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
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下面的两个中心圆哪个大。J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二、教学过程模块一。
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Tag内容描述:<p>1、第一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下面的两个中心圆哪个大?,一样大!,凭感官去感知,不可靠,测量单位:,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得的值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制单位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符号: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符号:s,(1)长度。</p><p>2、5 15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 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 2 难点 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p><p>3、初二物理导学案 主备人 叶敬佩 审核人 月 日用 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 会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预习过程预习过程 1 测量时由于 会产生误差 用 可以减小这种误差 2 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试一试 并写 画 下来 3 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观察秒表的大盘刻度和小盘刻度 的分度值分别是。</p><p>4、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测量活动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有 等 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卷尺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刻度尺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 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 分度值 1 会认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单。</p><p>5、宜章县瑶岗仙镇学校网络电子备课教案编写时间201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黄勇贵 执教者 总序第 03个教案课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2.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减小误差。</p><p>6、J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复习J2.2基础知识 J2.2基础知识:国际单位制的制定;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刻度尺的三要素及使用方法;秒表的使用;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多媒体显示) 模块二:单位换算 问题1a:太阳光从太阳达到地球需要500s,合 min。 问题1b: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105。</p><p>7、第二课时长度测量的方法 1 复习 一 长度的单位 1m 10dm 100cm 1000mm 106 m 109nm 会认 会放 会读 会记 会选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 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 最小刻度值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 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对齐。</p><p>8、第二课时长度测量的方法 复习 一 长度的单位 1m 10dm 100cm 1000mm 106 m 109nm 会认 会放 会读 会记 会选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 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 最小刻度值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 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对齐 贴紧 不能倾斜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二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 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p><p>9、第二课时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6/23/202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二、物体的质量,1、定义,一、物体和物质的区别,2、质量的单位,(1)国际制单位:,千克 (kg),(2)其他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4、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复习,2,6/23/2020,使用托盘天平时,把天平放在 ,把 游码放在 处, 调节横。</p><p>10、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练习一的第 3 7 题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加深对毫米 分米的认识 2 能力目标 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 思教目标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 难点 1 重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 难点 不同单位的数相加 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 学 具准备 小。</p><p>11、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桌面受到书的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复习:,桌子,书,书,桌子,2.甲、乙两个同学站在两个滑板上,面对面静止在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怎样?,两人都会后退,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空中飞行的排球 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转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C,强调“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快慢和方向”。,体验力的大。</p><p>12、1.2时间和位移(二)学习目标: 1.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4. 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学习重点: s-t图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2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p><p>1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物理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教案 苏科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p><p>14、沙雅县古勒巴格镇中小学探究实验教案学段:初中 学科:物理 八年级(上册)课题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课型实验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2018.8.30实验目的1、知道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3、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商单位制中时间单位“秒”。4、会正确使用时。</p><p>15、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核心要点 一、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 2、长度的国际单位: ,符号: 单位换算: 1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 () () () () () () (1)343K= ; (2)0.32= ; (3)268= K;。</p><p>16、发现 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案设计 第一章 空气 氧 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 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合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反应 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 归纳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对已知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