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震动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5课《大地的震动》。《大地的震动》这节课。通过资料搜集的手段学生可以对地震的形成、地震的危害、地震前的先兆、地震。五年级下册第 16 课《大地的震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地的震动》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震发生前的玉树风光。地震发生后的玉树。活动1 地震有什么危害。
大地的震动Tag内容描述:<p>1、探索中总结,实践中应用大地的震动教学设计常平镇第一小学 周秀娇【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5课大地的震动。【教材分析】大地的震动这节课,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和1个讨论,这样有利于分小组定好自己的研究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通过资料搜集的手段学生可以对地震的形成、地震的危害、地震前的先兆、地震后的科学逃生展开探讨,这样的处理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强烈地震的亲身经历毕竟是较少,但是他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了解,可是这些认识和了解都。</p><p>2、大地的震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科学上册 大地的震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科学概念 知道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了解什么是震源 震中 冲击波 了解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地质现象 过程与方法。</p><p>3、五年级下册第 16 课大地的震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地的震动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火山与地震”单元的最后一课。本 课从感受和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模拟实验等活动, 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抗震避险的措施,并根据 学校的应急预案进行逃生演练。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感受地震”,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和体验活 动,让学生观察地震时的现象。</p><p>4、科学 大地的震动 教学案例 容桂容山小学 王晖 教学背景 由于近年来发生很多的地质灾害 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 之后的玉树地震 2011年的日本东海岸9 0级地震及海啸等特别大地质灾害 各大媒体进行大量的报导 造成了。</p><p>5、更多优秀教案课件及中小学体育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5 大地的震动 年级 五年级上册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 指导思想 本课通过对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紧急避险方法等形成地震的系统知识 学会与他人。</p><p>6、15 大地的震动习题一、填空题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 。2、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二、判断题3、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4、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5、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p><p>7、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5课,大地震动,5.12 汶川地震,地震发生前的玉树风光,地震发生后的玉树,探索地震的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底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振动的地方就是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震中,通常它是振动最强烈的地方。,探索地震的成因,活动1 地震有什么危害?,直接危害: 破坏道路和建。</p><p>8、大地的震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已确认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人数为1792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25亿元人民币。,1.地震是怎产生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中 的岩层发生断裂产生震动而引起的。,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2.地震前的预兆,震前有预兆,鸡飞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