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
第一节地球的面貌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 一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个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我国周代的 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 我国东汉时期张衡提出的 浑天。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1 地球的形状。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地球的形状Tag内容描述:<p>1、,地球的形状,.,学习目标:1、我知道地球的形状。2、我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3、我能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自学课文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古代印度认为,四头大象驮着半圆形的大地,站在海龟的硬壳背上,大象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晚。,古代人对地球的。</p><p>2、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小学 李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不迷信权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由。</p><p>3、,谜语: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我们生活的地球,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古俄罗斯人想象大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盘子,这三条鲸鱼又是浮游在海洋上。,.,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隆起的圆盾,由三条大象扛着,这三条大象站在龟背上,而这个龟又是浮游在广阔海洋之中的。,.,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就是把地球看作扁平状棋盘,把天空。</p><p>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全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探讨地球现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和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现状。(2)、通过阅读查找得出表示地球大小的具体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讨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难点:教材中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叙述非常简略,需师生补充精当材料。</p><p>5、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学情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p><p>6、,地球的形状,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观察.,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模拟实验,.,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表进出港的航船,实验过程: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你又有什么发现?3、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应注意的问题,1、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时视线要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p><p>7、地球的形状,殷伦东,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的一部分。你知道吗?在人类飞出地球之前,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形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但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p><p>8、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经纬网1. (2017赤峰)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B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最初人们按照直觉认为“天圆地方”,此后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并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最后根据地球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个球体。2. (2017崇左模拟)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A )A.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 指南针的发明D. 地球的卫星照片【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人们根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是。</p><p>9、地球的形状,地 球,麦哲伦,麦哲伦船队,地球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线上,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宇航员在太空站要往自己的家乡地球。白天看到的是一颗蓝色的天体在太空漂浮;夜晚在地球灯火的映衬下,比天上繁星更密集。,从太空看地球,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到底有多大,地球赤道周长 40091米,地球赤道半径 6378米,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米。</p><p>10、地球的形状,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首先提出了大 地是球形的设想。他们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认为在所有立体图形中,球形 是最美好的。,猜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猜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的,因为他认为只有圆球在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p><p>11、地球的形状,学习目标: 1、我知道地球的形状。 2、我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我能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自学课文 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古代印度认为,四头大象驮着半圆形的大地,站在海龟的硬壳背上,大象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晚。,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就看不见,。</p><p>12、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能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提出关于地球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作出解释。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再验证的,合理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教学重难点:体会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对探索地球充满兴趣,增强环保意识;体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2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它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3小结并板书课题。。</p><p>13、第一章 地球,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经纬网,考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形状:地球是 略鼓, 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赤道,两极,5.1亿,6371,4万,考点2 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仪及经线和经度,缩小,正球体,半圆,南北,相等,0,东经,西经,20W,160E,提示(1)越向东度数越大的是东经;越向西度数越大的是西经。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线的分界线。(2)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经线中一条是东经,另一条是西经,其和是180。(3)东经度不一定都在东半球,西经度也不一定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西经和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除此之外的经度都。</p><p>14、的形状,这是什么?,伊州区第二小学姚雪,地球,1、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地球太大了,我们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的一部分,但是,在人类飞出地球之前,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你知道人类是怎么认识地球形状的吗?,讨论:,阅读14页了解:古人对地球的形状主要有哪几种猜想?,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中国。</p><p>15、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不迷信权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p><p>16、,1,地球的形状,.,2,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3,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天圆地方”的想象: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4,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5,月全食过程示意图,.,6,亚里士多德,地球是球。</p><p>17、地球的形状,谜 语,不用发动日夜转, 春夏秋冬自己变, 每天能行八万里, 满载人类千千万。,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代中国人认为: 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 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 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模拟实验,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插。</p><p>18、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提出有力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会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天圆地方,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平,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古人眼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