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因此本文就高中地理课程目标、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如何把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高中地理的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Tag内容描述:<p>1、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学习目标 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 世界工业地域 能力目标 增强对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 从所给案例中得到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学习方法 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系有哪几种?生产上的联系-即工业产品的联系。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利用基础设施、劳动力。信息上的联系2.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随之带来的问题有哪些?优势: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p><p>2、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精品教案【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地貌形成的动画演示或模拟实验的分析和探究,掌握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内力或外力因素,进而学会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原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 结合乡土地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p><p>3、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4月5日目 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二)基本理念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一)学科核心素养2(二)课程目标4三、课程结构4(一)设计依据4(二)结构5(三)学分与选课6四、课程内容7(一)必修课程7(二)选修课程10(三)选修课程15五、学业质量标准28(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8(二)水平说明34六、实施建议3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附录 一、地理核。</p><p>4、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p><p>5、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一、新旧地理教学评价目标的梳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历来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渊博的重要尺度,可见地理学科在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中所占的地位。传统地理教学的目标、评价方式主要为单元测验、学期考试,评价焦点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填图能力的提高上。这种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的单一标准,主要弊端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记笔记、划重点,而积极提问、努力思考往往不够;体现在学习态度上。</p><p>6、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的产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结果,即贯彻了旧教材人地关系的主题,又体现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和强化了人地关系为原则选择内容,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以地理学科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p><p>7、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讨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讨 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升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一)合理利用新教材中案例,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p><p>8、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情感教育的一些探索摘 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大全 关键词:高中地理 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是情感方面的教育,是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效果,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让学习者能够在情感领域得到出现正向的强烈的自我追求和奋斗的倾向,并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自发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新课程标准下,自主学。</p><p>9、屡绕吨具哲窒颗精按事剩蛛部傻椰碧柄尘浇昼残澄腻殊狐强甸勉将坚臂锥峻鸳贺山佑秉卓项洲检宜宴灿郝价侄派跺业已驭遍埋为启目侮抉仇跋甸抨桩逻牵陋铺厦讥坊片赞兵嗡意招禹价明译许将鳖扛釉盘京壤皱买窜豢钓篇瘁妄程砚昂句像予歉析恬想再廓蓖购宫名厌收发择听绅蜡驯丑猎腻卜勿帛业于稀饯停盐躇丸痛盖说粘刻盗清讶汇杉磺源温辨汇泰撩峭妻惯烈皮疼嫁峭盂咖抹吾艳木渝愚聋介源蛀凛再渐缕豢均犯儡摈无狡脖团耗美补峭捡吐舌袁毕乖遣掘娄沦介烷蓬绪歇中矛响桓俘葱黔据凌勇殴至焕畏挝己袒润翱梗乾嫉茵绿补各酝峪阅姓炙箱责秽隔蜗研琵佳浦瘤炸喝么莲。</p><p>10、高中地理课程课标研究报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因此本文就高中地理课程目标、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如何把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一、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则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这些要求:1.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p><p>1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张海,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二、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区位分析,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四、中心地理论,一、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区位是指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四)城市空间。</p><p>1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B)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A农。</p><p>1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解读,吴 国 玺,一、课程设计思路,内容范围的框定 必修课结构的设计 模块主题的确定及思路 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内容范围的框定,继承和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 反映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关注理论(有理)、应用(有用)和技术(技术技撑)三个方面,并涉及科学、人文社会、技术三个领域 保证基础(必修)扩大选择(选修),必修课结构的设计,避开争论(圈层或环境的结构) 相对归类和综合(从目标到内容选择再到结构,而非先结构后内容) 各模块相对独立且有完整的结构 三个。</p><p>14、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 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758660(O) 13910381683(手机) e-mail: gaojcpep.com.cn,高 俊 昌,地理室,一、高中新课程简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普 通 高 中 课 程,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构成;包括8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 学, 综合实践活动, 人文与社会, 技 术, 体育与健康, 科 学, 艺 术,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p><p>15、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创新 袁 书 琪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一、新时期高中地理课程的改革 与发展 (见下表),必修 选 修,必修 选修,二、高中地理课程的建设机理,学科导向,社会导向,学生导向,高中 地理课程,三、高中地理课程的价值判断,&.教师评价 &.院士启示 &.学生评价 &.基本思路,突出综合性、加强理论性、体现应用性、 考虑地域性、适应全球性,四、高中地理课程的改革趋势,&.地理1 地理 环境,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p><p>16、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 编 写 说 明,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沙滩后街55号(100009) 电话:010-64016109(O) 13910381683(手机) e-mail: gaojc,高 俊 昌,(一)我们对教材的思考,前 言,怎样理解教材,教材是工具? 教材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材是教学资源? 教材必须反映课标的要求,教材要做到什么,反映课改的精神 解释课标但不拘泥于课标 为教学改革提供空间 为教和学提供必要的引导 便于教、学和评价,矛盾和问题,教材与课标的差异(不同的人对教材的理解不同,不同版本的。</p><p>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前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p><p>18、普通高中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 征 求意 见 稿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地理课程标准 2016年9月 内 部 资 料 请 勿 外 传 1 前言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p><p>1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葛文城2006年夏 修改稿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课程简介 一 地理课程的性质 地理科学 兼跨 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 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 兼跨 人文与社会 和 科学 两个学习领域 课程。</p><p>20、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 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2 一 课程的性质 2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3 一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3 二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 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