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称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GB 4789.7-2013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二、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Tag内容描述:<p>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称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 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临床上以胃肠道 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 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 、潜 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 、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 特点。 一、病原学特征 肠炎弧菌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等细菌,都是。</p><p>2、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p><p>3、第一节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第八章 食品中其它致病菌的检验,弧菌电镜照片,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一、概况 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于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该菌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壳等海产品中。根据菌体O抗原不同,现已有13个血清群。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尤以日本、东南亚、美国及我国台北地区多见,也是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一、概况 本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偶亦见淡水。在海水中能存活47日以上,淡水中生存12日。。</p><p>4、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 标 准 食 品 卫 生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47 89 . 7 一 9 4 GB储 副 溶 血 性 弧 菌 检 验 GB 4 7 8 9 . 7 - 8 4 M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o f f o o d h y g i e n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 V i b r i o p a r a h a e m o l y t i c u 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2 引用标准 G B 4 7 8 9 . 2 8食品 卫生微 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 培养基和 试剂 3 设备和材料 3 . 1 试管: 2 0 mmX2 0 0 m m。</p><p>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2013-11-29 发布 2014-06-01 实施 GB 4789.72013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7-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 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样品制备过程; 修改了检验程序。 GB 4789.72013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p><p>6、http:/www.paper.edu.cn - 1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食源性副溶 血性弧菌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食源性副溶 血性弧菌# 章丽1,余以刚1,赖富饶1,杨锡洪2,吴晖1,肖性龙1*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01279);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 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资助课题(20110172120034);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B020314004);广东省省部 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113) 作者简介:章丽,(1988-),女,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p><p>7、GB 4789.7-2013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检测方法,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于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 该菌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壳等海产品中。在37、pH7.7、34%NaCl环境中生长最好。,一、概 述,概 述,本菌嗜盐畏酸怕冷,在无盐环境不能生长,3%6%盐水繁殖迅速,低于0.5%或高于10%盐水中停止生长。对酸敏感,在2%醋酸或50%食醋中1 min即死亡。不耐热,565 min可杀死,901 min灭活。对高盐浓度抵抗力甚强。5以下容易死亡。,分类:属弧菌科(Vibrio),弧菌属。 分布:主要。</p><p>8、烹饪卫生与安全学,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haoqi824,第三节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二、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病原的特点 2、流行病的特点 3、发病机制 4、中毒表现 5、预防措施,沙门氏菌属,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霍乱弧菌,猪霍乱沙门氏菌,1、病原的特点,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热 广泛存在于多种畜类、禽类、鱼类的肠道中,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热,在2037条件下繁殖迅速,在水中可生存2周3周,在。</p><p>9、G B / T 4 7 8 9 . 7 -2 0 0 3 前言 本标准对G B / T 4 7 8 9 _ 7 -1 9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G B / T 4 7 8 9 . 7 -1 9 9 4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按照G B / T 1 . 1 -2 0 0 0 对标准文本格式和文字进行修改。 修改并规范原标准中的“ 设备和材料” 。 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修改为“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性水产干制品、 腌醉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 即 食藻类食品、 鱼糜制品等水产食品和水产调味品以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 起, G B / T 4 7 8 9 . 7 -1 9 9 4 同时废。</p><p>10、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 宁喜斌 刘代新 张继伦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 通讯作者:宁喜斌,E2mail : xbning shfu1edu1cn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 VP) 是革 兰阴。</p><p>11、弧 菌 属(Vibrio),一类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G-菌,有56个种。 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的主要为: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 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 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V. cholerae),流行情况,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 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p><p>12、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概况,副溶血性弧菌于1950年从日 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 发现。该菌存在于近海的海水、 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壳等海 产品中。在37、pH7.7、含 氯化钠34%的环境中生长最 好。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尤以 日本、东南亚、美国及我国台 北地区多见,也是我国大陆沿 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 种病原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