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 9 课时。课时教学设计。1.能听、说、读、写went to a park。《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Unit2 第4课时教学设计。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1、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课时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白鹅(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七自然段,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请看大屏幕 A、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p><p>2、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 中理解 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p><p>3、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典型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和时间赛跑一课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 一、设计思路 1.课程分析: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 “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 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 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2.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篇幅较长,语言含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 困难,因此,抓住散文的“神”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读中去体会,是学好 本文的关键所在。 3.教。</p><p>4、Unit 3 My birthday 一.Teaching aims: 1.to listen/ speak and read the sentences:When is your birthday? Is your birthday in February,too? No, my birthday is in 2.to use the sentences“How many birthdays are there in January?There are ” to ask and answer, then make a survey. 3.to know and sing the song“When is your birthday?” 4.to know some festivals in China or west countries and your parents or friendss birthdays.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strengthen the sentence“When is 。</p><p>5、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解决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解决 “走进新课程,教师做什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中,怎样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共同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受 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锻炼,这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探讨和思索的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三个贴近”,旨在“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 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增强学生的实践活 动。</p><p>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3、学习对比、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 导入:1、揭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3、围绕“宋庆龄”“樟树”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a.樟树的外形是怎样的?b.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品读感悟樟树的特点1、学生交流,最想解决哪。</p><p>7、古诗词三首(两课时)教学方案古诗词三首(两课时)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 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 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 p)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 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瓜洲”现在扬州。</p><p>8、1 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口 课课 题题世界的人口(第世界的人口(第 2 2 课时)课时)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照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2、学生能够结合事例说出人口存在的问题。 重重 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难难 点点人口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预设流程预设流程个性设计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 P.5051 页 世界的人口分布世界的人口分布 内容,完成: (1)人口的分布状况与什么有关? (2)哪些大洲的什么部位是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并且在图 3-3 中, 圈出。</p><p>9、1 认识认识地球地球 课课 题题认识认识地球地球 (第(第 2 2 课时)课时)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经线、纬线的定义,能描述经线、纬线的特点。 2.学生掌握经度、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重重 点点经线、纬线的特点难难 点点经度、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预设流程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 1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读教材读教材 P19P19P21】P21】 1.什么叫做纬线、经线? 2.纬线和经线有什么特点? (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变化、线与线的位置关系) 3.纬度和经度的起始线的度数和名称?纬度和经度的划分范围? 4.。</p><p>10、古诗课时的教学方案古诗课时的教学方案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 山行 ,理解诗的意思, 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21 古诗三首。想象诗的意境,体会 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 3 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 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 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 、 赠汪伦是谁写。</p><p>11、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设计 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学生 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p><p>12、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unit8whatcanyoudo 1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用What can ___do? I/They/It can____.并能就进行某项动作或活动的能力进行问答。2.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灵活自如的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并能进行相应的替换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英语的一些基本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因此本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积极思考,大胆开。</p><p>13、高三复习教案127课时目录.txt 第46课时:第六章不等式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doc 第47课时:第六章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一).doc 第48课时:第六章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二).doc 第49-50课时:第六章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doc 第51课时:第六章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不等式.doc 第52课时:第六章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doc 第53课时:第六章不等式不等式的小结.doc 第54课时:第七章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doc 第55课时:第七章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 doc 第56课时:第七章直线与圆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doc 第57课时。</p><p>14、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二)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p><p>15、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林茜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字。认识1个偏旁“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一、导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拿出小船图。PPT出示“船”,生:小船。随文识字:船字读起来有些难,谁能告诉大家读好它要注意什么?(翘舌、前鼻音)。生:船。师:对了,还有谁想读?生:船。师:很好,我们一起读。生:船。、揭示课题:今天啊,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叫小小的船师:小小的船:小小的,多可爱啊!声音要轻一点,柔一点。师范读:小小的船师:请同学们。</p><p>16、荷塘旧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孙艳茹 指导教师: 王维令 双林小学 13730830031教材分析:荷塘旧事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上册“往事”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四年级的暑假在乡下度过的难忘的生活,赞美了那里的美景和淳朴的人。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能够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受年龄的制约,无法做到深层次地把握和理解课。</p><p>17、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莫高窟这篇文章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叙述具体,表达有序,生动的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清晰的将文章分为三大块。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莫高窟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4自然段)分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赞扬了我国。</p><p>18、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盱眙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徐广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敲有表现力的词语,品读文中的比喻、排比、反复句,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从不同角度、层面。</p><p>19、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冬天白雪皑皑的美丽景色。2、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及青蛙等动物冬眠的特征。3、能采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写“几”和“用”两个字。4、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写“几”和“用”这两个字。2、 难点:观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分别和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之间的相像之处,并对此进行结合生活实际中所收集到的动物脚印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像点所展开的课文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