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Tag内容描述:<p>1、2007年全国十八套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一、全国1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p><p>2、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目 录 全国卷I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全国卷II 唐 王维 新晴野望 北京卷 诗经芣苢 上海卷 苏轼 阮郎归初夏 天津卷 明 高启 黄氏延绿轩 重庆卷 宋 苏轼 海棠 与 唐 白居易 惜牡丹花 湖北卷。</p><p>3、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p><p>4、2009年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专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1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 诗中的 系 和 啼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 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 并使主客移位 巧妙而含。</p><p>5、中国古典戏曲教学和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 上虞中学 孙蔓红 摘要 诗歌鉴赏题 一般都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 语言 结构 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等方面 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 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考察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 而选。</p><p>6、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 【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p><p>7、2013 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案:鉴赏诗歌形象 2013 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案:鉴赏诗歌形象 考试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人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 人公 景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p><p>8、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2014、2015、2016年考纲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p><p>9、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 【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p><p>10、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 1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 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思妇闺情诗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 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 哲理诗及其他 2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p><p>11、考点12 古代诗歌鉴赏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思 远 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与情的角度思考。开头写景既点。</p><p>12、2011高考题组,诗歌鉴赏 形象,【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3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5分),【参考答案】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p><p>13、揭秘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规律 盘点 2014年高考考什么 命题规律 一 两大考点依旧地位难撼 各省语文学科 考试说明 关于诗歌鉴赏部分的表述主要有 一是鉴赏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但在诗歌鉴赏命题实际中 思想情感 和 表达技巧 一直是两大高频考点 在2014年的十几套高考诗歌鉴赏题中 思想情感 和 表达技巧 两大考点依旧 高唱主旋律 据统计 直接以 思想情感。</p><p>14、更多精彩请加824135830请告诉你的姓名&省份&文理&学校.谢谢更多精彩请加61955377请告诉你的姓名&大学名称&专业.谢谢12007-2012新课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品析校对:李炳璋(原名李东升)-全国唯一一位曾经连续三年命中过高考试题中理科和文科一些试题的人一、历年考点0708091011128句意意象和意境意境词语和意境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9意象和意境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和主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句意理解二、诗歌命题的特点:1.在语料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0712年古代诗歌所选体裁:律诗:2;绝句:1;宋词。</p><p>15、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6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鉴赏术语)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鉴赏术语)一、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p><p>16、2007-2016年山东省高考历年真题汇编 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2007)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 “马后。</p><p>17、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 大纲版 详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 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 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 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 二不与君同 注 修睦 晚唐诗人。</p><p>18、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掌握诗歌鉴赏术语 中国是诗的王国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 唐诗 宋词 元曲 历代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沉积而养成的 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也就在情理之中 鉴赏诗歌 当然就要了解一系列的鉴赏术语 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准确把握 一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 又称 古风 今体诗 又。</p><p>19、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学目标 1 把握咏史怀古诗鉴赏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 了解咏史怀古诗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 结合具体作品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