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日维新
1 / 18 第 3 课 百日维新 第 3 课百日维新 ★ 课标要求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百日维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民族危机。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第3课百日维新Tag内容描述:<p>1、1 / 18 第 3 课 百日维新 第 3 课百日维新 课标要求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康有为两次上书,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组织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掌握百日维新的开始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2、理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分析百日维新的进步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表归纳和问题探究维新变法的内容,进行材料收集和讨论。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以。</p><p>2、课题:百日维新,第一幕:瓜分狂潮现危机,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民族危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之圣教式微,种族沦丧,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384、385,第二幕:百日维新救危亡,百日维新,课程标准:简述百日。</p><p>3、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与大国相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让作为邻国的我们有更多的反省和思考。”-大国崛起之日本明治维新,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2)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一、明治维新的含义、目的,(1)概念阐述: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p><p>4、第3课百日维新,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从背景来看,戊戌变法的首要历史任务是什么?提示: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民族危亡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历史使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主。</p><p>5、导入新课】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沉载了一段悲痛历史。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他们生命的终结宣告了戊戌变法悲壮失败。,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是怎么失败的呢?为什么会失败呢?,戊戌政变,课程标准:,1、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2、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思考:阅读教材找出新、旧势力的代表,他们是如何交锋的。</p><p>6、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和成果是什么?1.拯救和变革的声音再次出现,维新派极力宣传变化,得到光绪制的支持。认为是爱国官员的推进:1897年以后,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和征兆是什么?中国面临与列强分享的危险,国家危机加剧,不愿意成为亡国之王;想借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权力,真正掌握权力。光绪制为什么支持维新变法?张志东的主张与维新派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张志东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其目。</p><p>7、第3课 百日维新 基础巩固 1迫使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之为 新界 地区的主要国家是 A 日本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解析在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之为 新界 的地区和威海卫 故选B项 答案B 2 本会以国地日割 国权日削 国民日困 思维持振救之 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国家之政权土地 保人民种类之自立 保圣教之不失 材料描述的是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兴中会。</p><p>8、第3课 百日维新 教学素材 1 戊戌变法期间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 一切趋于尚同 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今为机器之世 多机器则强 少机器则弱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 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 诚非所宜 这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 进行政治变革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 进行经济变革 大力发展机器生产 以提高生产力 C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 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 要求政。</p><p>9、慈禧太后是否真的反对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九单元第四课 戊戌政变 中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里面有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强大 他们极力的阻挠 破坏变法并最终发动戊戌政变铲除维新势力 在这里 慈禧太后被毫无疑问地认定为封建守旧势力的 代理人 历史上慈禧太后是否真的反对变法 是否真的与近代事物绝对对立 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 一 近代中国中央机构开始。</p><p>1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百日维新【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p><p>11、第3课百日维新学习目标: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1.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教材整理1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1898年,法国强租广州湾。(4)英国租借“新界”地区和威海卫。2表现:维新运动转入。</p><p>12、戊戌变法,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追问历史,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原址,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