彼此为集体物品的提供是否做出了贡 献的监督成本很高昂,监督变得很不容 易,当监督困难或匮乏之时,成员“搭 便车”的动机又会进一步强化,最终使 得潜在集团的提供集体物品的集体行动 因为“搭便车 ”问题的泛滥而难以进行。 针对大集团或潜在集团不会自发 地采取行动去增进集团的利益,奥尔森 提出可以给予成员有区别的、独享的 “选择性激励 ”来解决。 这种“ 选择性激励”可分为正的奖 励与负的惩罚(或强制) ;也可分为物 质的(或经济的金钱)与精神的(社会 的尊重、声誉、认可、友谊等) 。 通过以上的对奥尔森对集团规模 与集体物品提供的关系的分析及解决大 集团或潜在集团集体物品提供不足的方 法的介绍,我们不难受到启示: (1)可以通过分割或缩小集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规模来缓解集体物品(公共物品)提供 不足的问题; (2)可以通过在人数众多的大 集团中实行有区别的、仅为各个个体成 员所独享的“ 选择性激励”来缓解集体物 品(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问题。由于 “选择性激励 ”与下面将要论述的 “应用 排他性的技术” (“ 选择性排他 ”)有异 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故,我们将其 归入下面的“ 排他性技术”一小节中予以 详细论述。并且,在后面的“公私物品 捆绑提供” 一小节中,我们还将再 次提及且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因此, 在本小节中,我们仅附带提到为止,不 作为重点探讨。 2、应用排他性的技术 市场主体之所以愿意提供公共物 品是冲着利益来的,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使他们在提供公共物品时,首先要考虑 的是能否获利或有利可图。而他们要获 利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公共物品的“搭 便车”问题,而公共物品的“ 搭便车”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题,除了与个人因素(每个人道德品质、 个人修养) 、制度、排他性技术、经济 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公共物品自身的非 排他性有关。 公共物品自身的 非排他性使得众多的“ 搭便车 ”者的免费 使用使得私人供给者无利可图。如果能 够解决公共物品自身的非排他性问题, 进而解决公共物品的“ 搭便车 ”问题,私 人供给者的收益便可有所保障,公共物 品的供给不足问题便可有望得到缓解。 而要解决公共物品的排他性问题, 又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1)技术途 径;(2)制度途径。 (1)技术途径 通过技术来解决公共物品非排他 性,主要是通过排他性技术。 所谓排他性技术是指把产品每一 单位的消费区别开来或把消费产品的个 个消费者区别开来的技术。 关于私人可以通过排他性技术来 实现对某些公共物品供给的思想,戈尔 丁和德姆塞茨早就有过论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戈尔丁认为是物品的供给方式决 定着物品的公共性与否,而且物品供给 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物品的排他性技术与 人们偏好的多样性;一个物品被认为是 公共物品且不能由市场来提供,那是因 为排他的技术还没有产生或在技术上不 经济。 德姆塞茨认为若存在着排他性技 术,某些公共物品是可以由私人来提供 的,并且他还认为通过对同一公共物品 的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费用,即差别 收费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公共物 品的不同的消费偏好,而这是满足竞争 性均衡条件的。 在实践中,电视信号加密技术的 出现使得电视节目也能像私人物品一样 出售,只有付费才能收看节目,从而将 不付费者排斥在电视节目的享用之外, 使电视节目不再像以前一样以公共物品 的形式出现,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排他性 消费。 经济实用的水表的出现使得城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自来水的供给能够像供给私人物品一样 实现收费,从而在自来水的使用上将免 费搭车者排除在外,而这在将城市自来 水当作公共物品使用的以前是不可能做 到的。 在高速公路上通过 IC 电子卡收 费的方式(当然也有人工收费的) ,排 除不付费而使用者,保留付费者,就是 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的。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排他技术的 不断出现,将会有更多的公共物品转化 为私人物品。 (2)制度途径 所谓制度途径就是运用正式或非 正式的制度将免费“ 搭便车 ”者排除在外, 保留付费者,保证收益。 正式制度,如: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一种正式的由国家暴 力机器强制实施的制度安排。产权的强 制权使得产权中的收益权(产权是一个 包含有多种可分解的权利的权利束)能 够为产权持有者所排他性的独享。当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人通过产权的界定或流转等方式获得这 种产权后,他就相应地获得了产权中的 部分权利(或全部权利) ,这其中收益 权是必含其中的,否则产权便没有多大 价值,也便没有人愿意去接受这种产权 了。在产权收益权的激励下,私人便有 了提供公共物品的动力,以便使产权的 收益得以兑现,转化为现实的收益。政 府通常采用的公共物品特许经营权竞标、 国有资产的拍卖等方式其实就是将产权 中的部分权利或全部转让给私人,这其 中当然少不了产权中的收益权。 我们知道: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是一个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 一定的时期内,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总是被局限在一定的水平上。 任何一种物品都包含着多种属性, 不同的物品所含的属性数目不同,这些 不同的属性对技能各异、认知能力各异 的人们便构成了不同的用途。 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不同的理 性经济人,通常会根据具有多个属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具有多种用途的同一个物品中的一个或 几个属性或用途给自身所带来预期的净 价值或净收益,来判断整个物品的价值, 进而决定是否将其界定为私人物品或公 共物品。