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浙江省人民医院 ICU 孙仁华 人工气道的建立 • 上人工气道 • 经口气管插管 • 经鼻气管插管 • 逆行气管插管术 • 气管切开 上人工气道 • 口咽通气道。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三大部分(8项内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1 1 &#216。
机械通气指南Tag内容描述:<p>1、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浙江省人民医院 ICU 孙仁华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上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 气管切开 上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道:适用于舌后坠而导致上呼 吸道梗阻,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 以及经口气道插管时,可在气管插管旁 插入口咽气道,防止患者咬闭气管插管 发生部分梗阻或窒息。 鼻咽通气道仅适用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 吸道阻塞,应注意鼻咽出血 经口气管插管 优点: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 ,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 缺点:影响会厌的功能,患者耐受性差 经口气管插管禁忌症 张口困难或口腔。</p><p>2、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三大部分(8项内容):16项推荐意见 第一部分 人工气道的选择及管理(6) 第二部分 机械通气(3) 第三部分 呼吸机撤离和人工气道祛除(7 ) 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Delphi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 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 风险较低 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 的风险较高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 非随机,历史。</p><p>3、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浙江省人民医院 ICU 孙仁华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上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 气管切开 上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道:适用于舌后坠而导致上呼 吸道梗阻,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 以及经口气道插管时,可在气管插管旁 插入口咽气道,防止患者咬闭气管插管 发生部分梗阻或窒息。 鼻咽通气道仅适用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 吸道阻塞,应注意鼻咽出血 经口气管插管 优点: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 ,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 缺点:影响会厌的功能,患者耐受性差 经口气管插管禁忌症 张口困难或口腔。</p><p>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 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1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 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 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 慢性炎性反应累及全肺,在中央气道(内径2-4mm)主 要改变为杯状细胞和鳞状细胞化生、粘液腺分泌增加、纤 毛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 。 外周气道(内径2mm)的主要改变为管腔狭窄,气道 阻力增大,延缓肺内气体的排出,造成了患者呼气不畅、 功能残气量增加 。 肺实质组织(呼吸性细。</p><p>5、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引 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p><p>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COPD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的第5位病因,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第3位死亡病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要的原因,加强对AECOPD的防治,特别是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床上应用。</p><p>7、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1 1 第一部分 人工气道的选择 第二部分 人工气道的管理 第三部分 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 第四部分 无创正压通气(NPPV) 第五部分 机械通气基本模式 第六部分 结合临床监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 第七部分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第八部分 呼吸机撤离 2 2 表 2001年ISFDelphi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级别 A至少有2项项I级级研究结结果支持 B仅仅有1项项I级级研究结结果支持 C仅仅有II级级研究结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项III级级研究结结果支持 E仅仅有IV级级或V研究结结果支持 3 3 第一部分 人工气道的选择 目。</p><p>8、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红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曾海波,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华医。</p><p>9、机械通气与脱机指南 中华医学会 重症医学分会 2012年,本指南在总结国内外机械通气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上机直至脱机的诸多关键环节提出推荐意见并指出优缺点。,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有用工具,是ICU最基本的抢救手段之一。,注:本指南(草案)是一个总的指导原则,这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过程。,这个草案不应替代临床判断。草案可作为临床履行一般治疗的原则,任何变更治疗应仔细评价,并可能作为指导未来草案修改的依据。 草案不应作为静态架构,而是应作为随疾病发展的动态工具,并应不断修改以适应新的和更合适。</p><p>10、2012年 机械通气与脱机指南,本指南在总结国内外机械通气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上机直至脱机的诸多关键环节提出推荐意见并指出优缺点。,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有用工具,是ICU最基本的抢救手段之一。,这个草案不应替代临床判断。草案可作为临床履行一般治疗的原则,任何变更治疗应仔细评价,并可能作为指导未来草案修改的依据。 草案不应作为静态架构,而是应作为随疾病发展的动态工具,并应不断修改以适应新的和更合适的临床实践类型,这需要未来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观察的结果。 国内从事危重病医学以及机械。</p><p>11、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三大部分(8项内容):16项推荐意见,第一部分 人工气道的选择及管理(6) 第二部分 机械通气(3) 第三部分 呼吸机撤离和人工气道祛除(7),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 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 风险较低 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 的风险较高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 非随机,历史。</p><p>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朝阳市第二医院 ICU 由丽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化4。 为更新国内临床医务人员对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制定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将在中华医学杂志2。</p><p>13、机械通气指南,景继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200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几个机械通气相关的指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指南(2007),指南中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分级,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逆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经皮气管造口术,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p><p>14、机械通气与脱机指南,本指南在总结国内外机械通气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上机直至脱机的诸多关键环节提出推荐意见并指出优缺点。,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有用工具,是ICU最基本的抢救手段之一。</p><p>15、机械通气指南 景继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 200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几个机械通气相关的指南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2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