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章
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能从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的角度认识热化学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定律。一、图像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中的应用。一、图像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中的应用。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故A、B、C都不正确。D.指1 L H2SO4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
高中化学第1章Tag内容描述:<p>1、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原子核 核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2、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重难点: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区分,构成原。</p><p>2、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4课时 核素 同位素,在1911年前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做高速运动的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核)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能使大多数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好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少数的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粒子被笔直弹回。,1了解质量数的定义。 2了解原子的表示方法。 3了解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4能识别不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原子的组成,1原子的构成,2数值关系 (1)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p><p>3、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 1 课 时 反应热与焓变,晨背关键语句,理解教材新知,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考向一,考向二,第一 部分 第1 章 化学 反应 与能 量转化,知识点二,知识点一,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知识点三,考向三,(1)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2)反应热可以用量热计测量:QC(T2T1)。 (3)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常用焓变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4)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时,QpHH(反应产物)。</p><p>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学业分层测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增强,增强,增强,增强,Al,Si,金属,非金属,2,3,4,5,6,6,5,4,3,2,金属,非金属,最外层电子,原子结构,性质,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和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过渡元素,右上角,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及应用。</p><p>5、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例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回答下列问题:MPXY(1)元素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________的。</p><p>6、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习目标】 1、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2、掌握减链法书写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3、掌握等效氢法查找一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 4、培养学生认识有机物的复杂性与规律性【学习重点、难点】减链法书写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等效氢法查找一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学习过程】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1、定义: 相同而 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2、分类:结构异构【例1】下列各组物质 O2和O3 H2、D2、T2 12C和14C CH3CH2CH2CH3 和 (CH3)2CH2CH3 乙烷和丁烷 CH3CH2CH2CH(C2H5)CH3 和 CH3CH2CH2CH(CH3)C2H5 互为同。</p><p>7、第1部分,第1章,第1节,第1课时,晨背关键语句,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5核素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6同种元素可能有几种核素,它们之间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自学教材填要点,1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的表示方法,师生互。</p><p>8、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目标】 1掌握烃基的概念。2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烷烃进行命名。【知识要点】一、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1)碳原子数在1-10个的分别用来表示碳原子个数(2)碳原子数大于10个的用 表示,如:C5H12称为 ,CH3(CH2)14CH3为 (3)用“正、异、新”分别表示存在时不同结构的名称如C5H12有、和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分别为、 、 。2、系统命名法(以烷烃为例)思考(知识支持)课本P10页。了解取代基、烃基、烷基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几种烷基。甲基 乙基 C3H7- C4H9-。</p><p>9、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离子键,美、德两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出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开发出推力更强大的固体火箭燃料,也有望应用在氢动力汽车和其他能源方面。这种氢铝化合物具有相当稳定的化学特性,其稳定的特性是保证该化合物今后可能用作火箭固体燃料的关键。在未来的“氢经济”社会中,驱动汽车和电网的电能可能将产生于全球最丰富的元素氢。,1了解离子键的概念。 2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离子键的形成,1Na在Cl2中的燃烧,2.NaCl的形成过程 (1)Na原子______个电子达到______稳定结构,成为______;Cl原。</p><p>10、3.2.1 氮气及其氧化物1.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比较稳定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镁能在N2中燃烧,反应中N2体现氧化性D.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氮气2.下列反应过程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B)A.N2 NH3B.N2 NOC.NO2 HNO3D. 3.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4.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B)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不同B.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p><p>11、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例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回答下列问题:MPXY(1)元素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______。</p><p>12、本课时栏目开关,第4课时,小,不,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B,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D,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D,本课时栏目开关,A,本课时栏目开关,本课时栏目开关,D,本课时栏目开关,A,本课时栏目开关,C,本课时栏目开关,C,本课时栏目开关,C,本课时栏目开关,B,本课时栏目开关。</p><p>13、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二)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创新意识:能从多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方式的多样性,学会新型电池原理的分析方法,增强创新意识。2.模型认知:进一步理解电解的原理,构建电解应用与计算的相关思维模型,并能应用其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原电池原理的多角度考查例1热激活电池可用做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p><p>14、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的角度认识热化学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根据不同的信息条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模型,如书写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或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一、图像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中的应用例1(2018长沙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H(ba) kJmol1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p><p>15、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1研究热化学反应,不仅能从宏观上认识新物质的生成和能量的变化,还要从微观上分析其变化的本质,并能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变化观念和能量守恒的思想。通过建立相关的思维模型,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盖斯定律及其应用。认识能源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科学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意识和能源节约的意识。由此可见,通过本章反应热的学习,可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p><p>16、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变化观念: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理解焓变的含义、表示方法。2.模型认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符号为H。2反应焓变(1)定义: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2)表达式及单位表达式:HH(反应产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或Jmol1)。(3)化学反应的焓变示意图3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反应中物质的能量。</p><p>17、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变化观念: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理解反应热的概念,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科学探究:了解反应热(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已知: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36kJ;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243kJ;2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862kJ;H2(g)Cl2(g)=2HCl(。</p><p>18、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二)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创新意识:能从多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方式的多样性,学会新型电池原理的分析方法,增强创新意识。2.模型认知:进一步理解电解的原理,构建电解应用与计算的相关思维模型,并能应用其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原电池原理的多角度考查例1热激活电池可用做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