由于物品属性或用途的多样性, 加之不同的人的认知能力不同,使得不 同的人对物品的同一个属性或用途或几 个属性或用途给他们所带来的净价值的 判断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也就有可能 形成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物品是否是私人 或公共物品的争议,进而决定着对该物 品的产权是私人或公共的不同界定。这 种对同一个物品由于物品自身属性的多 样性与复杂性及人们自身认知能力的局 限与各异所出现的对其不同的产权界定 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从而使得对同一物品产权性质的界定 (公共产权或私人产权)呈现出因人各 异的相对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作为被某些人,甚至是多数人认 定为公共物品的物品,某个人或某些人 若是依据自身对该公共物品的一个或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个属性或用途的净收益或净价值的认知 将其判定为私人物品,那么它就会通过 以取得该物品的全部或部分产权的形式 (即公共或私人产权)来实现该公共物 品的某用途所潜藏的价值或收益。当然 这种私有产权的取得与运用需要国家的 认可与保护,从而实现公共物品在产权 制度上的转化,进而实现“搭便车” 者在 制度上的排他。 改革开放初期,某些具有公共产 权的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就是从制 度上实现排他的极好例子,排除那些在 大锅饭中滥竽充数者(人或企业) 。 另外,经济学上的哈丁的“公地 悲剧”就完全可以走产权私有化的道路, 将公共草场的产权界定给私人所有。作 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为了产权中的收益权的最大化,为了维 护自身利益,就会想方设法排除对草场 的免费使用者或“ 搭便车”者。这样通过 不同产权制度的安排来限制人们对公共 草场的过度使用,从避免“公地悲剧” 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发生。 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认为,可以通 过将以上两个解决公共物品的排他性问 题的途径截然分开来讨论,但是,在实 际生活的运用中,这两个途径是混合、 交融在一起的,我们分开也只是为理论 上的分析提供方便。不管怎样,通过上 述的理论分析与应用实践举例,我们至 少已经知道:应用排他性的技术来解决 或缓解大型集团公共物品提供不足是一 种思路或途径或方法。 3、公私物品“ 捆绑 ”提供 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捆绑或搭 配在一起提供,使公共物品以促进私人 物品价值实现的形式来完成自身的生产 或提供活动。关于以公共物品与私人物 品捆绑或搭配的形式来实现公共物品的 生产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奥尔森曾有过论 证。 奥尔森的副产品理论认为将享用 某种公共物品的副产品与享用这种公共 物品搭配在一起,只有在购买了这种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共物品之后,才能够享用与这种公共物 品搭配在一起的副产品,通过副产品的 排他性享用来促进与之相关的公共物品 的生产或提供。这里的“ 副产品 ”其实质 是具有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奥 尔森在解决潜在集团提供集体物品(或 公共物品)困境时,提出通过选择实施 “选择性激励 ”来促进集团成员为集团做 贡献,促进集团(体)物品的提供。这 里的“选择性激励 ”就是对集团成员区别 对待,给予集团成员具有排他性的独享 的利益,从而激励每个集团成员为集体 物品的提供做贡献。这里的“选择性激 励”其实就是具有排他性的、独享的私 人物品。通过给集团成员提供“选择性 激励”来促进集团(体)物品的提供, 其实就是将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私人物品 的提供搭配在一起来实现公共物品有效 提供的目的。 在实践中,通过公共物品与私人 物品的搭配来促进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的例子并不鲜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德姆塞茨曾举了一个电视或广播 节目与广告相搭配提供的例子。电视台 或广播台通过将给公众提供电视或广播 的节目与给厂商做广告相搭配,从而解 决电视或广播节目的公共收费问题。 不仅可以将电视节目与厂商做广 告搭配在一起,我们还可以将电视节目 与电视机搭配提供来促进电视节目的提 供。因为,只有当作为私人物品的电视 机与作为公共物品的电视节目相结合时, 实际的消费行为才能发生。 基于这样的启示,一些大的商超 通过为顾客提供免费的公共物品,如: 停车场,来吸引顾客,从而促进产品的 销售;一些房地产商通过在小区设置小 型公园、美化环境来吸引住户。这些都 是通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混搭,在 促进私人物品价值实现与提升的同时, 从而促进公共物品提供的典型例子。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举例, 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公共物品 与私人物品的“ 捆绑” 提供,来解决或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解大型集团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是 可以尝试的。 4、应用成本抽回途径 当在大型集团提供公共物品时, 若公共物品的供给未达到一定的标准 (数量)时,可以允许供给者抽回其供 给或供给成本。通过这种途径或机制设 计可以使供给者在公共物品的供给达到 某一标准时可以从中获益,即使是未达 到一定标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从而 减少搭便车者,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 平,解决或缓解大型集团公共物品供给 不足问题。 5、使用成本分摊方法 当在大型集团提供公共物品时, 通过对从公共物品中获得了收益,但却 未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做出贡献的人公平 地分摊一定的成本,从而保证公共物品 的供给水平,解决或缓解大型集团公共 物品供给不足问题。 6、实行可置信的惩罚 博弈论中的“ 可置信性威胁 ”告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我们,由于“ 可置信性威胁 ”的存在,被 实施者很有可能会出现或采取实施者所 期望的行动(为) 。但博弈论也告诉我 们,要想使这种威胁具有“可置信性” 就 必须为这种威胁付出成本,有时甚至是 很大的成本。 受以上理论观点的启示,笔者认 为,在解决或缓解大型集团提供公共物 品不足时,可以尝试通过对“搭便车” 者 进行惩罚来迫使“ 搭便车”者为他所享用 的公共物品进行买单。