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认识过程。认识世界&#160。实践观、认识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Tag内容描述:<p>1、高考资源网 专题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 、条件性 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考点诠释: 1、实践的基本知识: (1)基本内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 A、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 的活动。 B、实践既不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也不是改造 主观世界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是人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实践的手段是凭借工具和技术。</p><p>2、专题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案】【知识与技能】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技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读书法、经典例题分析法和知识点构建网络【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在社会焦点问题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指导自己的实践。</p><p>3、规范解题系列(七)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30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宣布,“嫦娥”三 号将于2013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 二期的关键任务,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 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等关键技术,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嫦娥” 三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有一部“中华牌”月球车,实现月球表 面探测。“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 创新、自强不息。</p><p>4、专题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案】【知识与技能】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技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读书法、经典例题分析法和知识点构建网络【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在社会焦点问题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指导自己的实践。</p><p>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及应用,(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认识论,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p><p>6、专题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命题规律2019年高考必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把脉高考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高频考点:本专题命题点较多,主要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认识过程命题角度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1题21题40(1)(3)题命题切入:常从新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主要矛盾论断、新的科研成果、漫画等方面切入,渗透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素养命题角度2理解真理的属性23题23题命题角度3认识过程39(2)题20题20题39(1)题21题22题命题角度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非选择题命题点)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p><p>7、复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知识综述,本单元既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又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突出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在学习中,既要把握每课的中心观点,又要把握两课知识、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中心观点是: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既会“想”(认识)又会“做”(实践),重点分析认识过程;由此提出人们“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学会“想”。,回忆与思考:第五课与第八课学了哪些内容?两课之间的关系如何?,第八课自觉投身社。</p><p>8、高二政治第一学段复习,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是(A)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 B C D,2、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例1:列宁说,物质“为我。</p><p>9、三、认识的发展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理性认识是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反映。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只承认理性认识。</p><p>10、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部分,在奠定了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后,认识了整个物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改造世界。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章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落脚点。因此,在这一章中认识和实践的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在联系前面我们学到的实践观,基本上就构成了哲学部分分析题中涉及“怎么做”相关设问的答题范围。所以综合这部分的内容特点,需要我们将这部分的。</p><p>11、选择题专练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第23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从考查形式看,以热点文字材料为主,漫画题、引言题形式亦有考查。1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地球卫士奖”。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战乱和不合理的开垦退化为荒丘。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p><p>12、专题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此部分涉及的考点主要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命题。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围绕真理的含义、特征进行综合命题。 2013年高考中可能结合我国航天探索工程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丰富,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结合我国政府改革的实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分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结合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社会意。</p><p>13、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法: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创新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14、天意,谁在乎 我的心里有多苦 谁在意 我的明天去何处 这条路 究竟多少崎岖 多少坎坷途 我和你 早以没有回头路 。 我的爱 藏不住 ,任凭世界无情的摆布 我不怕痛 不怕输 !只怕是再多努力也无助 ! 如果说 一切都是天意 一切都是命运 终究已注定, 是否 能再多爱一天 能再多看一眼 ,伤会少一点? 如果说 一切都是天意, 一切都是命运 , 谁也逃不离 , 无情无爱, 此生又何必? 无情无爱 此生我认命!,世界统一于物质,即是客观实在性,山不转水在转,山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云在转 云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心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 ,只有愚死的汉 , 。</p><p>15、辩证唯物论 认识论,符洪梅 陈静璐,考点梳理,物质,意识,决定,反作用,实践,客观性,运动性,遵循规律,作用,能动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推动,本质,本质,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真知,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小试牛角,天长有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反映了什么道理?,A 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D世界是永恒发。</p><p>16、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 学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客观事物到主观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从主观感觉和思维到客观事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一切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本质上都是先验论,唯心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并不是人本身,认识的客体也不是物质,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精神性的东西,认识不过是从精神到精神,即精神对自身的认识。唯心主义把认识当成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