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导学案
2.能求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学习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简单应用。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集合的含义与性质。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2.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高一数学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高一数学 必修3三大段 一中心 五环节 高效课堂导学案课 题第三章 概率复习学习目标对比概念,理解方法,扩展应用学法指导勤思多问,总结提升-这是你通向成功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对比概念,分析思考1.频率和概率有什么关系?(多从概念上理解)2.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有什么区别?(请从实验结果数量和可能性两方面阐述)3.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分)(1)定义角度 (2)集合角度 (3)公式角度二、理解方法,深钻细磨(一)产生古典概型实验结果的常用方法1.树状图和列表法同学们都应该会,请看:密码锁由1。</p><p>2、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高一数学导学案:第21课时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梳理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2)熟练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3)熟练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答问题2、 过程与方法 (1)让通过复习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有一个总体认识,能够形成知识网络(2)两种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比掌握,解决函数问题要做到数形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培养研究函数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习重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预习。</p><p>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填空: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若(是第四象限角),则 = ,= 。2若,则 。3若是第四象限角,且。4若,则的最小值为 。5若,则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6化简(1);(2)(为第四象限角)7已知且,求的值。8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1。</p><p>4、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课堂导学三点剖析1.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例1】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1)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长度相等;(2)向量a与向量b平行,且a与b方向相同或相反;(3)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终点相同;(4)两个有共同终点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5)与共线,则点A、B、C、D必在同一条直线上;(6)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思路分析: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表示.解:(1)真命题.与互为相反向量.(2)假命题.若a、b中有一个为零向量时,其方向是不确定的.(3)真命题.(4)假命题.终点相。</p><p>5、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高一数学导学案:第13课时 指数函数(2)【学习目标】1.会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2.能求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学习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简单应用。【预习内容】【新知学习】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变式:求函数值域。例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例3.求函数在区间的最值;求函数在区间-1,1的最值;变式:已知函数y=a2x+2ax-1且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求a的值。【课堂回顾】【课堂巩固】1函数y=的定义域是 ,值域是 2.如果指数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p><p>6、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导学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区间而言的,它是“局部”性质,不同于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对整个定义域而言的,即是“整体”性质.对某一函数y=f(x),它在某区间上可能有单调性,也可能没有单调性;即使是同一个函数它在某区间上可能单调递增,而在另外一区间上可能单调递减;对某一函数y=f(x),它在区间(a,b)与(c,d)上都是单调增(减)函数,不能说y=f(x)在(a,b)(c,d)上一定是单调增(减)函数,即函数的单调性是针对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而言的.例如函数y=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也是减函数,但不能说它在整个定义域即(-,0)(0,+)。</p><p>7、对数(二)本节学习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重点与难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对数概念的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设,求;设,试利用、表示2、由指数运算性质填空指数运算性质对数运算性质amanamn(am)namn(ab)nanbna0,b0,m,nR3、注意表示形式:4、练习:用,表示下列各式用,表示下列格式5、注意:在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应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公式、配方法等,以提高解题速度与解题质量。</p><p>8、第9课时 统计复习【学习目标】1掌握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表与茎叶图的做法,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2会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表与茎叶图对总体分布规律进行估计;3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并且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使学生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稳定性作出科学的估计的思想. 【知识建构】统计的基本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三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类别共同点特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2总体分布估计编制频率分布表的步骤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9、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核心必知 1交集与并集的定义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交集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ABx|xA且xB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ABx|xA或xB2.交集、并集运算的性质(1)交集运算性质:ABBA,AAA,A,(AB)A,(AB)B,ABABA,(AB)CA(BC)(2)并集运算性质:ABBA,AAA,AA,A(AB),B(AB),ABABB,(AB)CA(BC)问题思考1数学活动课上,小强说:“若x(AB), 则xA且xB.”小刚说:“若x(AB),则xA且。</p><p>10、高一数数学导学案一因式分解 班级- 姓名-一、公式法练习 分解因式:(1)4a29b2 = (2)25a2y4+16b16 (3) m22mn+n2 =2. 提公因式后用公式 例2 分解因式:(1)bab (2)a4(m+n)b4(m+n) (3) 练习 分解因式:(1) (2) x36x2+9x (3)a2a2+a3 (4)a4x24a2x2y+4x2y23. 化简后用公式 例3 分解因式:=4. 整体用公式 例4 分解因式:(1)(x+2y)2(x2y)2 (2)4(m+n)2+25(m2n)2练习 分解因式:(1)(2mn)2121(m+n)2。</p><p>11、深圳市嘉升教育 高一数学必修1导学案 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课时目标】1集合与元素的特征和关系;2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3. 空集的含义与符号。【知识梳理】1.集合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集合(set).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元素,则x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3.常用数。</p><p>12、3.1.2概率的意义【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科书,努力完成“基础导学”部分的内容;2.探究部分内容可借助资料,但是必须谈出自己的理解;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3.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认真听取同学讲解及教师点拨,排除疑难;4.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学 习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概率含义。2.了解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概率定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澄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通过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概率的正确理解及其在实。</p><p>13、3.3几何概型【学习目标】1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会用公式计算概率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知识梳理】知识回顾:1.基本事件的两个特点:一是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 的;二是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为 .2.古典概型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 ;二是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3.在古典概型中,= .新知梳理: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 ( )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型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p><p>14、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1.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2.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性质难点:集合的性质。【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教材,完成下面填空: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把 统称为元素,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2)把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____________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记作 ,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p><p>15、高邮市第二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 2010-2-18高邮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姓名___ ______组_____号 时间__年__月__日 编号___课题:两角和与差的正切2 课时:1主备:于海军 协备人:姚桂华 审核:于海军一、教学目标点击:能熟练运用正切的和差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二、教学重(难)点预见: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相互帮扶,完成学习任务。四、导学过程:一、 忆一忆:T(+):T(-):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把这两个公式用用看,看用的怎么样?二 、经典解。</p><p>16、3.1.2 概率的意义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重点难点:概率的意义 方 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知识衔接 1下列事件中,随机事件的个数为()冬去春来秋后柳叶黄三角形内角和为360骑车到十字路口遇到交警 A1B2 C D42某人抛掷一枚硬币100次,结果正面朝上有53次,设正面朝上为事件A,则事件A出现的频数为________,事件A出现的频率为________ 二自主预习 1.概率的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是随机性中含有_________认识了这种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就能使我们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_________概率只是度。</p><p>17、高一数学必修1导学案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学习目标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2.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3. 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特殊点).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学探究任务一:指数函数模型思想及指数函数概念实例:细胞分裂时,第 1 次由1个分裂成 2 个,第 2 次由2个分裂成 4 个,第 3 次由4个分裂成 8 个,如此下去,如果第 x 次分裂得到 y 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 y 与次数x 的关系式是什么?请你用列表表示1个细胞分裂次数分别为1,2,3,4,5,6,7,8。</p><p>18、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中学高中数学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使用说明: “自主学习”10分钟完成,出现问题,小组内部讨论完成,展示个人学习成果,教师对重点概念点评。 “合作探究”9分钟完。</p><p>19、1角的概念的推广 授课 时间 第 1 周 星期 3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学习 目标 1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正确理解正角 零角 负角的概念 2 正确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并能判断其为第几象限角 熟悉掌握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