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总复习古文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3) ——文言句子翻译 高考加大了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考查 力度。高考目标 文言难句 的翻译 文言翻译 的方法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翻译指导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翻译文。要求选出选项中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文言翻译。高中文言文复习专题。
复习总复习古文Tag内容描述:<p>1、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 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 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 没有人与我同乐,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 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荇。哪一夜没有。</p><p>2、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3) 文言句子翻译 高考加大了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考查 力度,由客观判断转变为主观翻译,通过此项 考查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水平。2004年翻译题 增加了分值,由5分增到10分,这也给同学们 带来了压力。因此,只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 巧才能尽可能多地得分。 高考目标 文言难句 的翻译 文言翻译 的方法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翻译指导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 原则是“信”、“达”、“雅”。 信: 达: 雅: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 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p><p>3、专题复习 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 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组 1.赵普 一、原 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 ,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 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 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 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p><p>4、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一、【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p><p>5、文言文翻译复习 罗定中学 梁建华 一、明确考点 阅读浅易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题型(2011年广东卷)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公募善求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 罗战功招募擅长泅渡的人,手里拿 着犀利的锯子藏匿在上游的水中。 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 并且请读书人详细记载他的事, 真的不是一般的男子汉啊 (12。</p><p>6、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 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p><p>7、高中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文 翻译,文言翻译 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 原则是“信”“达”“雅”。,信,达,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一一对应。不可随意增减内容。,翻译成现代文语言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 ,语气不走样。,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 殊。</p><p>8、必修一、二古文复习,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p><p>9、初中课外文言文 复习策略,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 、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人物故事,求学 做人 为官,一 、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词语解释解 句子的翻译 课文内容的理解 (文章主旨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二 命题特点,解题步骤、技巧指导,第一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p><p>10、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而称奸臣秦。</p><p>1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要点,21、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快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借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10、互相轩邈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p><p>12、文言文复习专题,方剑萍,教师赠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重点掌握】 善:擅长,善于。 以:介词,凭借。 矜(jn):夸。 尝:曾经。 于:介词,在。 去:离开。 但:只。 之:凑足音节,不译。 【举一反三】“待君久不至,已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课外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p><p>13、1、下列红体字,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B A.名词作状语,向下; B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 名词作状语,亲手,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体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A 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p><p>14、文言阅读,期末复习,文言阅读要满分,文本比较稳定 分值比较可观 能力确实可及,一、实词释义,判断下列实词解释是否正确: A.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 趣:追求 B.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敌:敌人,A正确 B错误 敌,名词动用,敌得过,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相关的原文,判断下列实词解释是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