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1.让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的复习。让学生掌握运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
八年级数学上册学案Tag内容描述:<p>1、1 课题:定理与证明课题:定理与证明 【学习目标】 1 1了解公理、定理、证明的内涵,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2 2经历探索证明的过程,弄清证明的基本方法以及书写格式,体会演绎推理的意义 【学习重点】 掌握推理方法 【学习难点】 培养演绎推理意识 行为提示: 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 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区分定义、基本事实(公理)和定理 说明: 注意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灵活运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p><p>2、课题:坐标系中的轴对称课题:坐标系中的轴对称 【学习目标】 1 1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2 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图形坐标变化规律的运用 行为提示: 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 求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坐标问题时,必须熟记关于x、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关系,可用口诀巧 记:横轴横不变,纵轴纵不变 行为提示: 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p><p>3、分式方程应用(6) 一学习目标: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进行方法总结。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学习重点:实际生活中分式方程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三学习难点:将复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进行归纳总结四、温故知新: 1.解方程 2.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 ;(2) (3)解所列方。</p><p>4、分式方程应用(5) 一学习目标: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学习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三、学习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四、 温故知新1、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是什么?2、完成第4题。五、例题讲解:(自主探究)分析:这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它的问题是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这与过去直接问甲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或乙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p><p>5、11.2.1 三角形的内角一、新课导入1、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2、1平角=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三 、研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活动1、自主探究在事先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如图1),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看看得到什么结果。 (图1) (图2)活动2、议一议从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p><p>6、第2课时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教材P152153,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2类比一般方程,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自学反馈重庆市政府打算把一块荒地建成公园,动用了一台甲型挖土机,4天挖完了这块地的一半。</p><p>7、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 单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学习过程第一环节 复习怎样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想一想一次函数具有什么性质?在一次函数中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直线交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三象限;当时,直线交轴于负半轴,必过一、三、四象限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直线交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四象限;当时,直线交轴于负半轴,必过二、三、四象限.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且讨论了、的正负对图象的影响通过对上节。</p><p>8、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感知)二、合作探究(理解)阅读教材P181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 外角的特征有三:(1)顶点在 上(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 2、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由此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1) (2)。</p><p>9、课题命题【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能把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会用举例法或画图法等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些简单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对顶角的性质和定义;3直角的概念和判定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p><p>10、2.2 平方根第2课时 平方根学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 开平方的概念.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学习重点: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难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学习过程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3的平方等于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___.的平方等于 ,那么 的算。</p><p>11、第十二章 分 式12.1 分式第1课时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2.知道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方式值为0的条件.3.能够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学习重点:会求分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学习难点:求分式值为零时,字母的取值.自主学习一、 知识链接1. 用代数式填空:(1)一项工程,甲施工队5天可以完成.甲施工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______,三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如果乙施工队a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那么乙施工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b(b<a)天完成的工程量。</p><p>12、课题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通过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面积求解,能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3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学习难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方法:1.利用网格求出各边的长;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p><p>13、第2课时命题的证明【学习目标】1理解公理和定理的意义,并能对公理与定理加以区别2理解证明命题的思路、书写的格式,能对推理论证有初步的认识【学习重点】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学习难点】探索命题证明的思路及思维方向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知道,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那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用以前学过的观察、实验、验证特例等方法来证明可靠吗?能不能根据已经知道的真命题证实呢?那已经知道。</p><p>14、课题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在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提高建模能力,进一步深化对构造法和代数式法的理解,强化建模思想;3培养从空间到平面的想象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和解决简单的路径问题【学习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知识。</p><p>15、课题: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学习目标】1理解“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经历探究“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索【学习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习难点】如何进行推理分析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用ASA解决问题,注意公共角对顶点的隐含条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什么是边角边定理?答: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p><p>16、第1课时 平方根(1) 主备:赵吾桥 赵巨才 王治国学习目标:1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表示。2会求一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学习重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预习案一, 知识准备1,什么叫乘方? 2,=- =- =-二,教材助读 认真学习课本2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中被开方数a的范围怎样。0的算术平方根的意义。2完成例1,注意例1的书写格式。3学习例3的内容,注意与7是怎样比较的。三,预习自测1、一般地,如果一个________的平方等于a,即2x=a,那么这个______叫做a的_________a的算术平方根记。</p><p>17、第二章课题第二章 回顾思考主备审阅八年级数学组时间课型复 习授课教师教师寄语: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一、无理数:_____________小数叫做无理数,实数: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实数.1.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 B. C. D.错2. 下列各数:, 0,0.2,0.30003,1中无理数个数为 ( )A2 个B3 个C4 个D5 个二、实数的分类: 3. 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7, 0.32, ,0,0.1010010001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负实数集合。</p><p>18、4.1平方根(1)【学习目标】基本目标: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提高目标: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教学重难点】重点:数的平方根的概念,会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难点:对平方根的意义的理解。【预习导航】读一读:阅读课本P9495想一想:1 观察P94图41,由勾股定理可知:,则存在吗?_______。2思考下列问题若,则 ; 若,则 ;若,则 ; 若, 则 ;3若,则满足条件的的值有几个?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若呢?若呢?4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根据。</p><p>19、4.1平方根(2)【学习目标】基本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提高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难点: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预习导航】1.49的平方根是_____,正平方根是____; 0的平方根是_____,9的负平方根是________2.求下列各数的正平方根: (1)0.16; (2) (3)0.043.(1)你能计算边长为1的正方。</p><p>20、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的复习,让学生掌握运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2、通过对图形的剖析,培养学生观察、识别的能力以及概括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复杂的几何推理和计算。【预习导航】1.如图1,点A在OC上,点B在OD上,AD与BC相交于点E,且OADOBC,(1) 若O=70,C=25, 则AEB= ;(2) 若OA=3cm,OD=5cm, 则AC= cm;2.如图2,已知AC=BD,要使ABC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 (填一个即可)图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