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课件
周围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70~80%。颅内动脉瘤 Aneurysm。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突发头痛头晕、意识丧失3小时 现病史。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脑底动脉环。动脉瘤CT表现。
动脉瘤课件Tag内容描述:<p>1、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s 2013.11.28 颅内动脉瘤 定义:由于脑动脉管腔局限性异常扩张,造成动 脉壁病理性囊状膨出。 是引起致死 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sub- 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的主要 原因。 好发人群 n 囊性动脉瘤人群中 发病率约为2%5%。 n 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高峰年龄为4060 岁。 n 女性发生率较高, 占56.6%59%。病例中 男女比例约为1:1.6。 1、前交通动脉区 2、颈内动脉-后交 通动脉 3、大脑中动脉分叉 部 4、基底动脉顶端分 叉部 n此4处动脉瘤占所 有动脉瘤的70% 以上。 好发部位 病因分类 n 多因素,绝大多数。</p><p>2、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四 川 大 学 華 西 醫 院 胸 心 血 管 外 科 张尔永张尔永 石应康石应康 田子朴田子朴 安安 琪琪 程述森程述森 郭应强郭应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 少见。1996年1月至2002年9月,我院共完成 35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 临 床 资 料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性别 年龄 病程 急性 慢性 胸痛史 心悸气促 髂外动脉栓塞 AVR术后发热 男 28 例、女 7 例 21 67岁(41.1 11.8岁) 5小时 36月 10 例 25 例 21 例(17 例为突发性胸痛 ) 12 例 1 例 1 例 临床资料 2. 辅 助 检 查 心电。</p><p>3、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赵文光 前言 n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主动脉瘤择 期手术死亡率已经降到1%-3%左右,但是由 于瘤体破裂导致的急诊手术的死亡率仍居 高不下,多数的文献报道在30-50%之间。 即使救治成功,由于心停搏导致的脑功能 受损,肠缺血导致的消化功能障碍,肾衰 竭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得患者的预后极差 。建科六年来我们共收治6例此类患者,现 将诊治经验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与方法 病例 n 2004-2010期间共有6例患者,其中男5例, 女1例,平均年龄是67岁(5277岁)。5例 是本院手术,1例是外院手术。</p><p>4、主动脉夹层,定义,夹层动脉瘤(AD) 因主动脉内膜损伤在壁内引起的血液凝固称壁间血肿(intermural hematoma),而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on)是指在主动脉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裂口,在中层壁间形成有活动的血液假腔。因夹层分离假腔扩大膨出,称夹层动脉瘤。,弹力层,内膜层,病因,(一) 高血压 (二) 遗传性结缔组织紊乱和马凡综合征 (三) 主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四) 医源性损伤与夹层分离 (五) 妊娠 (六) 其他少见的合并因素,发病机制,年长者:中层肌肉退行变为主,年轻者:弹性纤维为主,先决条件: 动脉壁缺陷,尤其是中层缺陷,主动脉壁压。</p><p>5、动脉瘤,Aneurysm,周围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瘤,Peripheral Arterial Aneurysm,周围动脉瘤,病因 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先天性动脉中层缺陷 动脉炎性疾病,临床表现 搏动性肿物 压迫症状 肢体远端缺血 瘤体破裂 其他症状:局部疼痛,感染表现等,周围动脉瘤,诊断 临床表现和详细的体格检查 避免漏诊:锁骨下、腋动脉、腘动脉 切勿误诊:周围炎症、血栓闭塞时 影像学检查,周围动脉瘤,治疗 一经确诊,及早治疗 手术治疗 动脉瘤腔内修补术,周围动脉瘤,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占所有动脉。</p><p>6、护理查房-动脉瘤,蒋娜娜,病史汇报,董玉先 女 35床 60岁 668330 因突发头痛不慎跌倒致伤头部12天由外院转入 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0mm ,光反应(+),保留导尿外院带入。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服用药物控制但效果不佳。,2011年5月25日 今日10:30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于11点安返病房。 神清。双瞳孔等大3mm,光反应(+)右侧腹股沟敷料干燥无渗血,加压包扎在位。嘱患者右侧下肢制动24小时,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约76次/分。 造影后诊断:右后交通动脉瘤,2011年5月27日 今天14:00在全麻下行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p><p>7、颅内动脉瘤 Aneurysm,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概述,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 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岁常见。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Willis环,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吻合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枝循环最充分的供血来源 组成:前交通动脉(AcoA)、双侧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颈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Willis环,在颅底面蝶鞍上方的脚间池内。</p><p>8、典型病例,动脉瘤(1),病例:,患者 xxx 女性 , 50岁 主诉:突发头痛头晕、意识丧失3小时 现病史:患者源于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头痛头晕,随即意识丧失,伴有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约5分钟后四肢抽搐停止,半小时后意识逐渐恢复,恶心呕吐三次均为胃内容物。急送我院。,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基本清楚,GCS评分15,言语流利,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面纹额纹对称,伸舌居中,颈强颌下4指,四肢肌力肌张力肌容积整场,病理征阴性。,头颅CT,初步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可能性大,DSA检查结果,诊断:,左颈内动脉后交。</p><p>9、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湘雅护理学院,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颈动脉与椎-基动脉,大脑血液供应情况,脑底动脉环,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蛛网膜下腔出血,适应症,颅内及颈部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p><p>10、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神内三 李璇,病例,患者王勇,男,42岁,主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4小时”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10-09-25收入神内三病房。 既往史:心率失常房早病史3年,否认 高血压和糖尿病,现病史:,患者今日中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DSA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未予手术介入治疗收入院。,查体:,双侧血压13080mmHg, 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正常,四肢肌力正常,颈强二横指心率不齐。</p><p>11、一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神经外科三区,概述,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 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岁常见。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完整脑底动脉(Willis)环,1右侧大脑前动脉A1 2左侧大脑前动脉A1 3前交通动脉 4右侧后交通动脉 5左侧后交通动脉 6右侧大脑后动脉P1 7左侧大脑后动脉P1 8基底动脉顶端,形态和大小,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 葫芦形、漏斗形)梭形及壁间 动脉瘤。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p><p>12、拆解“不定时”炸弹 之1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病例讨论,1,01,02,03,04,学习内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患者既往史以及病情发展,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相关知识的提升,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范畴。 分类: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而自发性又常见于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3,如何发现“炸弹”,出血症状: 诱因:多为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发。 表现: 1、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p><p>13、动脉瘤 一 概念 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 好发脑底大动脉上 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及缺损 对患者最大的威胁是破裂出血 临床上主要以突发的剧烈头痛 呕吐伴失语 偏瘫为主 二 分类 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颅外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