即便是实行这种 惩罚的成本很高昂,且,并不能给实施 惩罚者带来任何眼前的物质回报,也要 实施这种惩罚,并且使这种惩罚具有 “可置信性”,其结果是“搭便车”者由于 惩罚的存在且实施惩罚的“可置信性” 很 高,慑于这种惩罚的威胁与规避这种惩 罚的心理, “搭便车 ”者很可能会选择实 施惩罚者所期望的行为,为自己的享用 付费。 7、通过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学和心理学认为,利他主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和社会规范的存在能够改善公共物品的 供给不足的问题。 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 成果表明:人是有学习能力的,人们会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调整自身的行为, 但同时也承认:这种学习能力在不同的 人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或有差异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存在着多次重复 博弈的人群中,人们可能会根据以往的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给自身所带来的损害 或根据自身或别人没有对集体的公共物 品做贡献从而受到大家给予的在经济或 精神上的制裁的经验教训,可能会调整 自身在现在或以后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 中行为,由原来的不贡献转为贡献或由 原来的少贡献变为多贡献,也就是说, 人的学习能力会使人们在公共物品的供 给过程中态度与行为发生转变。 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 还发现:人群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熟 悉与否会影响各个成员对公共物品的贡 献。当人群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熟悉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社群成员会倾向于多贡献;当人群中各 个成员之间彼此相互陌生时,社群成员 会倾向于少贡献,从而使得社群的公共 物品的提供,随着其成员之间彼此熟悉 程度的强弱或高低而呈现出很大的波动 性。 以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与实 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大 型集团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的解决或 缓解也是有启发意义的:大型集团可以 通过对其成员利他精神的培养、良好奉 献行为的学习与塑造、成员彼此之间增 加熟识度的相互的沟通交流等途径,来 解决或缓解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问 题。 谈到通过社会影响因素来解决或 缓解大型集团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 有以下两个效应“ 社会从众效应 ”与 “社会声誉效应 ”,不可避之不提。 (1)社会从众效应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群(社 会群体)中,社群中其他人的行为会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每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决 定性的。而现实中每个人的行为又极易 受到其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出现所谓 的“从众效应 ”。 这种社会从众效应有利也有弊。 就社会成员自愿供给公共物品而言,当 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贡献,而 少数原本不愿贡献者也可能会受到大多 数人的影响而选择贡献。当然这种从众 并不全是纯粹的盲目行为,也有一定的 理性选择包含其中,因为少数不愿贡献 者如果选择不贡献,那么他们会因为声 誉受损而失去未来潜在的合作机会从而 损失更大,同时,还会因为别人的道德 谴责或无形的鄙视而使自身担负起重大 的心理成本,特别是在社会成员彼此间 熟悉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以上是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选择贡献时, 少数人可能的行为,相反的情况是,当 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选择不贡献时,那 么少数不愿贡献者就更可能没有动机去 选择贡献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社会从众效应的利弊也给了我们 以启示:政府或社会应因势利导构建一 种良好的社会奉献文化,从而使更多的 人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选择遵从 大众贡献的选择。对于大型集团而言, 也应如此行事,以便提高组织的公共物 品供给水平,缓解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2)社会声誉效应 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虚荣心, 这种虚荣心表现在人们对自身声誉(或 荣誉)的或明或暗的关切,在乎别人对 自身的评价,在乎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 形象。人们会通过一定的行动来树立自 身在一个社群中的良好形象以博得(或 赢得)一个良好的声誉。有时这种行为 是刻意或有意为之的。这种现象被称为 社会声誉效应。 人们关切自身的社会声誉或名声 的现象也为我们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水 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如果一个社群能够给自愿提供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共物品者以明显的大的声誉收益,那么 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将因其社群自愿供 给的可能性加大而提高,如:社群可能 以张榜、立碑等形式来表彰与宣扬人们 的贡献,以此来刺激人们对公共物品的 贡献。对于大型集团而言,也不妨一试。 【

    注意事项

    本文(大型集团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七大”解决途径)为本站会员(月****)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