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5课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三单元第15课Tag内容描述:<p>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南昌起义(1927、8、1),直接:占领南昌城最终: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1、背景:,大革命失败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国民革命军,南昌,(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p><p>2、第15课观沧海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 )A.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答案:B解析:A.观沧海-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诗歌特征:慷慨悲壮。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不是词。点评:对于古代诗词曲,要了解作者、作者朝。</p><p>3、喂出来学案一、学习目标:1. 积累、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2. 品读课文,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想象奇特的艺术美3. 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二、课前预习:1.完成评价手册15课自主梳理。2.作家作品介绍:汪曾祺(19201997),。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述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如何。</p><p>4、喂出来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注音。2解释词语。二、导入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四、学习课文1故事真否?(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环境保护问题。)3洞是真的无底吗?(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p><p>5、喂出来学案一、学习目标:1. 积累、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2. 品读课文,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想象奇特的艺术美3. 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二、课前预习:1.完成评价手册15课自主梳理。2.作家作品介绍:汪曾祺(19201997),。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述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如何。</p><p>6、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超出了市场的需求。(2)具体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p><p>7、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动画片欣赏: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司马 光因反对王安石 变法,退居西京 洛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历时 十九年完成了 资治通鉴 。,朗读欣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p><p>8、音乐巨人贝多芬,一、体会伟人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贝多芬画像,世界音乐发展史上 的一位巨匠,欧洲 古典乐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集大成者, 开创欧洲浪漫主义 乐派先河的著名作 曲家,以他出众的 音乐才华,崇高的 人格和顽强的毅力, 给世界人民留下十 分美好的极为深刻 的印象。,第 五 交 响 曲 手 稿,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命运交响乐是贝多芬的九部交响乐中的最具有代表性、最著名的一部,又称第五交响乐,这是一部内容集中、主题鲜明、形象生动、结构严谨的作品,又是一部深受多个。</p><p>9、说“屏”陈从周目的要求1积累“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p><p>10、观 沧 海,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授课: 文田中学 李梅连,观沧海,曹操,图片欣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东临碣石,以。</p><p>11、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专著选读(教师备用),1.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独有的产物 第一,只是在西方,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这大大促进了科学在西方世界的空前繁荣。在近代以前的所有人类社会,匠人关心的是技术上的实际知识,而不是科学上的潜在原因。而哲学家关心系统概念,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了解,也无能力处理,思想家与劳动者朝着分离的方向发展。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和有利的社会环境缩小了匠人和学者之间的鸿沟,引起了一个爆发性的联合,使知道实际知识与了解潜在原因结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第二,地理大发。</p><p>12、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 故宫 明长城 八达岭 天坛 明十三陵 军机处 清 朱元璋 郑和 康熙 乾隆 明永乐大典 明清四大名著 乾清宫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此人是谁 你知道他的哪些事 朱元璋。</p><p>1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第15课 长庆八中张胜利 学习目标 1 列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作用 2 评价汉武帝 3 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开创和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对比 知道他们的历史功绩 了解人们为什么总。</p><p>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联储 英格兰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 日本银行 加拿大银行和瑞士国民银行等六大中央银行11月30日联手行动 向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 为欧洲尽快达成化解主权债务危机方案。</p><p>15、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汉初的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 单击序号继续 一 二 三 思考与练习 汉初的西域 玉门关 两汉时期 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p><p>16、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说教材 丝绸之路 的开辟是汉朝对外交往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它架起了中国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沟通的桥梁 它助汉朝兴盛也使汉民族文化影响了当时的世界 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p><p>17、前面跟大家说到 蒋介石发动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彻底背叛革命 1927年4月18日 他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宣告失败 面对当时复杂的形势 我。</p><p>18、岳麓版历史必修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 了解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p><p>19、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其中心内容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大危机而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的自我调节 具体来看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危机 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于此同时 在经济学理论界发生了凯恩斯革命 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二战后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 与前面第14课 社会主义经。</p><p>20、一 选择题 1 1931年初 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 大部分是美 德两国提供的 同年 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 3 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 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 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 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 选A 从题干的时间 1931年 以及美 德机器 技术大量提供给苏联 可以判断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