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第三课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0.7+0.8 6.7+1.1。</p><p>2、这三天我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第一天 88千米 第二天 104千米 第三天 96千米,(88+104)+96=88 +(104+96),方法一:,方法二:,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第一天 88千米,第二天 104千米,第三天 96千米,(69+172)+28 69+(172+28),155+(145+207) (155+145)+207,再观察下面的两组算式, 里用什么符号连接?,探索规律。</p><p>3、这三天我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第一天88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1,(88+104)+96=88+(104+96),方法一:,方法二:,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第一天88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2,(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再观察下面的两组算式,里用什么符号连接?,探索规律。</p><p>4、乘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肖家坳小学 严迪桓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初步体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及科 学的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分析 比较 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 道德品质 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 初步。</p><p>5、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六盘山镇一小李文藻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第八册数学 P34 35 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 比较 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 概括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 5 25 4 8 125 5 2 4 25 125 8 刚才的口算题 大家很快算。</p><p>6、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庙坪中心校庙坪中心校 陈芳陈芳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P34 例 1 乘法交换律 例 2 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初步 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 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 抽象 概括 能力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进一步发展符。</p><p>7、1/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3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p><p>8、案例名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四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翟孟鲲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小节第3335页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乘法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教材在之前便安排学生学习了乘法,也在本学期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知识的。</p><p>9、,+,+,-,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54=100(人),425=100(人),我是这样计算的。,我这样算也可以。,.,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54100,425100,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