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力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1 u掌握运动中的力合力矩及其表现形式。1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167。3–2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167。3–3 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167。3–6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167。3–8 动量方程 &#167。矢量动力学基础/惯量。
动力学基础Tag内容描述:<p>1、第八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电力拖动装置可分 为电动机、工作机构、 控制设备及电源等四个 组成部分 在许多情况下,电动机与工作机构并不同轴,而在二者之间有传动 机构,它把电动机的运动经过中间变速或变换运动方式后再传给生 产机械的工作机构 1 一、运动方程式 对于直线运动 对于旋转运动 式中 m与G旋转部分的质量(kg)与重量(N) 与D惯性半径与直径(m) 转动惯量 单位为 式中 称为飞轮惯量( ), 2 1、当电动机静止或等速旋转,电力拖动 系统处于稳定运转状态下。 2、当 电力拖动系统处于。</p><p>2、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力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1 u掌握运动中的力合力矩及其表现形式,掌握影响 人体平衡与稳定的因素。 u熟悉牛顿运动定律的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 u了解运动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其在人体运动中受 力分析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2 第一节第一节 运动中的力与力矩运动中的力与力矩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 个物体的作用,是使物体 产生形变或线运动状态改 变的原因。 力矩则是力和力臂的乘 积,是使物体转动状态改 变的原因。 3 一、运动中的力一、运动中的力 若将人体整体看做 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 内部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称为内力。外。</p><p>3、1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34 连续方程式 31 引言 32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33 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35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36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37 系统与控制体 38 动量方程 38 动量矩方程 2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3-1 引言 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与工程流 体力学的各部分均有一定的关联,因而本章是整个课程的重 点。 3 3-2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一、拉格朗日法 定义: 把流体质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各质点的运动历程,然 后通过综合所有被研究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来获得整个流体 运动的规律。</p><p>4、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础1已知平面流场的速度分布为,。求在点(1,-1)处流体微团的线变形速度,角变形速度和旋转角速度。解:(1)线变形速度:角变形速度:旋转角速度:将点(1,-1)代入可得流体微团的,;2已知有旋流动的速度场为,。试求旋转角速度,角变形速度和涡线方程。解:旋转角速度:角变形速度:由积分得涡线的方程为:,3已知有旋流动的速度场为,式中c为常数,试求流场的涡量及涡线方程。解:流场的涡量为:旋转角速度分别为:则涡线的方程为:即可得涡线的方程为:4求沿封闭曲线,的速度环量。(1),;(2),;(3),。。</p><p>5、理论力学CAI 版权所有, 2000 (c)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理论力学 CAI,矢量动力学基础,惯 量,前言 惯量 动量定理 动量矩定理 动能定理,2019年4月29日,理论力学CAI 矢量动力学基础,2,惯量,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矢量动力学基础/惯量,2019年4月29日,理论力学CAI 矢量动力学基础,3,惯量,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矢量动力学基础/惯量,2019年4月29日,理论力学CAI 矢量动力学基础,4,转动惯量,质量 转动惯量,矢量动力学基础/惯量/转动惯量,2019年4月29日,理论力学CAI 矢量动力学基础,5,质量,质点的质量 质点惯性的度量,矢量动力。</p><p>6、第三章 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基础,3.1 研究流体运动的方法,3.2 流动的分类,3.3 迹线、流线、流束、过水断面和流量,3.4 连续性方程,3.5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3.7 动量方程及其应用,3.8 动量矩方程,3.6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用向量表达:,或,理想(欧拉)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适用范围:可压缩、不可压缩流体,当dv/dt0时即为流体平衡微分方程。,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称为理想流体微元流束的伯努利方程。 该方程的适用范围:理想不可压缩均质流体在重力作用下作定常流动,并沿同一流线(或微元流束)。,若1、2为同一条流线(或微元流束。</p><p>7、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2.1 概述 2.2 等温恒容过程 2.3 等温变容过程,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21 概 述,化学计量方程,化学反应方程如:N2+3H2=2NH3,化学计量方程为:2NH3-2N2-3H2=0,一般式:aA+bB+cC+=0 a,b,c称为计量系数,对产物为正,反应物为负。,化学计量方程仅仅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变化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反应历程(反应机理)。,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均相反应在均一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解决均相反应器的选型、操作与设计计算所需的重要理论基础 研究均相反应的首先掌握反应动力学,21 。</p><p>8、牛顿定律与光速极限的矛盾,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与运动无关,即趋于低速时,物理量须趋于经典理论中相应的量,物理概念:质量,动量,能量,,重新审视其定义,(1) 应符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性原理,(2) 应满足对应原理,即经过洛伦兹变换时保持定律形式不变,原 则,4.4 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简介,一、相对论动量和质量,质速关系,经典理论:,与物体运动无关,实验结果 质速曲线,(3) 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1) 当v c 时, 0, m = m0,(2) 当v c时,讨论,静质量 :物体相对于惯性系静止时的质量 .,:在不同惯性系中大小不。</p><p>9、第七章 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础,参数不仅在流动方向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上也要发生变化。要研究此类问题,就要用多维流的分析方法。本章主要讨论理想流体多维流动的基本规律,为解决工程实际中类似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粘性流体多维流动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一节 流体微团运动的分解,一、物理模型,各点速度关系:,M点速度:,C点速度:,B点速度:,二、物理意义(以平面流动进行分析),1.平移运动,向左移动,向上移动,流体力学,2.线变形运动,每秒内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量称为线应变速度,同理y向线变形速。</p><p>10、工程力学(C),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韩斌,( 38),(下册),20.7 动力学基本定理的综合应用,动力学基本定理包括: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及动量矩定理。,重点:,综合应用基本定理求解平面运动的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难点:,针对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求解思路,应用适当的定理,使求解过程尽量简洁。,解题指导:,1.基本定理中涉及的各基本物理量(动能、动量、动量矩、转动惯量等)要概念清楚,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深刻理解各基本定理的特点,根据所求解的具体问题,适当选用定理。,动能定理,标量方程,仅可求未知量大。</p><p>11、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化学(反应)动力学 研究一个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往往需考察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10.1 引言,1. 热力学: 反应的方向、限度、外界对平衡的影响; 给出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平衡点即体系可能的能量最低点。 它不考虑反应所需用的时间和中间历程。,2. 动力学: 反应速率、反应历程(机理),给出反应若可能发生,能否转化为现实(即考虑反应速率)。,在 “反应速率” 、“反应历程” 两个概念中,“反应速率”比较不难理解(严格的定义后述); 而新提出的概念 “反应历程” 指什么呢?,化学动力学定义:,。</p><p>12、第一节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第八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电力拖动是用电动机带动生产机械运动 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 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式描述了系统的运动状态 系统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在原动机转轴上的各种转矩 一 运动方程式 其中为系统的惯性转矩 转动惯量 飞轮惯量 运动方程的实用形式 系统旋转运动的三种状态 1 当或时 系统处于静止或恒转速运行状态 2 当或时 系统处。</p><p>13、第15章 动力学基础,(时间:1次课,2学时),第15章 动力学基础,教学目标: 动力学是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机械运动之间关系的科学。动力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产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的。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动力学提出了更加复杂的课题,例如高速转动机械的动力计算、结构的动载荷计算、宇宙飞行和火箭技术中轨道的计算、系统的运动稳定性等等,都需要应用动力学的理论。 本章开始将主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