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血液系统
E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第四十七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故诊断贫血时应找出病因。一、贫血概念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D、B细胞。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A、红细胞低于正常。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B、骨髓。
内科学血液系统Tag内容描述:<p>1、贫血概论一,选择题 【 A型题 】 1,慢性贫血病人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主要是由于 A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 B呼吸频率加速,增加换气功能 C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增高 D缺氧敏感器官的血流量增加 E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2,慢性全身性疾病导致贫血的机制重要的是:A,红细胞寿命缩短 B,骨髓不能代偿增生 C,网状内皮系统不能释放储存铁 D,无效造血 E,EPO水平降低3,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是 A,网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多能干细胞 4,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口腔粘膜 C,。</p><p>2、贫血概论一,选择题 【 A型题 】 1,慢性贫血病人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主要是由于 A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 B呼吸频率加速,增加换气功能 C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增高 D缺氧敏感器官的血流量增加 E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2,慢性全身性疾病导致贫血的机制重要的是:A,红细胞寿命缩短 B,骨髓不能代偿增生 C,网状内皮系统不能释放储存铁 D,无效造血 E,EPO水平降低3,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是 A,网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多能干细胞 4,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口腔粘膜 C,。</p><p>3、第四十七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和出血。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掌握】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和严重程度分为:重型再障 慢性再障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重型再障 起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血红蛋白在60g/L左右。 严重出血:PLT20X109/L,有皮肤出血点、牙龈渗血、鼻出血、多处内脏出血,(呕血、便血、喀血、血尿、月经增多)脑出血。感染 : WBC2109/L、口腔粘膜、呼吸道、皮肤、肛周感染,甚至败血症、感染。</p><p>4、第五篇 内 科 学,第七单元 血液系统疾病,安徽省诚师医考培训中心 程少贵 老师,第一节 贫血概述,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故诊断贫血时应找出病因,针对造成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贫血概念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贫血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p><p>5、第5章第1节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A、网织细胞B、原血细胞C、T细胞D、B细胞E、造血多能干细胞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A、红细胞低于正常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564. 造血系统包括:A、血液B、骨髓C、脾D、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以上均是565. 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症状B、肝脾淋巴结肿大C、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性改变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566. 血液患。</p><p>6、血 液 系 统 第一章 贫 血 概 述 外周血 男Hb120g/L , 女Hb110g/L, 孕妇 Hb100g/L 【分类】急性 慢性; 大细胞性 正常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轻 中 重 极重度; 增生不良性 增生性 。 一、RBC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 造血调节 造血原料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1.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纯RBC再障 3.先天性RBC生成异常 4.恶性克隆性疾病 (二)造血调节异常 1.骨髓基质受损 2.淋巴细胞功能 3.造血调节因子异常 EPO 4.凋亡 (三)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1.叶酸或 VitB12巨幼 2.缺铁 小细胞低色素最常见 二、RBC破坏过多 溶血性 三、失血性贫血,。</p><p>7、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学时数:1学时,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第五章,孙汉英,郑 邈,1.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熟悉再障的病因、骨髓特征性病理改变 3.了解再障发病机制,讲授目的和要求,讲授主要内容,AA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 贫血、出血、感染 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 分为 非重型再障(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 或称温和型AA。</p><p>8、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第二章贫血概述 anemia 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 黄东平,外周循环血中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上以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其中以Hb浓度降低最为重要。,定义,男性 Hb120g/L RBC4.51012/L,HCT0.42 女性 Hb110g/L RBC4.01012/LHCT0.37,正常值,生理性:婴幼儿、妊娠妇女和相对偏低高原地区居民相对偏高 病理性:充血性心衰、低蛋白血症、脾肿大和巨球蛋白血症等相对偏低;脱水、出血早期相对偏高,影响因素,MCV MCHC 贫血发生的。</p><p>9、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学时数:1学时,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第五章,孙汉英,郑 邈,1.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熟悉再障的病因、骨髓特征性病理改变 3.了解再障发病机制,讲授目的和要求,讲授主要内容,AA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 贫血、出血、感染 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 分为 非重型再障(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 或称温和型AA。</p><p>10、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血液系统疾病习题 A型题1.有关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食物中的铁以三价羟化高铁为主B.粘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C.体内铁蛋白中的铁是三价铁D.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三价铁E.血红蛋白的铁是三价铁2.缺铁型贫血病人的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正确A. TF升高B. TFR升高C. FS升高D. FEP升高E.锌卟啉升高。</p>