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
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时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3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5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6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大气圈与天气Tag内容描述:<p>1、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第一次试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p><p>2、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测试一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写在第4页下边) 1、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800805810810805800101010051000100010051010A B C D2、关于气候的变化,下述错误的是( )A 因为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因而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B 近二十多亿年来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相同C 整个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D 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气候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上升 3、一月份南亚主要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4、若地球上无大气圈,下列现。</p><p>3、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五、常见的天气系统,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核,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 组成,1、大气圈的组成:,地球表层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固体杂质,水汽,干洁空气,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生物活动必需的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成云致雨的必。</p><p>4、课时4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一、锋面系统1锋面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2天气状况: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锋面的分类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暖气团相遇,势均力敌,锋面相对静止天气过境时阴天、刮风、雨雪阴雨天气、多连续性降水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判。</p><p>5、课时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干洁空气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2)分。</p><p>6、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情景激趣】据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未来100年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气温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 ,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发生什么变化了?如何遏制?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活动的联系。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p><p>7、第3课时大气的运动【情景激趣】歌曲军港之夜的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歌词是否妥当?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运用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运用热力环流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热力环流|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38“热力环流”,填写下列知识。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1)垂直运动(2)水平运动微思考1.用热力环流知识分析冬季教室门上下缝隙气流的运行方向。</p><p>8、课时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干洁空气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2)分。</p><p>9、课时4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一、锋面系统1锋面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2天气状况: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锋面的分类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暖气团相遇,势均力敌,锋面相对静止天气过境时阴天、刮风、雨雪阴雨天气、多连续性降水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判。</p><p>10、课时2大气的运动学习目标1.绘制简单示意图,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3.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形成过程(如图)(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如图中箭头标出的空气的运动方向。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p><p>11、第3课时大气的运动【情景激趣】歌曲军港之夜的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歌词是否妥当?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运用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运用热力环流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热力环流|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38“热力环流”,填写下列知识。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1)垂直运动(2)水平运动微思考1.用热力环流知识分析冬季教室门上下缝隙气流的运行方向。</p><p>12、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把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连线3垂直分层(1)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分层: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本层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特点: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温馨提示(1)平流层。</p><p>13、课时3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3.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2形成条件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 七个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随太。</p><p>14、课时2大气的运动学习目标1.绘制简单示意图,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3.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形成过程(如图)(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如图中箭头标出的空气的运动方向。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p><p>15、课时2大气的运动学习目标1.绘制简单示意图,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3.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形成过程(如图)(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如图中箭头标出的空气的运动方向。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p><p>16、课时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干洁空气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2)分。</p><p>17、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荒漠,极地冰原,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和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和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提高绘图、读图能力。 2、学会用图理解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意识 2、树立运动、发展的观点。,学习目标:,极地,1、找出图中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和最冷的地方。 2、根据地球表面冷热状况指出赤道和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p><p>18、课时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干洁空气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2)分。</p><p>19、课时4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一、锋面系统1锋面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2天气状况: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锋面的分类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暖气团相遇,势均力敌,锋面相对静止天气过境时阴天、刮风、雨雪阴雨天气、多连续性降水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