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一、早期改良思想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思考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局限)。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限度)。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Tag内容描述:<p>1、1 / 10 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 2 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早期改良思潮形成的条件是 民族危机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西学的传播 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A B c D 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 A B c D 3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 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4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上 B中外纪闻上 c国闻报上 D循环日报上。</p><p>2、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入新课: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探究与展示第一目:早期改良思潮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2)早期改良思潮的代表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3)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主张第一,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实行变法,。</p><p>3、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薛、王、郑、康、梁),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123456789101112,图说新思想,陈独秀,黄兴,梁启超,李鸿章,魏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p><p>4、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3)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1、产生条件,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做了理论准备;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3、作用、局限,2、思想主张,(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商战”;(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888年。</p><p>5、这三幅图表揭示了什么主题?,这三幅图表又揭示了什么主题?,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日代表日本。,导言: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哪?,第16课戊戌变法,第16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p><p>6、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想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思想兴起,运动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早期改良思潮,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一、早期改良思潮,(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局限),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3.洋务运动弊端明。</p><p>7、第2课百日维新,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2,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p><p>8、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早期改良思潮 代表人物及主张 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以及梁启超 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 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 探讨早期维新思想和变法思想其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归纳比较 概括阐释 史论结合 通过认识历史人物对历。</p><p>9、当堂检测 一 选择题 1 1898年 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 且今物质修明 尤尚机器 辫发长垂 行动摇舞 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 多机器则强 少机器则弱 辫发与机器 不相容者也 且兵争之世 执戈跨马 辫尤不便 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D A 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 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C 唯有剪掉辫子 方可。</p><p>10、第二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牙齿分为四个部分。1,早期改良思潮,2,康有为,其变法奖,3,巴士信,讲学会,4,梁启超,时事通讯,学习要求,1。理解早期维新思想的历史事实。3 .知道“巴士信”。2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第一,早期改良思潮,(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限度),时间:1960,70年代,条件: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发生,第二,在西方学习思潮。</p><p>11、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标教学要求: 1、知道“公车上书”。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回顾:戊戌变法的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政治因素:,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历史 根源,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p><p>12、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邓 超,高中二年级,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邓 超,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蒙,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_________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______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