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215。)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 师。
长方体和正方Tag内容描述:<p>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目标: 会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能力目标: 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情感目标: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叫做 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 ( )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填空: 4厘米 3厘米 2 厘 米 4厘米 3厘米 2 厘 米 木块的总数是:431=12(个) 它的体积是: 431=12(立方厘米) 1厘米 4厘米 3厘米 1厘米 木块的总数是:431=12 (个) 它的体积是: 431=12 (立方厘。</p><p>2、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专项解决问题1.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这个正方体所有棱长之和是多少?1.一张办公桌有3个抽屉,每个抽屉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做5张桌的抽屉至少需要木板多少平方米?2.一个长方体食品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这圈商标纸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3.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50平方米,如果把它截成8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4.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p><p>3、长方体和正方体补充练习(二)班级: 姓名: 书写: 评价: 一、 填空:1、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 )形,它有(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 )。2、当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 )体,所以正方体是一个( )的长方体。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9cm,它的棱长总和是( ),它的表面积是( )。4、棱长是a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它的表面积是( )。5、一个棱长总和是48d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6、做一个无盖的正方体小铁盒,棱长12cm,至少要用铁皮( )cm2。7、1平。</p><p>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解婷一、概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平面图形领域过渡到立体图形领域,其学习内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表面积打好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p><p>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闫惠敏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具准备火柴盒、魔方。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梳理知识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什么。</p><p>6、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观察,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侧面展开图。 2.能力目标: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情感目标:在实际训练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培养同学们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长宽,2,2,+,宽高,2,长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者:棱长26,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例 超市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p><p>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39页。,2.教材分析:本节课新知共有两部分: (1)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动手操作,让学生将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进而明白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下面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并概括出表面积的定义。,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24页。,2.教材。</p><p>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例3: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要求:剪得时候要沿着棱剪开,并且各个面要 互相联在一起。,例3: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这样沿着画有红线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展开图.,下面,左面,后面,1-4-1,1-4-1,2-3-1,2-2-2,1,2,3,4,5,1,2,3,4,5。</p><p>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复习:,(1)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2)这是一个( ),它的棱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4厘米,4厘米,4厘米,6,正方形,大小,正方形,4,48,上,右,前,上,下,左,右,前,后,前,上,下,左,右,后,上下面:长宽2,前后面:长高2,左右面:高宽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上,右,前,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例一: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6厘。</p><p>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31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11、 第12题。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其他计算公式。2.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3.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理解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投影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还记得如何计算吗?生:长。</p><p>11、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导航:【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重点难点】常用体积单位。【教学准备】“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新课讲授】1.认识体积的概念。(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p><p>12、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p><p>13、六年级数学上长方体和正方体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总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体面顶点棱关系长方体6个至少4个面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8个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6个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8个12条12条棱长度都相等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S=()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 S=6a注: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p><p>1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p><p>15、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一)教案部分课时一: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p><p>16、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当堂检测)学习单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科数学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感知,能在操作中自己挖掘知识,发现规律的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当堂检测一、填表面棱顶点相同不同相同不同长方体正方体二、判断题1、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三、填空1、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_________厘米。2、用一根长48。</p><p>17、教 学 反 思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执教: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展开后成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习的。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表面。</p><p>1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9、例10,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资源: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出示萝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