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版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生通过本节教科书的学习。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3新版西师大版Tag内容描述:<p>1、开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会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智力大闯关,6个十是( ),50里面有( )个十。 3个十是( ),40里面有( )个十。 7个十是( ),80里面有( )个十。 10个十是( ),90里面有( )个十。,60,5,30,4,70,8,100,9,2+3=( ) 4+5=( ) 6+2=( ) 9-5=( ) 6-5=( ) 7。</p><p>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二、电脑演示: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三、探究新知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p><p>3、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例2,课堂活动,练习三第610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体会分数问题的分析方法在解决百分数问题中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生活价值。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复习教师小黑。</p><p>4、问题解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四15题。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方法。2能够灵活地采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较复杂的“和(差)倍”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p><p>5、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能力教学点: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说明。德育教学点: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事物图片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师出示例1主题图。1、逐一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并通过他们的对话的情景。 2、告诉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并将小汽车的行驶情况列成表。每时行驶(km)60行。</p><p>6、面积教学内容面积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能力教学点: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德育教学点:经历认识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展示台 、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学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自主探索学习探索新知1、认识面积 认识周围物体和表面 我们能看得见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全班交流。 你能看到这些面的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抽生回答,全班交流。生:我摸了摸,发现它们的面。</p><p>7、探索规律教科书分析:“探索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本小节教科书安排了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四。例1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规律。考虑到仅用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学生会感到较抽象,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科书通过用现实情境引入问题,然后填写表格,列出除法算式等一系列的活动,从借助实际背景感受规律(每筐装的个数一样多。</p><p>8、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实际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2. 能力目标: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3.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自学。预习提示:1. 观察20页例1,你是怎样算出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的?2. 观察21页例2,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算出饮料的听数?教学过。</p><p>9、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科书分析: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在本节教科书中安排了3个例题、3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四,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内容。它既是两位数乘法知识的巩固,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节教科书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并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学生通过本节教科书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成功。</p><p>10、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2.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方法。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激趣引入1.教师播放夏令营外出活动的录像。问: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排队上车)2.在生活中这样的排队现象里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p><p>11、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运用除法和其他所学知识解决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2. 能力目标:通过例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和想法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肯定很惊讶!今天怎么老师换了,首先老师先自我介绍,老师来自胜利小学,名叫朱应,你们就叫我朱老师就行,今天朱老师有幸走进你们的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老师知道。</p><p>12、估算【教学目标】1.能结合现实情景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及方法。2.在经历估算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体会估算的现实意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科技活动感兴趣吗?教师:神舟五号让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骄人成绩博得了满堂彩。大家想到科技馆去了解一下有关科技方面的。</p><p>13、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理所学单元知识的方法。2.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感受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整理1、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2、 请学说回忆所学知识。3、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4、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缤纷办事古各小结内容。5、 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估算方法。1、 学生会议整理本单元内容。2、 在全班交流。3、 学生分别举例说明。。</p><p>14、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2.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cm2dm2m2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3.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展示台 米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m2和m2的正方形。学具直尺铅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习引入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吗?哪什么是面积呢?复习面积的定义,抽生回答面积的含义。操作实践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1.感知cm2()做一做。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p><p>15、对称现象教学内容对称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物体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怎样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教具准备例题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森林里去看看好吗?课件展示:美丽的森林里,很多动物,动物身上有许多对称的图案。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森林。</p><p>1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发现数的运算中的简单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探索发现能力,获得对数学的更深入理解。3. 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预习提示:1例1中,当每筐篮球装的个数一样多时,篮球的总个数改变了,装的筐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2仔细阅读例2,从图中第3个扇形上的数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教学过程。</p><p>17、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2.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教具准备:flash课件,实物图形。学具准备: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看一看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水口镇的王老师。听说石宝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是最棒的,大家能不能把最棒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老师带回水口去呢?好,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森。</p><p>18、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教具、学具准备】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p><p>19、探索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2能利用探索出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理解“扩大”和“缩小”的意思教师:5扩大3倍用算式表示是:53。20缩小4倍用算式表示是:204。6扩大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15扩大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